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等教育”,加出教育新机遇

2017-01-17管晶晶

东方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遇互联网

管晶晶

摘要: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本质所在。“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两者融合的突出代表,自李克强在两会上提出“互联网+”,互联网+高等教育这一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将带来“教”与“学”的双重革命。高等教育为教育的普及、发展和提升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性人才,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高等教育领域也掀起了浪潮,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起深刻的变化。本文从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加后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带来的变化,借此来谈互联网+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教育;机遇

“互联网+”,这个充满时代气息的词在今年两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新的时代面前,传统行业纷纷走上了改革创新的道路,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各项事业的根本,也承担着改革、改善和改变的挑战。高等教育为教育的普及、发展、提升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在教育中发挥着培养博、精、专人才的重要作用,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浪潮,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引起深刻的变化。

“互联网+高等教育”,“+”不只是两者的结合,更是内容上的融合。“互联网+高等教育”必然会引起在线教育大爆发,在过去的2014年,k12在线教育、在线外语培训、在线职业教育等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除了传统教育机构在做教育转型外,一些互联网公司凭借着他们掌握着的高粘性人群也在转型在线教育,将教育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在线教育已经开始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活跃在我们视线中的“翻转课堂”,将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慕课”“O2O学习模式”,让学生按需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在运用大数据的教学和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的凸显了学习者的个性和差异性,在尊重学习者多样性的基础上,也更加体现了针对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者和教育者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因而教育信息化便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融合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互联网+高等教育”能够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呢?

一、教育资源开放化,加出教育公平新常态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量的网络课程和在线教育内容呈现在我们面前。学习者只要用心就能获得海量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资源的开放化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资源,国家信息化教育资源公共化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机会。“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为教育公平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加出了教育公平的新常态。这里的教育公平,一方面是对个体的学习而言,“互联网+高等教育”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化,将海量的教育资源面向各高校、各地区的学生开放,高校的学生就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业水平学到各自想学的东西。因此,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在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意味着高等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各高校之间,师资水平等软件设施的差距上,“互联网+”也带来了有力的推动。现实中的教学状况显示,知名的专家教授学者们往往集中在极少数的高等院校里面,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师资质量相对来说比较一般,而“互联网+高等教育”给高校的学习者带来了一起接受知名教师通过网络传来的新知识的机会。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并能在各种终端和网络的环境下接入学习并延续学习的进度。同时,“互联网+高等教育”还能够释放教育者和学习者的潜力,对于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课程内容作为补充,不只是针对在读的高校学生,对于攻读在职、函授等继续教育的高校学生来说,如果在学习中遇到新的困惑也可以从互联网中调用适当的课程来补充,使线上线下学习做到无缝对接,并为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效的支撑。“互联网+高等教育”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组织、创建、管理、分享教育资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将教育资源的价值充分的利用起来,促进教育资源的传播,使教育资源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教育信息化,进而带动教育现代化,用教育信息技术推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教学与创业产业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互动化,加出教育教学新体验

“互联网+高等教育”也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教育模式更像是一种流水线式的培养人的生产线,对每个学习者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标准的班级授课制,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下,使用同一份教材,接受同样的教学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教育不可避免的存在刻板的方式和想当然的判断,培养出来的学习者也就不可避免的带着批量生产的烙印。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方式无法满足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层层筛选,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的理念,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也很难办到。虽然如今社会上有专科教育和培训教育作为补充,却依然效果一般。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依旧没有满足大多数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其受到技术和思路的限制,在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互联网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因而“互联网+高等教育”便应运而产生。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联网可以实现实时的在线讨论、讨论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学者的讲授。依托音视频互动通讯技术,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打破距离的限制,为一些高等院校的教育师资提供补充,从而解决一些高等院校存在的教学师资不足、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补充课程的常态化教学,托起了教育链中的薄弱环节。互联网凭借其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在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式的互动化。学习者在互联网上进行课程学习,针对学习者线上学习的问题,教育者凭借数据分析,与学习者线上互动,关注学习者的成长与不足,从而体验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加出教育质量新高度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内涵和规律,而且知识是多样化、多结构的,教育要提供不同的知识结构供每个人选择。在“互联网+高等教育”阶段,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学习者有多种可以选择的途径来学习和充实自己,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让不同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得到各自的教育发展。“互联网+高等教育”在大数据的辅助下实现人尽其才,在保证基本教育的条件下充分挖掘每个人专业潜力。

变化着的学生,也预示着这一时代的快速到来,如今的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网络也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更依赖于网络,也更习惯于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模式充分的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是技术上的革新,更加重要的是,教育充分的表现出了人的主体性,真正的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特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沉浸式的学习。

基于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教师会更加在意学生的深度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学生的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开发和创造合适的课程,追求双向的沟通和教育。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教学反馈与掌握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能够根据学生学习与掌握的不同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便捷高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互联网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在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都能够作为数据转化为信息,作为个性化学习与评价的依据。“互联网+高等教育”也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多样学习服务的平台,高校学生在这一平台上完成作业、测试、实时辅导、答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被互联网自动记录并通过智能分析,互联网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推送,制定学习计划或者个人方案,实现个性化学习。

2015年仍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作为工作的重点,“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人为本、均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需求的理解日益深入人心,而且2015年教育部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而“互联网+高等教育”是促进教育信息化最好的方法,这也必然促进学校组织的变革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变革。

“互联网+高等教育”,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高等教育的结合。高等教育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和重构,这并不是将教学过程简单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也不像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为教学打破了时空和人数的限制那么简单,而是利用先进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为高等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全面搭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这包含了教育的管理、服务、教学和互动,推动教育和个人的完美融合。

“互联网+高等教育”,在互联网的教育时代,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和丰富性不言而喻,这些资源成为学习中的强大动力。对于教育来说,加的不只是技术支撑,加的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改革和技术一起来撼动高等教育,对于我们来说要加点包容,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时代进步和技术的革新,期待“互联网+”,为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更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刘道玉,中国高校之殇[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

[2]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9)

[3]程婷婷.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8)

[4]马晓梅.浅析教育信息化发展要点[ 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机遇互联网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