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使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有效措施
2017-01-17罗珺叶志娟朱茜郑济飞
罗珺++叶志娟++朱茜+郑济飞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的优势,在分析现阶段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的原因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点对策,希望能有效地激发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班主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均实行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模式,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在班主任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的成果颇多,然而对如何提高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即从分析高职院校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的优势出发,查找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实行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长远规划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新生入学教育中有一项是专业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专业背景,让新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习热情,为后续专业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行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后,老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增多,一方面,可以随时就学生在专业问题上的困惑进行详细的解答,如: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学好本专业等。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以及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跟踪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学年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二)有利于将企业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由于专业教师经常下企业学习锻炼,有的资深教师还担任企业的访问工程师,一方面及时了解本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现状,掌握专业领域相关岗位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本专业的知识背景对企业的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专业教师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促使教师对企业文化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能更好地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带入班级。同学们通过感受优秀企业的文化底蕴,最终形成班级自身的文化特色,激发大家的进取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逐步形成与本行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三)有利于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剧增,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成为高职学生最为关心的教育内容。专业教师除自身有着很好的专业背景外,不少教师在该专业领域还有相当的人脉资源,如同学资源、校友资源、同事资源以及合作的企业资源等。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择业观的同时,还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机会,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四)有利于思政工作专业化,提升学生工作质量
过去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唯一一线工作者,实行专任教师负责制后,这种“辅导员+班主任”分工合作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使辅导员可以从繁忙的日常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生工作,确保了思政工作的专业化,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一门具有内在规律和技巧的教育科学,大大提升了学生工作质量。
二、高职院校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探析
(一)职责定位模糊,任务分工不明确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虽然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要求,实行了“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但并未对文件精神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甚至不能准确地区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从职业学院学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有的院校为了提高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履行好岗位职责,简单地将班主任直接等同于辅导员,要求班主任完全按照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完成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有些院校甚至用“专职”和“兼职”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进行划分,使得班主任认为他们的工作意义并不大,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大部分工作仍应由辅导员独立完成,让“兼职班主任”的工作流于形式;从领导的传统观念和用人方式来看,认为“辅导员+班主任”这种新的工作模式无非是为了执行中央文件精神,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到辅导员对学生工作驾轻就熟,专业教师因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学生工作规律并不太了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凡是涉及到学生工作不按职责划分一律交给辅导员,导致辅导员内心产生抵触心理,认为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只拿钱不做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多数学生心目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似乎没有任何区别,谁工作责任心强,与学生走得近,能解决实际问题就找谁,还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是谁。
这种职责上的交叉重叠、定位不清、分工不明确,直接造成了工作上的混乱,在长期缺乏工作交流和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辅导员和班主任时常因工作产生摩擦甚至出现矛盾对立局面,最终违背了中央建立“辅导员+班主任”这种工作模式的初心。
(二)工作内容繁琐,畏难情绪相抵触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的强制行为,有些学院甚至将专业教师的学生工作量列入年底的绩效考核项目中,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使得专业教师不得不报名担任班主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专业教师往往被班主任琐碎冗杂的工作内容所困扰。如: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信息的核定、贫困生认定、奖助学金的评定、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班风学风的建设、专业比赛的指导、帮助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就业指导的推荐等。这些工作需要完全没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从头学起,钻研文件政策,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工作方法,总结工作规律。显而易见,班主任工作会牵扯专业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打乱他们过去的工作节奏,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当班主任从早忙到晚、功劳看不到,出了问题还要应对学生、家长、学院、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活,吃力不讨好,严重影响了本职工作,耽误了专业发展,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因此,不少专业教师只要完成职称评定所需的学生工作量,就不愿意再做班主任,最终提出辞职;有的即便在岗,也不能尽心尽力,往往对学院安排的工作敷衍了事,并不走心。
