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城市包容协调发展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

2017-01-17姚丽娟杨卓龙

关键词:武威市耦合度工业化

姚丽娟,杨卓龙

(1.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武威市发改委,甘肃 武威 733000)

中小型城市包容协调发展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

姚丽娟1,杨卓龙2

(1.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武威市发改委,甘肃 武威 733000)

结合武威市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发展相互促进的作用机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来分析影响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未来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城镇化;工业化 ;指标体系

一、引言

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工业化又推动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是一种力与反力的关系,相互作用,两者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就是协调程度,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对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很重视,中央的政策不止一次提到过城镇化,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城镇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工业革命后,工业开始发展,导致了人口的聚集,从而有了城镇,工业化带动了城镇化;但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反作用于工业化。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发现,目前关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度问题的研究很少涉及西北地区。武威市处于古丝绸之路要道,是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之地,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也使武威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有了新的定义,所以研究西北地区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关系问题就显得意义重大。

为此,本文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为研究方向,通过总结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整理得到两者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建立耦合协调发展的测量模型,以此来判断武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两者之间是否协调发展,并深入分析阻碍二者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武威市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一)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处理

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以武威市2002—2012年11年间数据为样本数据,综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武威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表1和表2所示的指标体系。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个指标的数量级、量纲的悬殊,要使数据之间具有可比性,需对数据作如下标准化处理:

表1 武威市城镇化指标体系

表2 武威市工业化指标体系

其正向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为:

(1)

其逆向指标无量纲化计算公式为:

(2)

式中,Zij表示第j个序参量的第i个指标标准化后的变量值,ij是第i年第j项指标的原始值,MAX与MIN分别为各个指标变量值中的最大和最小值。其中,Zij反映了各指标Xij对系统层功效的贡献程度,数值取值范围在[0,1]。

3.权重的计算

权重的计算运用熵权法。熵是对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而信息是对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熵权法主要根据指标传递的信息量多少来确定权重。熵越小,信息量则越多,该指标权重越大;反之,熵越大,则权重越小。

计算第i年第j个指标的比重Pij:

(3)

计算指标信息熵Ej:

(4)

信息冗余度Fj:

Fj=1-Ej

(5)

计算指标权重Wi:

(6)

由以上公式计算,可得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分别如表3、表4所示。

表3 武威市城镇化指标权重

表4 武威市工业化指标权重

4.目标层综合得分函数

用集成方法来实现城镇化子系统与工业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态。城镇化系统综合得分数学表达式为:

U1=∑18i=1WiXij

(7)

上式为加权积模型。其中,Wi为第i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Xij是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的指标值经标准化后的数据值,U1为模型得到的评价指数。指数值越大,说明该城镇化系统的发展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工业化系统评价的数学表达式为:

U2=∑10i=1WiXij

(8)

该工业化结构加权积模型当中,Wi为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所占的权重,Yij是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中第i个指标的指标值经标准化后的数据值,U2为工业化系统的评价指数。指数数值越大,说明工业化发展水平越合理;相反,则说明工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5.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度、协调度模型

(1)耦合度模型

耦合度度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协同作用的大小, 二者的耦合度模型表达式为:

(9)

式中,U1为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U2为工业化水平综合得分,C为耦合度,其值为[0,1]。其值越高,说明耦合程度越好;反之,耦合越差。“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的耦合阶段划分如表5所示。

表5 耦合度阶段划分情况

(2)协调度模型

构建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如下:

(10)

模型中,D和C分别为耦合协调度和耦合度;T为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综合协调指数,它反映城镇化与工业化整体协同效应,其表达式为:

T=a1U1+a2U2

(11)

式中,a1、a2为待定系数。a1+a2=1表示城镇化系统与工业化系统同等重要,所以,a1、a2都取值为0.5。在实际应用中,应使T∈(0,1),这样可以保证D∈(0,1)。“城镇化与工业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如表6所示。

表6 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情况

(二)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测算与分析

1.城镇化与工业化评价结果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2—2012年间,武威市城镇化指数大体呈上升趋势,工业化综合指数的数值则是上下浮动的,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从0.124 2增长到0.662 8,上升了4.34倍;工业化综合指数最高的是2008年,达到0.626 6,最低的是2003年,低至0.089 5。

图1 2002—2012年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综合水平变化趋势

(1)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城镇化水平方面,2002—2004年间是城镇化综合水平缓慢增长的时期,2004—2006年间城镇化综合水平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2005—2008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6—2007年间城镇化水平出现一个较小幅度的下降,2007—2008年间城镇化水平又迎来一次快速提升,2008—2010年间城镇化水平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2010—2012年间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从2002—2012年,武威市人口总数先增加后减少,2009年人口最多;人均GDP从4066元增加到18 759元,2012年是2002年的4.61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特别明显,由2002年的19.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0.62亿元,增加了25倍;

