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1-17文兵
文兵
摘要: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项关乎全民健身的大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育习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本文针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推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1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件关乎全民健康的大事,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以育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责无旁贷地同其它课程教学一起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高校体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指针,贯彻“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契机,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全面性。高校体育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服务。如何改进原有的体育模式,建立有利于发展高校体育的机制,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自我运动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是今后体育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要有相关的指导思想、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和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锻炼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终生锻炼是顺应素质教育体制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这种指导思想指出教师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和重视。其主张在发展体育人才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重点强调健康。
第二,高校体育教学应该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和实施,高校体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都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体育知识和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深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发展,且教学内容上注重传授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
3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转化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了一定地改革。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良好体育锻炼氛围的形成。首先,就教学理念上,应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真正含义,懂得终身锻炼的重要性,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有效结合。其次,在教学内容上,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体育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传授各种健身方法。最后,在教学组织方式上,高校体育教师主张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3.2转变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教学深受前苏联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竞技能力为中心,以提高运动技术为主体,注重“三基”,片面追求体育课的负荷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将竞技项目应用于平时的体育锻炼。这种思想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达不到增强学生健康的目的。现代体育教学思想符合体育教学的规律,我们应当除弊立新,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思想和观念。首先确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标志。其次,确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思维观念的转变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确立“终身体育”的教序思想。最后,要确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以教为引导,以学为进取,重视多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3.3多渠道、多途径探索,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锻炼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对体育知识的讲解。部分高校没有体育理论课,这种课程安排相当不合理,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一不利现象,各大高校应该在体育课程安排上做出一定的改变。高校应该尽量衡量体育实践课与理论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体育,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高校教师可以扩展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样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健康第一,终生体育锻炼为体育教学理念,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在实践运动锻炼中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将体育知识的讲解和实践锻炼进行有机地结合,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另一方面可以从锻炼中巩固相关理论知识,而在体育活动中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优化高校体育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3.4加强教育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教师是关键。从长远来看,目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一支与改革相适应的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在职培训。通过进修、培训和国内外高校之间交流等多种渠道,形成多规格、多形式的现代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第二,优化教师结构。体育教师构成要多样化,不仅要有传统意义的“公共体育”教师,而且要有受过严格科研训练的高层次体育学术带头人,还要拥有曾经和正在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高水平教练,如清华大学就聘请了原国家跳水队教练员于芬为专职教练;同时要树立名师、大师,给与丰厚的报酬,并以他们为中心,展开教学、科研、训练、交流等活动,如北京体育大学聘请了以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何振梁为首的十位教授为博士生导师。第三,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可以制定一套规则,定期举办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并奖优罚劣,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开放型教师培训网络,使高校体育教师能够在职吸取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及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施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展,2016,(20).
[2]温祝英.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维[J]文教资料,2016,(08).
[3]郑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及其发展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2,(02).
[4]李立平等.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