(三)薪酬待遇偏低,工作缺乏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班主任岗位缺乏吸引力,待遇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很多院校按照中央文件的精神,对班主任工作不断提新规定、新要求。然而,班主任管理技能、考核指标的提高并没有换取相应的岗位津贴的回报,班主任相应的工作待遇却并未获得同步提升。据调研,在不少高职院校,班主任津贴标准每月才一两百元,还不及专业教师上几节课的课时费。有的专业教师责任心较强,常贴钱为贫困学生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而这部分支出在政策层面上学校是没办法帮助解决的,久而久之专业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甚至消极怠工。
(四)专业背景迥异,培训体系不健全
专业教师在其专业领域有着浓厚的专业背景,有的教师甚至拥有较为卓越的专业成果。然后对学生工作相关专业的了解甚少。特别对于工科院校的专业教师,他们大多是理科或工科出生,其思维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具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工作战线的老师们却大相径庭。因此,这些专业教师在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其工作重心往往有所偏移,对与他们专业相近、在职称的评定上能够给予加分的学生工作比较感兴趣,愿意为之付出劳动,如:指导学生各类技能或创业大赛、帮助学生联系相关专业的单位顶岗实习等;对与他们自身专业毫无联系的工作便是能拖就拖,甚至直接推给辅导员,委托辅导员帮其完成。
针对这些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很多院校并没有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在上岗前了解学生工作政策和规律,只是不断地提要求、下任务。导致专业教师在工作中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久而久之给学生留下了不够专业的印象,使学生对班主任缺乏信任感,而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也逐步尚失了权威。
(五)奖惩界定不清,评价机制待完善
目前,在高职院校各种考核指标体系中还未正式建立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有的院校为了强制实行班主任制度,只是将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最低工作量列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作为其基本工作任务,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程度没有一个衡量标准。班主任的选聘、优秀班主任的评选及表彰都没有纳入评价激励范畴。由于这种评价机制不健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懈怠心理在该群体中普遍存在。优秀班主任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在关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师德评比、职称晋升等方面没有明确合理的认定标准,体现不出更多的实际意义和工作价值。此外,班主任工作业绩不能与专职教师一样得到充分的认可,这也是造成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缺乏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提升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措施
(一)改革传统模式,完善分工协作机制
当前,在各大高职院校实行的班主任制度大多是根据专业划分,一个班级配备一个班主任,如若院系的专任教师相对较少,那么班主任仍由辅导员兼任。这种传统的配备模式要求专任教师在担任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学习和掌握所有关于学生的事务性工作。长此以往,会使得专任教师陷入身心疲惫的窘境。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可以尝试引入“一班多任制”。具体做法是: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的班主任共同负责所有的班级,在分配相关学生工作任务时班主任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专长、爱好等)共同商讨各自承担的不同工作内容。例如:班主任甲负责奖助学金的评比、班主任乙负责班风学风的建设、班主任丙负责班干部的选拔及培养、班主任丁负责专业各项比赛和就业指导推荐等。这样将工作划分为几个模块,专业教师可以主攻自己擅长的板块,劳动强度也随之降低,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班主任工作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
(二)引入智能系统,提高学生工作效率
经调研,大多数职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信息系统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组织人事、奖助学金、校园一卡通管理等方面都引入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在班级事务管理方面仍未进行相配套的革新,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仍停留在手工建档的层面上,比如学生信息的维护、班干的配备、学生的奖惩、组织活动的记载等。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档案材料不易保存,材料遗失后补建困难,信息查询不便,而且极易引发班主任的职业倦怠负面情绪。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体制中,建立、健全班级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一是可以避免重复繁杂的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档案存管,一些敏感文档的保存也会更加安全。班主任也可从耗时费神的案头工作中抽离出来,集中精力处理其它班级事务。
(三)提高工作待遇,激发主观能动性
工作待遇的提高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在物质奖励方面,可以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每月固定津贴,将班主任每半年或一年的工作量换算成课时费或按照班级人数乘以相应系数制定合理的岗位津贴发放标准,也可以参照教科研项目经费的标准来制定。总之,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找准班主任工作量和薪酬之间的平衡点。在精神奖励方面,主要表现为评优评先的荣誉表彰,如“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等,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树立模范典型。同时可将荣誉称号与职称的申报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挂钩,例如,一个“校级优秀班主任”可相当于1篇核心期刊的加分。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谋划工作而不是被动应付。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任何新型事物的产生直到它走上正常的轨道运行,都不乏要经过专业的指导培训。然而,现阶段仅仅只有针对辅导员的岗位培训,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培训却寥寥无几。有的院校只是简单将班主任纳入辅导员培训之列,完全没有考虑到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和辅导员是有本质区别的。班主任培训可采取岗前集中业务培训,在岗期间的经验交流会和专题讲座,校外学习考察等相结合。岗前集中业务培训主要介绍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根据案例的解说阐述如何开展工作等,让专业教师对班主任工作有个大致的了解。在正式上岗后,班主任、辅导员可以定期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交流,通过沟通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进行参观见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工作能力。以上这些都是提供班主任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属于班主任业内的继续教育行为,是进行知识更新和补缺的教育形式。
(五)优化激励机制,增强岗位吸引力
有激励才有动力。学校应定期召开表彰大会,对平时工作认真、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加大宣传和奖励的力度。将班主任的奖励评价机制纳入学校总体表彰制度体系中,通过增加班主任评优评先的比例,提高大家争优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给班主任创造参与市、省级以上优秀先进竞选的平台,为大家争取更多的荣誉提供机会。除此之外,学校每学年可将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汇编成册,下发宣传,鼓励和鞭策其他班主任向先进模范学习,营造创优争先的良性竞争环境。改变过去强制硬性上岗的被动局面,形成踊跃报名,择优录取的主动竞聘氛围,增强岗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文,2004-10-15.
[2] 毛曙宇.浅谈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合作关系[J].民营科技,2016(2).
[3] 郭冬梅.高职院校推行专业教师班主任负责制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5(25).
[4] 尤卫玲.基于人文关怀视角提升职业院校班级管理岗位吸引力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9).
[5] 赵兴刚.论班主任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教学研究,2010 (4).
(本文审稿 蒋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