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高校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

2017-01-17白文彬茅婷婷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

白文彬++茅婷婷

摘要:随着大学校园的人数增长的和建校面积的扩张,使得对自行车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私人自行车造成的校园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经验,主要从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必要性以及如何完善运营管理模式两方面展开探讨,为缓解高校校园的交通问题献计献策。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管理模式

1、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背景与发展现状

(1)发展公共自行车的背景

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全面建设“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铺设,并大力宣扬“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口号,从绿色环保出发,迎合当前绿色、节能、减排的大方向和主题,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同时,也普及推广了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了建设绿色文明城市的理念,引导了市民树立绿色消费、环保的生活观念,为培育创造美好城市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2)国内外发展情况

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欧洲。1965年在荷兰开始出现第一代公共自行车系统。1995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车系统。上世纪90年代末,欧洲的公共自行车租赁行业开始采用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运营,被称为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荷兰的自行车交通拥有悠久的历史,政府大力倡导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有专门的自行车道遍布全国。丹麦是自行车系统推行最好的国家,自行车是丹麦人最喜爱的交通工具,540万居民共拥有420万辆自行车,首都哥本哈根约有40%的交通由自行车承担,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国际自行车联盟授予“自行车之城”称号的城市。在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也都陆续开展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

而我国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虽然晚于其他发达国家很多年,但是这几年发展的也相当不错。截止2014年,公共自行车系统已遍布我国江苏、山东、山西、四川、浙江、湖南、广东、陕西、甘肃等多个省份。

我国在公共自行车方面也在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以使其在城市交通中担负起应有的功能。经过尝试和摸索,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管理系统方面也研制出了很成熟可以迅速普及推广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系统。所以很多城市的管理者所担心的:自行车多了会让城市交通混乱的顾虑是可以打消的,因为公共自行车与市民自己所有的自行车在性质和管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是在极少数城市的运作尝试后得出的结论。

2、高校引进公共自行车的必要性论证

现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为例进行探讨说明。

(1)校园概况

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为例,该校区目前占地面积3045亩,拥有师生四万余人,校区的整体布局如图1-1所示。

图2-1 江苏大学本部校区平面图

从平面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各功能分区相互孤立且相距较远,大大增加了同学们的步行时间,导致了出行的不便,降低了出行的效率。

(2)现状调查(现存的自行车所存在的问题)

①自行车摆放杂乱无章,值上下课高峰期时严重阻碍路人通行。

②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③自行车利用率不高,被盗事件时有发生。

④废旧自行车处理不善,不少破旧自行车被人遗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⑤缺乏专门为老师、后勤工作人员服务的自行车。

江苏大学考虑到学生的出行需求以及响应镇江建设文明城市的号召,于2014年的暑假斥资于学校的一些人流高峰地带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站点。小组成员调查了解到,此次由市城管局公共停车管理处建设的江苏大学校内公共自行车项目,经过一个月施工,初期共建成11个站点,投放公共自行车350辆,并与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通借通还。这些站点的位置见图3-2。

创新管理举措——采取学校自行运营,校外补充调度的方式,既确保广大师生正常用车,又不影响市区系统的正常运营,在试运营期间,市城管局公共停车管理处对校方运营部门的工作人员给予全程培训和指导,试运营一个月后,系统交由校方自行运营管理。

(3)小结

自行车的高拥有率、高使用率与低利用率、低服务水平、低回收率间的矛盾,是导致高校校园里自行车运营管理混乱的根本原因。

2.2建设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必要性论证

(1)校园公共自行车特性分析

①灵活性

灵活方便,能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尤其对老师来说,利用公共自行车换乘地铁或公交,可摆脱对于校车的依赖性,能自主把握与分配时间,灵活性强。

②经济性

通过租赁或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可降低私人购买新车的欲望,从而减少废旧自行车的数量,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便捷性

一般情况下,人的步行超出15分钟,会选择使用自行车或机动车。适宜的步行时间应不超过10分钟[1]。自行车对于较长距离的出行具有一定的优势,使得出行更加快捷。此外,统一的维修管理服务可省去同学们的麻烦,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④安全性

通过有效的统一管理、安全性能良好的存取车及停车设施,可以有效解决防盗问题,学生不再为自行车被盗而烦恼。

⑤环保性

自行车属于绿色交通工具,无污染、无噪音、无废气,有利于节能环保。除此之外,自行车还可用于休闲、健身,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⑥文化特性

设立具有本校特殊文化特色的公共自行车,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可以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美化校园,彰显校园魅力!

