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大学校园流行语特性探析
2017-01-20顾莹鲍悦
顾莹++鲍悦
摘 要:从自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新内容、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新特性、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新兴词汇和特殊词汇现象三方面进行研究,以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从而达到促进语言规范化的目标。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校园;流行语;思想道德;特性;词汇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1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呈现出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谐音手段,也呈现出了修辞手段的多元化、外来词语表现的新形式、缩略语的简洁高效使用、方言口音对于流行语的渗透、旧词语被赋予新的内涵、电视网络语频繁使用等表现特征。可以说,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的语言使用习惯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认真研究这一现象,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自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新内容
通过贴吧、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筛选出60条最频繁使用的大学校园流行语,运用网络问卷星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的发放也多数通过QQ空间、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调查从2016年5月开始,到2016年7月结束,选取出了十大校园流行语。比如“你咋不上天呢”“也是醉了”“你开心就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这些流行语,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可以反映部分大学生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新特性
1. 修辞手法多元化
以“你咋不上天呢”这一句举例,这一句流行语被选中频率最高,共有267次点击率,占到总人次的46.8%。实际上,这句话是采用夸张和反问的手法来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个人的做法或行为做出的具有贬义色彩的评价性句子,并由“你咋不上天”引申出了很多相同手法并且更加形象生动的句子,如“你咋不上天和太阳肩并肩呢”等。在被选择的60条句子中,也不乏采用多元修辞的流行语。再如,“画面太美不敢看”这句流行语的点击率为12.8%,该流行语采用了夸张和反讽的修辞,“美”原指美好、美丽之意,但在此语境中语义完全改变,也是具有贬义语气的评价性句子。
2. 外来词语新颖化
由韩语衍化而来的“欧巴”“擦浪黑”等词语,随着各大韩剧的热播而成为中国大学校园的热词。英语文化对中国学生的影响则更加深远,中英混杂的表达方式、新译外来词等都是大学校园流行语表达的方式。例如“嗨”这一表达方式,是根据英文单词“high”衍生的一个音译外来词,今天已活跃在大学生的日常表达中。部分大学生不使用汉语固有的“兴奋”“热烈”等词语来描述心情、感受和气氛,而是选用“嗨”来简明直接地进行交际交流。
3. 语域跨界灵活化
随着电视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一些电视网络中出现的流行语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说话习惯,而这类词语的风行离不开当下的偶像。“我们白着呢”来源于《爸爸回来了》,由此衍生而来的“人家白着呢”,点击率占3.7%;“你是猪吗”是来源于《奔跑吧,兄弟》中陈赫的经典语句;“狗带”则来源于歌手黄子韬在说唱中“go die”的发音。再如“我的天哪”,是通过德云社相声演员岳云鹏之口而广泛流传的。
4. 旧词内涵丰富化
十大校园流行语中排名第二,在调查中的点击率为44.7%的“也是醉了”就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醉”,有形容词、动词等词性,在《现代汉语大词典》里有三种意思:1)饮酒过量,神志不清;2)沉迷、陶醉;3)以酒浸物。而在这个新词里,它是一种对无奈、郁闷情绪的轻微表达方式,用法类似“我也是晕了”,是一种幽默用语。它通常表示对人物或事物无法理喻、无法交流,多可与“无语”“无力吐槽”换用。与之前的意思相比,很明显可以看出“醉”有了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涵,这属于词义的扩大现象。“也是醉了”44.7%的点击率表现了醉的词义扩大以后人们对醉的使用率更高了。
5. 方言渗透初显化
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不仅体现了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特点,也表明方言地域的人文历史、文化心理等对校园流行语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你咋不上天呢”这句流行语中,很明显“咋”字的用法常见于北方方言区,尤其是东北官话区域。
6. 缩语简洁高效化
用一个句子中的若干字词精练地表达出一个句子的含义,也是流行语的来源之一。除了汉语的缩略之外,还有英文的缩略语如“PS”“DIY”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快节奏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年轻人的创新意识。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更加多元化,并且在这样的特征的影响下,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创造源源不断,也创造出了更多的形式。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自媒体时代下的新兴词语和特殊词语现象
1. 新生词语