第三产业比重却降低了,由最初的36.54%增加到40.53%,又降低到3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20.2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04.42亿元,增加了4.16倍。工业化水平方面,2002—2005年,工业化水平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态势;由于2006年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2006—2008年,工业化进程也得到快速推进;2008—2011年,又开始下降;2011—2012年,出现一个缓慢增长时期。2002—2012年11年间,武威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26.35亿元增加到315.02亿元,增加了11倍,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了2.75倍。

(2)从城镇化与工业化交互发展上来看,在整个研究时段内,武威市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呈现交替超前的态势,武威市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交互发展,如图2所示。

2.城镇化和工业化准则层因素分析

从整体的变化趋势来看,2002—2012年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各准则层因素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

经济城镇化从0.026 2上升到0.339 3,上升幅度最快;社会城镇化从0.037 7上升到0.168 2,生活环境因素从0.018 5上升到0.077 3。这一现象说明,武威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使居民生活环境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工业化子系统中,单从增幅上来看,生产效率从0.053 0增长到0.193 6,工业化规模从0.135 7增长到0.167 9,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从0.018 1增加到0.023 4。11年间,武威市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高。

表7 2002—2012年城镇化与工业化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

(三)协调度与耦合度结果分析

由表8可知,2002—2012年耦合度数值一直处于0.4~0.5之间,城镇化与工业化一直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度增长缓慢。与耦合度C增长缓慢相比,耦合协调度D增长趋势则比较明显。从2002年的中度失调到2004的轻度失调,再到2007年的濒临失调,再到2008的勉强协调,2009—2011年又处于濒临失调状态,2011年又调整到勉强协调。11年间,整个时段内协调度由0.283 1上升到0.502 5,上升了0.77倍。由图2可知,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说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在逐步趋于协调。

表8 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度及协调度

图2 武威市城镇化与工业化耦合度和协调度变化趋势

三、武威市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武威市属于农业市,长期以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农业生产带动经济发展。近十年来,第一产业比重逐年降低,第二产业比重逐年升高,但第三产业比重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众所周知,单靠农业的发展是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所以开始依靠工业,但工业属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要积极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发展

工业化决定城镇化,城镇化反作用于工业化,只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园区带乡镇”模式,重点培育富民产业,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融合,才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工业化

武威市工业主要以食品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煤电为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较大,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结构,继续抓好对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企业的整治,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资金投入,扶持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采用节能、节水、节材新工艺、新技术;另一方面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等产业,政府要切实加大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2.加大产业园区发展力度,有效提高城镇与工业化协调性

产业园区是提高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有效途径,武威市一是要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加强产业基础,完善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园区产业整体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二是园区要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工业产品品种更新和质量提升,并加强产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力度。

3.建成主体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围绕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产业从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中梳理拳头产品,以拳头产品来壮大产业,做强企业,占领市场;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与农业相衔接的加工业;要以城镇为载体,加强城镇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镇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建设,增强技能培训、科技创新等服务功能,加强城镇吸引力;加快城镇网络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城乡的宽带化、智能化现代信息网络,加快区域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

4.加大第三产业投资

通过积极招商引资,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培育新的经济亮点;拓宽投融资渠道,激活民间投资;扩大农村投资需求,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土地,脱贫致富,走进市场,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等方式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二)多措并举,有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民转移就业问题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应坚持就近转移与异地转移相结合,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中的户籍、住房、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问题,并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和市民享受同等待遇;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不改变所有性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业转移人口依法处置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有效形式;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对被征地农民给予合理的补偿;加快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统筹城乡融合,推进城镇化进程

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带动武威全面发展,优化城镇体系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工业化、城镇带状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社会化协调发展,加速人口、产业、资源等各类要素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0%。城乡融合发展策略如下:

1.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纽带,优化调整城乡产业结构,以产业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加速城乡经济融合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2.推进城乡社会融合发展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

3.推进城乡空间融合发展

以空间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加强土地管理,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收缩战略,引导城乡空间、生产要素集约紧凑布局,重构市域城乡空间格局,腾出大面积“无人区”用于生态环境恢复建设。

(四)创新融资方式,推进资金保障多元化

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由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要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依法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运营,积极发展债券融资等,推进城市建设资金多元化。

[1] 李强,陈宇琳.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7):13-18.

[2] 刘彦随.中国县域城镇化的空间特征与形成机理[J].地理学报,2012(8):15-21.

[3] 蔺雪芹,刘一丰.中国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J].地理研究,2013(4):12-19.

[4] 胡若痴.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14(4):36-39.

[5] 查新毅.新疆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测度[J].对外经贸,2012(2):118-120.

[6] 杨聪敏.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8):46-48.

[7] 龙翠红.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动因分析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4(7):25-30.

(责任编辑 钟昭会)

2016-08-23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低碳经济视阈下甘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13A-057);甘肃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10RJZA035);兰州交通大学科技支撑基金资助项目(ZC2012012)。

姚丽娟(1975—),女,甘肃武都人,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低碳经济、城镇化。

F290

A

1000-5099(2016)06-0031-06

10.15958/j.cnki.gdxbshb.2016.06.006

猜你喜欢

武威市耦合度工业化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小刺猬的秘密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