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
2017-01-17张艳红
张艳红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阳 455000
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效果
张艳红
河南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安阳 455000
目的 探讨早期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编号法将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9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体位摆放,观察组46例给予早期良姿位摆放,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评价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6.96%,对照组为84.44%(P<0.05);2组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效果更显著(P<0.05)。 结论 早期良姿位的摆放可有效减少坠积性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同时抑制痉挛及异常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良姿位摆放;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
脑卒中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1],存活患者中50%~70%遗有瘫痪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如何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成为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点。脑卒中偏瘫患者大部分时间卧床,不良的体位摆放不但会出现压疮、肌肉痉挛,甚至可以造成关节挛缩、僵硬等严重后果。因此良好的体位摆放对患者的预后显得格外重要。目前,1~2 h翻身1次并肢体取舒适体位的护理方法虽然可达到预防压疮的效果,但并不能有效预防关节挛缩僵硬、足下垂等并发症。本文探讨早期良姿位的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01—2015-01收治的9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按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及Barthel指数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和判断,排除帕金森、恶性肿瘤、骨折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采用编号法将91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43~67岁,平均(52.04±5.98)岁;病程1~9 d,平均(2.3±0.6)d;出血性脑卒中23例,缺血性脑卒中22例;Barthel指数评分<20分20例,20~40分18例,>40分7例。观察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1~68岁,平均(51.57±5.90)岁;病程1~10 d,平均(3.5±0.7)d;出血性脑卒中25例,缺血性脑卒中21例;Barthel指数评分<20分22例,20~40分19例,>40分以上5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脑卒中类型、Barthel指数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接受常规基本用药、治疗及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基本体位护理,即1~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肢体取舒适体位;观察组每1~2 h按以下几种良姿位变换1次体位。干预6周后观察比较2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
1.2.1 仰卧位:①床尽量平整,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屈、过伸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②患侧肩关节及上臂下方垫一长枕,与健侧同高,以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和腕关节背伸,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③患侧臀及大腿下方放一长枕以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足尖向上。
1.2.2 健侧卧位:①床尽量平整,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②患者躯干前方及后方各放一软枕,以保证躯干呈完全侧卧位,患侧上肢放在胸前软枕上并充分前伸,肩关节屈曲100°左右,肘、腕、指关节伸展;③患侧下肢的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软枕,软枕须垫至足部以下以防止踝关节内翻,健侧上下肢自然舒适位。
1.2.3 患侧卧位:①头固定于枕头上;②患侧上肢充分前伸,与躯干呈90°左右,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心向上,手指分开;③患侧下肢髋伸展,膝微屈,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体侧或枕头上,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长枕以保证患侧髋关节伸展。
1.2.3 床上坐位:①患者躯干端正,背部垫枕头;②髋关节屈曲90°,双膝下垫软垫使膝关节微屈;③双上肢放置于小桌上,桌上放软枕以防肘部受压。
1.3 疗效评价标准 (1)并发症的发生率:脑卒中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以外并发如关节挛缩僵硬、肩痛、压疮、足下垂等症状的发生率。(2)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根据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总分34分,总分100分。<50分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障碍,96~99分为轻度运动障碍;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穿衣、修饰、进食、洗澡、如厕、床椅转移、控制大小便、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项目进行评定,总分100分。>60分提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20为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为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2 结果
2.1 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36.96%,低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χ2=21.454 2,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的脑血管性临床事件,具有起病急、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的特点[3]。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脑卒中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其所支配的神经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而导致的随意运动的减弱或消失。早期患者多处于卧位,且肢体运动功能受限,自己不能控制瘫痪肢体的功能位,易发生压疮、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坠积性肺炎、肌肉萎缩痉挛等并发症[4]。临床主要通过体位的摆放早期预防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基本体位护理通过给患者定时的翻身、叩背等可达到预防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等目的,但并不能有效预防关节僵硬、肩痛等症状,从而延缓了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增加了治疗时间。经过6周的干预,对照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4.44%,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前也有所提高。而本文所阐述的早期良姿位的摆放是为了防止偏瘫患者早期肢体痉挛、肌肉萎缩畸形而采取的功能体位[5]。正确的良姿位摆放可以修复受损的运动神经元,促进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可强化患肢伸肌优势,促进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使整个患肢被拉长,抑制痉挛的发生,同时还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出现,是脑卒中比较适合的体位;仰卧位可强化伸肌优势,预防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足下垂和足内翻,但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形成压疮的危险也大,所以仰卧位的时间不宜过长,作为过渡性体位;本文结果显示,经过6周的干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幅度均明显优于常规基本体位的对照组。
早期良姿位的摆放不但可以减少坠积性肺炎、压疮、肩痛、足下垂和内翻等并发症,还可抑制痉挛及异常模式,促进血液循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再塑能力,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6],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林桦,严庆惠.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特征及其康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5):350-352.
[2] 周凌云.脑卒中相关肺炎的吞咽功能评估及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132-133.
[3] 赖照萍.脑卒中早期良姿位对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8,3(7):628-629.
[4] 赵纯,金旻,张玉梅,等.脑卒中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其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4):131
[5] 杨红,万倩倩.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姿位摆放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大家健康,2014,8(24):20.
[6] 俞建娣.早期良姿位摆放对急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2):75-76.
(收稿2016-10-12)
R743.3
B
1673-5110(2016)24-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