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的几种检验检疫技术
2017-01-17欢赵春艳罗红秀牛晓艺张榆敏
郑 欢赵春艳罗红秀牛晓艺张榆敏
(1.重庆市綦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1420; 2.重庆市垫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8300)
旋毛虫的几种检验检疫技术
郑 欢1赵春艳2罗红秀1牛晓艺1张榆敏1
(1.重庆市綦江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1420; 2.重庆市垫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重庆 408300)
旋毛虫病是一个全球性的疾病,可以导致人和多种动物患病。世界各国均把屠宰动物的旋毛虫作为首检、必检和强制性检疫的项目。本文就旋毛虫的几种检验检疫技术作简要的概述。
旋毛虫 检验检疫
1 目检法
由于旋毛虫感染动物后,大约21d~7个月就会形成钙化,这样只要用肉眼就能将其检出。该方法一般是直接在肉尸的左右横膈肌脚采取不少于30g的肉样,然后撕去肌膜,将肌肉拉平,观察肌肉纤维的表面。若发现有半透明露滴状或乳白色、黄白色点状物,即可判定该猪肉为旋毛虫肉。这种方法的检出率较高,但是需要在自然光线好的条件下进行,而且这种方法不宜单独应用,因为其检出率的高低取决于检验人员的经验,漏检率也相对较高,有时可以达到80.5%。所以只能用作初次筛选,结合显微镜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旋毛虫的检出率。
2 镜检法
镜检是检验旋毛虫较为传统的方法。主要步骤是从胴体两侧的横膈膜肌脚部各采样一块不小于50~100 g的肌肉,然后用剪刀顺着肌肉纤维在样肉的不同部位剪取12个麦粒大小的肉粒(2块肉样共剪取24粒)。特别剪取呈露滴状或呈乳白色脂肪样外观的小点病灶,然后将肉粒依次贴附于玻片上,盖上另一玻片。用力压扁,然后将压片置于50~70倍的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要从玻片的一端开始直到另一端为止,以减少漏检率。当检查形成包囊的旋毛虫时,可以发现一条或多条毛状蜷曲于充满透明液体的囊腔中。若是没有形成包囊的旋毛虫,则会发现虫体在肌纤维之间呈直杆状或逐渐蜷曲状态,或虫体被挤于压出的肌浆中。若是钙化的旋毛虫,则需要向肉片中稍加10%的盐酸溶液,待1 min后,再进行观察。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操作简便,不需要很专业的人才,而且直观性强,容易定性和定量。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漏检率相对较高,仅能检出1g肌肉含3条以上幼虫的样品。并且此法需要的工作量大,无法跟进屠宰的速度,同时容易造成检疫员眼睛疲劳。
3 人工消化法
该方法是利用胃蛋白酶将肌肉组织消化后,使活的旋毛虫幼虫从囊包中释放出来。由于旋毛虫镜的敏感性低以及不能检出所有的旋毛虫的缺点,所以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推荐使用消化法作为旋毛虫检疫的首选方法。消化法的主要操作流程是先以5~10头猪为1组,编号,采取膈肌数克;然后将肉样置于搅拌器中搅碎,加入含有1%盐酸的0.33%胃蛋白酶溶液,置于43℃的恒温中消化30min以上,直到肌肉被完全消化为止;用80目的筛子过滤至分液漏斗中,并用温水冲洗筛子,沉淀后将漏斗中的液体放到离心管中再沉淀,最后吸出上清液,并观察位于离心管底部的旋毛虫幼虫。消化法具有特异性强,检出率高,直观性强,既能定性又能定量、稳定可靠、操作可自动化、成本低等优点,适合于生前诊断或宰前检疫。缺点是检查过程中需要的试剂较多,而且操作过程比较烦琐,检测过程花时间长。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
SPA-ELISA的原理是根据葡萄球菌蛋白A(SPA)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IgG结合,有较高的敏感性,而且可以不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并且具有制备容易、性质稳定、易纯化,使用更趋方便等优点,所以可用以代替间接ELISA中的酶标第二抗体来检测旋毛虫的感染情况。DOT-ELISA是以纤维素薄膜为固相载体,孔径大约为0.2~0.4μm,将抗原或抗体用大头针蘸取印滴吸附住纤维膜表面,然后通过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以及加入底物后呈现出肉眼可见的颜色斑点。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敏感性高、被检样品用量少,而且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只需肉眼即可检出等,但是它的缺点是难以做到定量检测,而且只凭肉眼观察来判定结果,存在很大的主观性。
5 快速免疫层析法(GlCA)
该方法的原理是先选取一个固相层析作为载体,然后在层析材料上包被相应的抗原,采用胶体金技术将处理过的制剂吸附在试纸条上,检测被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如果抗原、抗体相对应,则发生高特异的免疫亲和反应,免疫复合物被截留集聚在一定区域(检测带),通过胶体金而得到肉眼直观的显色带,即可判定检测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基本相同,但是与ELISA相比具有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旋毛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尤其适合于在基层单位和现场应用。对于生猪的肉品卫生检验尤其适用,是一门全新的实用技术,可以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6 分子生物学检验
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可用于旋毛虫检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有PCR检测、实时荧光PCR检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宋铭忻等根据旋毛虫隔离种线粒体Ls-rRNA基因设计引物和TaqMan MGB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PCR可以同时检测各旋毛虫隔离种的方法。该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具有稳定性好、敏感性强、通量高等特点,为旋毛虫的检验检疫以及以后制作试剂盒提供良好的实用技术和研究基础。张媛等根据提取旋毛虫SB2基因的可变区设计引物及探针,点样于玻片制成基因芯片。该方法适应于大规模、高通量的检测要求,尤其适应于寄生虫病现场的检测及监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过这些分子生物学方法目前还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想要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1] 甘孟侯,杨汉春.中国猪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4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