(2)设立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必要性

据了解,美国已超过100所学校,包括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北卡羅来纳州杜克大学,在校园里已有了自行车共享站。而其他许多高校也注意到方案的可行性,在不久将加入自行车共享的行列。而在我国,校园公共自行车占有率却极低,河南省商丘学院和厦门大学相继于2012年10月和12月开放了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基于目前私人自行车存在的种种弊端、公共自行车的优势以及其在国外的广泛应用,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十分明朗,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通服务平台,使得校园交通更加便捷、安全、人性化。

3、高校公共自行车发展过程中的不足

高校公共自行车虽然为学生老师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为例。

(1)校园内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的不合理。比如说三岔口属于江苏大学绝对的人流高峰处,每天经过这的老师学生数以万记,明显此处的公共自行车设置较少。而机械楼前的公共自行车站点使用的人就相对而言要少一点,江苏大学的学生加上老师以及一些工作人员人口数是相当大的,但是校园内的公共自行车却不够多,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2)有些公共自行车已经有些损坏却未得到及时的维修。这给同学们使用过程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些同学反映骑到半路发现链条坏了或者刹车不灵等等一些问题。可见,公共自行车的维护维修以及保障系统不够完善。很多站点的公共自行车都是露天的,自行车经历风吹雨打,容易生锈。长期暴露在外面也容易损坏,导致无法骑行。

(3)办卡服务网点设置过少及设置不合理。据小组成员调查,在校园内暂时只有一处,而市区内也仅有两处,离学校均有一定距离,影响了学生和广大市民办理车卡。

(4)缺乏必要的指示系统。校园公共自行车系统由于还在逐步推进当中,尚未建立多功能的电子查询系统,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分布情况,只能依赖报刊分发的网点地图,而这些报纸实际上并不在普通学生手中;即使手中有了这张网点地图,也不知道是否空位、是否满位等动态信息。

4、高校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完善

针对公共自行车站点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情况,对站点进行合理设置,适当考虑在某些地方增设站点。对于公共自行车损坏未得到及时修理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加强老师同学的监督机制,发现损坏及时报修,另一方面完善维修机制。

(1)建议学校维修中心:因为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很有可能由于使用者使用不当等发生损坏的情况,为了方便市民能够正常使用自行车,我们将成立专门的维修中心,对自行车进行实时的维修。并且每天都会对自行车进行保养巡检,确保对使用者安全的保护,避免各种意外发生。

(2)调度中心:在运营过程中,随着自行车不断的流动,会经常出现个别网点无车可租、车满为患而无法换车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已经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城市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处理好各站点间车辆的调度分配问题尤为重要。虽然站点通讯控制器可以为消费者查询出最近的有还车位的站点,但是要根本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配置一台调度车,来满足服务系统的调度要求。数据处理中心:整个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的组成是由无线通讯平台、锁车器、感应式C卡、自行车、ibike668管理系统(由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有限公司研发)。而ibike668管理系统便是整个系统的大脑,数据处理中心负责运营此管理系统对整个大学城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3)事件处理中心:事件处理中心负责各种事件的处理,从而有效地实现系统功能。

(4)市民热线中心:市民可以向市民热线中心咨询、求助、投诉各种情况,我们会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对学生老师咨询反应的问题进行满意的回复,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和老师。如学生老师在还车取车时遇到问题不能正常的还取自行车,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求助,相应人员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拨动一些资金搭建车棚,避免公共自行车的过度损坏。

5、总结

在当今社会的急速更新之中,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出行选择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绝佳的方式,有益于身心健康。虽然目前高校公共自行车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毫无疑问的是,高校进一步建设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这必将成为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陶邦,龚岳.大学校园的步行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2002(10):55

[2]高校校园自行车停放设施规划设计研究——以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为例[J].建筑科技与管理,2009.

[3]龚迪嘉,朱忠东.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实施机制[J].城市交通,2008.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
对大学校园内流浪动物的管理建议
自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性探析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市场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吕剧进大学校园的调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大学校园中式快餐品牌传播策略探析
大学校园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