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疗效
2017-01-17通讯作者马彩云李靖婕张庆梅
吕 楠 尚 清(通讯作者) 马彩云 李靖婕 张庆梅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院 郑州 450003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疗效
吕 楠 尚 清(通讯作者) 马彩云 李靖婕 张庆梅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院 郑州 450003
目的 研究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48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随机分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评估患侧肢体肌力。结果 常规康复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患侧三角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相比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提高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患侧肌力,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手足口病;急性弛缓性麻痹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常见于学龄前儿童,重症患儿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等神经系统并发症[1]。肌电生物反馈是将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相结合,刺激肌肉收缩,最终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有效的本体感觉反馈。近年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越来越多应用于康复治疗中。本研究通过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HFMD合并AFP患儿康复前后患侧肢体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HFMD合并AFP患儿的临床疗效,以期选择更优化的康复治疗方案,降低HFMD合并AFP患儿致残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08—2016-08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院住院的HFMD合并AFP患儿48例,均符合2013年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和AFP的诊断标准[2];住院期间各项康复治疗项目均获得患儿及其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男31例,女17例;年龄10~48个月;单上肢障碍者9例,单下肢障碍者25例,单侧肢体障碍者7例,双下肢障碍者5例,四肢障碍者2例。患肢近端肌群肌力下降明显,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患侧肢体感觉均无明显异常。4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n)
1.2 治疗方法 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小儿按摩、普通针刺、穴位注射、等速肌力训练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康复治疗项目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仪(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治疗,选择患侧肢体近端肌群的三角肌、股四头肌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刺激电极置于肌肉的起止部位,根据患儿耐受程度给予相应的电刺激强度和频率,每次刺激均可诱发出肩关节外展和膝关节伸展。1次/d,20 min/次,6次/周。患儿肌力Ⅱ~Ⅳ级,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月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对患儿患侧三角肌、股四头肌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侧肢体相应肌群肌力恢复情况。
1.3 疗效判定 所有数据均采用Flex Comp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进行评估:在患儿安静、清醒状态下,选择患侧三角肌、股四头肌,分别于放松位(完全处于放松状态,为测试的起始位)、功能位(被动进行肩关节外展及膝关节伸展)、自主收缩位(主动进行肩关节外展及膝关节伸展),分别采集相关肌群的相应肌电信号。重复以上测量3次,采集肌电信号时域范围肌电积分值(iEMG)。以患儿治疗前后功能位、自主收缩位时三角肌、股四头肌iEMG数值变化判断疗效。同期治疗师对患儿治疗前后进行徒手肌力评估作为临床判断标准[3]。
2 结果
48例HFMD合并AFP患儿治疗后iEMG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治疗前2组iEM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康复治疗后2组iEMG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2组治疗前后功能位时三角肌、股四头肌iEMG 变化比较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在自主收缩位时三角肌、股四头肌 iEMG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会合并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等,3岁以下儿童是严重并发症的高危人群[4]。在HFMD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儿中,AFP患病率为2%~10%[5-7]。
HFMD合并AFP患儿受损神经肌肉功能的治疗及其康复效果的评价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肌电生物反馈通过对无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产生的肌电信号,将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的反馈电流,刺激受试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有效的本体感觉反馈,完成闭环刺激模式和随意运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神经轴浆运输,营养神经,增强肌肉力量及肌纤维数量,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肌肉收缩,提高肌肉紧张度,促进患肢肌力的恢复,有助于重组或再塑神经功能,最终帮助患儿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8]。iEMG用于分析肌肉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缩特性,肌电积分与肌力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9],可以灵敏反映相应肌群肌力的提高,临床尚无明显表现时即有变化,可及时反馈训练的效果,增强医患双方对治疗的信心。
[1] Feng C,Li JJ,Tao L,et al.Clinical and neuroimaging features of enterovirus71 rel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in patients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J].Asian Pac J Trop Med,2013,6(1):68-72.
[2] 吴沪生.病毒感染与急性弛缓性瘫痪[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7):484-485.
[3] 王盛,姜文君.徒手肌力检查发展史及分级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6):666-669.
[4] 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5] Sorenson EJ,Daube JR,Windebank AJ.Electrophysiological findings in a cohort of old polio survivors[J].J Peripher Nerv Syst,2006,11(3):241-246.
[6] 蔡晓唐,罗蓉,喻韬.合并下肢急性弛缓性瘫痪的手足口病患儿周围神经功能的检测.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1(13):923-925.
[7] 王美芬,陈韬,杜曾庆,等.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迟缓性瘫痪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5):533-535.
[8] 刘玲玲,冯珍.肌电生物反馈的临床研究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3):289-292.
[9] 郑华,孙宝民,吕燕华,等.肌电生物反馈对急性偏瘫康复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9):620-621.
(收稿2016-05-22)
R722
B
1673-5110(2016)24-00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