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日本匠人精神
2017-01-17邓勤
邓勤
儿时在乡村生活,看着父辈们农闲时分制作、修理各种农具,编织筲箕、背篼等生活器具,觉得非常自然。这就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长大后我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成了一个终日与文字打交道的书虫。那些儿时的玩伴,大部分都成了泥工、铁匠、木匠、花匠等,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祖先的技艺吸收、传承,让我们在这些手艺中见证了祖先的生活方式。因此,看着匠人工作的姿态,以及触摸手作之物时内心洋溢起的满足感,回想起儿时的温暖场景,我想谁都会感到幸福。
中国是这样,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又何尝不是这样。相比较而言,日本更加注重匠人精神,更加注重各种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京都国际观光大使美帆,致力于在中日之间搭建文化桥梁。她带领团队亲临日本各地30多种工艺的制作现场,与50多位匠人对话。他们不仅走访了京都老铺的新生代手艺人,也重访了柳宗理的民艺之路。在这本《诚实的手艺》一书中,美帆用她细致之笔,将她所熟知的日本手工艺,透过直觉之眼、自由心灵,娓娓道来。通过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艺家族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得以窥探这一代的日本民艺继承人对民艺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以及那些最真挚的情感。
本书包括各地手艺、手艺新生和寻访柳宗理三章,见证了手艺在一个尊重传统的国家的传承与复兴。在《各地手艺》这一章中,美帆说在日本各地存在的手艺不胜枚举,匠人们一般都是世代家传,也有带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依靠双手传承的宝贵记忆,使几百年以前的技术得以留存到今天,这也许就是有着珍惜手艺愿望的人们所创造的奇迹。作者特意提到,爱奴族的木雕“二风谷盘”,这是一种木制浅盘,上面刻有地域特征明显的木雕花纹。纹饰有漩涡、刺形、目形、鳞形四种基本形态,将这些元素自由组合,就能创造出个性的花纹。工艺看似简单,其实从原木到成为木材就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自然干燥,刻成盘形后还要放置四到五天,等木料中的水分彻底挥发后再开始雕刻,并不是寥寥几步就可以完成的。
木雕匠人贝泽守说:“制作出好的作品只是一方面,守住这份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正是由于这些匠人坚守传统工艺的制作方式,我们才得以与上千年前的祖先对话。手艺是一种和时间对抗的艺术,它经一代代人传承,为了遵循传统样式和生活规范而维系着自身固有的技术。当我们想要重拾传统,必须要感谢那些在继承和保留传统文化第一线的手艺人们,是他们将那些带有泥土气息的茶碗、蕴含木纹肌理的盘子、能让人感受到涓涓流水的纸张,以及仿佛听得见敲打金属之音的器皿带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推崇的“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通过这本用五年时光雕琢的书,我们也该反思一下,中国该如何继承、保护和开发那些传统手工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呼唤匠人精神,唯有敬业和认真,我们才能迎头赶上,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大国和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