所谓新词,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没有的词,既包括利用原有的语言材料,按照固有的构词方式构成的内容新、形式新的词,也包括吸收的音译外来词。这里讨论的新词语应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以前从未出现过,二是在自媒体平台上产生、传播和流行,三是受到部分大学生的喜爱并且使用普遍的词汇。例如调查中的“单身狗”,这一词最早产生于网络,起源于电影《大话西游》。这一流行语在60条常规流行语中点击率达到了38.4%,在调查中受欢迎程度较高。在汉语系统中,也有用“狗”来形容一类人,如“单身狗”这一词语的产生就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即剩男剩女很多。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拥有了光明正大的恋爱的机会,恋爱问题逐渐成为了他们关注的对象,由此也衍生出来了一系列的新兴词语和短语。再如“呵呵哒”这个词,在调查中的点击率为16%。它是由“呵呵”与“哒”组合而成,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是随着“哒”在大学校园流行,逐渐有了类词缀的趋向,出现了许多同形式的词语如占点击率24.2%的“萌萌哒”、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的“美美哒”等。不同词与“哒”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之前举出的“呵呵哒”,这个词产生于网络社交平台,较“呵呵”来说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呵呵”一词是笑声的拟声词,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其含义也逐渐变化,可以表示单纯的笑、浅笑、开心地笑,或表示嘲笑、讽刺,或表示好笑,或表示无奈,或是想结束本次的聊天,甚至是糊弄的笑。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呵呵哒”常表示无语的含义。
2. 缩略词语
缩略词是语言经过压缩和简略的词语,是指不改变原有词语含义,把长且复杂的词语加以简缩。缩略词因其造词简练、使用简便等特点在大学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缩略词的形式在自媒体上的使用较为频繁,如调查中的“城会玩”是“城里人真是会玩”的缩写,在此次调查中的点击率为1.25%。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缩略词,如流行语中的“PS”和“BT”,“PS”是photoshop的简称,在28条特殊形式流行语中的点击率为43.24%;“BT”是“变态”的缩写,在调查中的点击率为40.54%。这些既能表达出说话人的意思,又能给对话带来一些趣味,不显得那么常规。由此可见,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既可以是英文的缩略词,也可以是中文的缩略词。同时,在自媒体时代下大学校园的流行语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大学生的关注程度有关。
3. 短语形态的流行语
(1)短语形式。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中,以三字格的短语形式居多,并且三字格的形式中出现了新的格式,如点击率占12.5% 的“城会玩”。四字格和多字格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虽然逐渐减少,但是四字格的也出现了许多和三字格一样形式的新格式,如不在60条大学生常用流行语中但也曾受到极大欢迎的“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由此可见,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一些网络流行语成为校园流行语的比例在逐渐扩大。
(2)句子形式。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大多使用句子。汉语的句子形式具有多样性,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也有着灵活多变的特征。如调查中的“也是蛮拼的”占17%,“有钱,任性”占22.1%,“忍不住笑出声”占6.3%。这些句子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谓语,但是这样的句子在大学校园流行语中占到了大多数,具有很强的表达性。再如“良辰服了”占2.1% ,“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占3%,“人家白着呢”占3.7%,“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占6.5%。这些句子本身都来源于微博段子、广告、电视节目和歌词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能够体现出大学生自身的特质。当然也有其他句子也成为了大学生所喜爱的流行语,如点击率占38.1% 的“我竟无言以对”,点击率为46.8% 并且为最高的“你咋不上天呢”,点击率占33.2% 的“你开心就好”。这三条流行语受大学生欢迎的程度都较高,在60条常用流行语中点击率也是最高的。这一类型句子的特点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由此可见句子形式的流行语是主流,也体现了自媒体时代下简便交流的趋势。
(3)语篇形式。在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校园流行语中,以语篇形式存在的流行语较少,并且语篇较短。如“你这么厉害,你爸爸知道吗”“不要吓我,我还是个宝宝”。
四、结束语
总之,流行语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大学校园流行语以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依托,具有特定的文化知识内涵,它反映了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应从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将所得出的理论运用到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上,促进语言规范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社会主旋律,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二利.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多棱透视——以2011年媒体文化研究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09).
[2]熊亚飞.自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J].新闻窗,2016(05).
[3]徐默凡.流行语的游戏心态和游戏成分——以无关指称为例[J].当代修辞学,2012(01).
[4]梁子超.汉语网络流行语模因分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宋沁潞,徐先蓬.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及文化阐释[J].济宁学院学报,2007(04).
[6]王岩.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知及其生成的文化心理机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