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安明城区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01-18李敏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
文/李敏芊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
论西安明城区保护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文/李敏芊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
西安的历史特征正在慢慢消失,与其他城市越来越相似。明城区的保护多次向现代化发展低头,令“千城一面”的危机愈演愈烈,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存西安的城市特色,如何保留这座古城独有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成为严峻的问题。本文将在梳理西安明城区历史演进,认识明城区发展与保护的现状,了解国内外历史城区保护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西安明城区 单城性 城市文化 特征文化
1 西安明城区的历史演变
现西安明城区的范围指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的明城墙内城市范围。其历史可追溯到隋代高祖开皇二年(582年)建设的大兴城。唐长安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严明规整的里坊制度,内部街坊划分也是按方格网状布局,奠定独具特色的肌理形式的基础;明代作为秦王藩府,在政治力量推动下城市有了一定发展,城内的功能分区奠定了后来的分区结构。清朝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在明城区内加修满城和南城,一定程度上阻挠了城内交通发展,阻碍了城市的渗透性,妨碍了居民的出行和生活。
到了近代,民国时期西安城市规划建设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注重居民生活条件的提升,以及交通系统的建设,拆除了满城、南城,为联系城内外交通,新开了几道城门,并为机动车行驶拓宽了城内各个等级的道路,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西安城市未来的发展。
建国后,西安市四轮总体规划对古城的各方面保护做出更加详细的规划。昔日封建社会的西北重镇转变为今日的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 明城区的特色危机
凯文林奇认为,市民一般用五个元素,即路径(Path)、边沿(Edge)、区域(Dstrict)、节点(Node)、地标(Landmark)组成他们的城市意象。他的研究改变了以往规划师对于城市的机械认知,强调了城市对于市民心理的重大影响,认为在保证实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城市环境应该有能力为人们创造一种特征记忆。
西安明城区的四大要素,以明城墙为边界,以钟楼为中心,南北轴线和众多标志性地点组成了西安人对于这座城市共同的历史与文化的记忆,是这座城市的特征所在。
2.1 视觉要素的混乱
明城区内建筑立面较为简单,表皮特异的较少,但是由于建筑设计较高的自主度,城市规划管理的无能,以及城市更新节奏的混乱,致使相邻建筑之间缺乏足够的视觉关联。另外,当代城市中指示性视觉要素不断增多,明城区内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商店招牌、巨幅广告,公交站台、座椅、电梯里也都被各式广告占领,物质世界的丰富增加了指示信息的需求量,但混乱的指示性视觉要素无论对历史风貌还是现代风貌都是一种损害。
2.2 秩序性的削弱
明城区内严谨的秩序感也是古城的重要识别因素之一。市场经济下的建设活动在提高了许多自由度的同时,也相应呈现了城市空间参差不齐,高低不一的状况,打破了古城原有界面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削弱了秩序感。
2.3 高度控制
随着城市发展,明城区内建筑不断增高,并突破建筑高度控制。“从明城总体来看,明城建筑高度呈以钟楼为核心向其他四个方向升高并在城墙处降低的梯级格局。”东大街建设年代较早,建筑高度多在控制范围之内,而其余三大街均超过控制限,不受控制的建筑高度,破坏了历史城区原有的天际线,削弱了人们对于古城的认知感,是抹杀西安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
3 社会维度中的城市空间
3.1 交通系统
道路的宽度增加改变了传统城市的剖面,人行道虽然增加了宽度,适应了大量人流通行的需求,但却缺乏街区活力,缺乏趣味性,缺少荫蔽。关于临街界面、公共艺术品、公共座椅、街道家具、沿街绿化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的考量、设计。
另外,一些道路的通达性也有待提高,古城中一些年代较久的密集的居民区内小路盘根错节,常常是尽端式的“死路”或狭窄深长的小巷,不仅不利于行人行走,更为犯罪活动埋下了隐患。
3.2 城市空间的隔离性
当代城市在市场经济机制的驱使下,城市空间和建筑的主题化,使不同人群被严格划分,如同工业时代大生产一样精确而缺乏人性关怀。使用者仅能与同类型其他使用者具有交往机会,每个人内心中社会的映像都是类型化的、差异性的、片面的。
3.3 城市空间的安全感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城市空间作为共同生活的环境,带给人的安全感尤其重要。
一方面,明城区内规划不合理的交通会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如一些地段形成人车混行的混乱状况。
另一方面,安全感体现为低犯罪率。乱无序、可达性差、夜间照明不足、较长连续封闭、私密的城市空间都具有极大安全隐患。
另外,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怀也是城市安全感的体现。明城区内大多数建筑由于台阶过多或缺少无障碍坡道,导致轮椅无法进入;并且种种高差也使轮椅的活动范围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4 结语
在“单城性”愈演愈烈的时代,世界在历史上首次正在变成具有单一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的世界,一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城市文化就显得弥足珍贵。为了保存这样的城市特色以及设计范围内的文化多样性,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珍贵性,认识独特性的原因。作为未来的城市设计者,我们有责任熟知这座古城的过去,并向大众指出明城区的珍贵价值,向城市管理者提出保护历史名城的合理方案,呼吁社会的共同协作。
明城区内层出不穷超出限高的建筑,混乱的建筑风格,断断续续的城市空间,对行人并不友好的城市街道,都破坏了明城区的整体秩序、视觉美观,破坏了明城区的整体性和连续性,阻碍了市民对于古城的认知和认同。
从凯文林奇以独特的《城市意象》后,我们越来越明白城市设计对人类主观感受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关注城市与人的微妙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充满安全感、归属感、亲切感的城市空间。在这样的城市中,现实与历史并存,我们不会是无根无祖的流浪者,每个人都能在历史遗迹旁留下自己的痕迹。我们需要的,并非伟人的历史、管理者的历史,或统治者、管理者的城市,而是我们每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参与的城市生活。
[1]席侃. 西安西大街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与演进[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2]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3]赫曼·赫兹伯格. 建筑学教程 2:空间与建筑师[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4]梁江, 孙晖.模式与动因——中国城市中心区的形态演变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