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商业空间的作用研究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2017-01-18龙湘雪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
文/龙湘雪 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与商业空间的作用研究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文/龙湘雪 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系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的灵魂,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文章以空间视角对武汉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城市经济格局的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与商业空间存在的关系,探讨空间要素整合的一些策略。
历史文化遗产 商业空间 武汉市
1 引言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脉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留存的重要文化资源。当下中国大城市已经告别了飞速扩张的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城市重视起历史和文化对城市实力的加成,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物质空间将逐渐成为城市中经济和文化最具代表的载体。武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由于被两江分割,历史上武汉市分为三镇,各自独立发展,其影响延续至今。经过城市的不断修补和更新,三镇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普遍离散,小范围集聚于中心城区的特点。为说明问题,文章主要对这些中心城区相对集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探讨。
2 历史文化遗产对商业空间的作用
历史文化遗产的功能与商业空间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商业发展潜力。历史文化遗产本身能够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历史文化遗产集聚的旧城区能够保证商业发展的人气和环境,能够变成休闲消遣的乐园;遗留的废弃的建筑能够改造作为有特色的商务办公的场所;历史文化遗产自身要求其能够自我保护和渐进的修整提升,从而将保有特色。另一方面,商业空间能够较好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溢出价值。商业空间可以充分展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有利于发展在地的旅游和服务;在人口稠密的旧城,有助于发展接地气的小商品市场;低成本的废弃建筑,能够改造成易于激发创新思维的文化办公场所;而在历史街区参观游览,能够满足人们的知性需求。
但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商业空间发展存在一些隐形的矛盾。首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功能改造面临较大的审批难度的经济成本;其次,许多情况下商业空间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例如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需要诸多现代化的设施配套的大型购物场所往往难以与历史文化遗产兼容。再次,历史文化遗产的自我保护功能与商业空间需要的竞争更新格格不入,需要快速的更新的商业业态将会对历史文化遗产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同时存在管理审批的门槛;最后,历史文化遗产天然制约着道路宽度和车速提高,不利于车流、人流、货流集聚。成为制约商业发展的重要要素。
3 历史文化遗产对商业空间作用的实证分析
依据前一节的结论,从历史文化片区主要包括的旅游文化、商业服务、休闲娱乐、城市交通四个功能层面分析武汉市商业空间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
3.1 历史文化遗产撑起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小半边天
调查显示,武汉市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点约占总旅游点数量的35%。武汉市旅游业发展核心区集中在沿江核心区以及东湖周边,其中以两江交汇处为中心的旅游点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辅以滨水景观;以东湖为中心的旅游点以滨水景观为主。3.2商业服务与历史文化遗产片区的偏移
武汉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在旧城,旧城位于城市的核心。宏观上看,旧城对于商业发展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要求,商业发展的核心避开了法律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位置存在一定的偏移。
具体而言,《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年)》提到的四大旧城风貌区中:“汉口原租界风貌区”南部与江汉路商圈重合,优势突出。“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北部形成了武广-汉正街商圈,区位和人气极佳。“武昌旧城风貌区”依托于武昌区中南部最热闹的老街,形成了司门口商圈。“汉阳旧城风貌区”形成了汉阳区的商业中心钟家村商圈。
3.3 历史文化遗产密集区适宜娱乐休闲活动发展
经过研究,休闲娱乐活动与历史文化遗产未表现出排斥。休闲娱乐活动分布相对商业服务选址更为自由,空间表现为更加均质。四大旧城中,其中之三休闲娱乐活动丰富,除“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休闲娱乐活动相对较少。“汉正街传统商贸风貌区”近些年的商业迁移建设滞后,随着区域修复更新可以预期将迎来新生。
3.4 可达性欠佳制约商业发展
交通可达性对于商品交换和集聚人气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旧城的交通大多依靠1到2条主干道路,次级道路密度高但通行能力较弱,公共交通尤其地铁影响区域覆盖率较低,通行效率不佳。在重要区域的联通性要求下,四大旧城都有地铁经过,但由于地铁的建设和运营破坏历史城区风貌,受到法律保护的片区型历史文化遗产附近少有地铁口设置,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吸引人气的能力。
4 结论
为了更好的保护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出一些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改进方向。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并对历史街区都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减少政策法规导致的历史街区的活力的流失。其次,要改善历史城区的交通条件,提高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空间中的存在感,使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生活更好地共生。第三,适度发展以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活动,发挥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中的价值。第四,重视历史文化遗产对商业空间的积极作用,让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交融。
[1]顾文悦. 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2]赵明.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分析[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6
[3]邱然. “关联耦合”思想在旧城空间更新中的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5
[4]周颖,李德臣.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保护策略探讨——以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人民论坛,2016(26)
[5]薛威. 历史街区商业发展的适应性规划策略研究[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