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畜结合是我国农区草业发展的出路
2017-01-17黄子杰
黄子杰
(民乐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民乐 734500)
草畜结合是我国农区草业发展的出路
黄子杰
(民乐县畜牧兽医局,甘肃民乐 734500)
草畜平衡是指为保持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内,使草原和其他途径提供的饲草总量与饲养牲畜所需的饲草总量保持动态平衡。但在中国畜牧生产中,大多数地区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地区还是保留着田园式生产,在草原牧区畜牧业比较粗放,仍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依赖家畜数量的增加。为了控制家畜数量,达到草畜平衡。民乐县积极开展了草原禁牧试点工作。在草原保护工作中建立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推行和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草原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平衡维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草畜结合 农区 草地农业
1 前言
利用“三生”的功能,已经被大家所接受。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专业人士可以关联,特别是不同区域的“三生”功能。与职业关联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生活”园艺与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产”和畜牧业,这是密切相关的。
2 我国草制造业现状
草产品加工业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企业的步伐很快,总设计生产能力超过500万t,产业结构的雏形已初步形成。据统计,中国在2007年超过390个草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在北部省份,而且90%以上是民营企业,230万t实际加工中,在这些省份销售近100万t,国内市场主要是上海、广州、北京和其他城市,并向日本和韩国等出售31万t。
3 加工发展的重要性
草产品的种植和畜禽养殖饲料相结合,借以提高草食畜牧业的效益,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人工草地的牧草饲料基地,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生产大量的饲料,从而减少天然草场的压力,使西部生态得到治理,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甘肃,调查结果表明,牧草小麦和玉米的耗水量分别为60%和40%,种植牧草能有效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失,减少土壤盐渍化,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在河西走廊荒漠化。
4 甘肃地区采用草畜结合方式的建议
4.1 调整农业结构
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长期的战略任务。作为模型的“公司+基地+农户”既可带动畜牧业、种植、加工、运输业的加快发展,又可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偏远落后地区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提高生产效益,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亦对提高农牧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2 采用适宜品种
建议可引进一种名为“澳大利亚饲用甜高粱”的高产优质牧草。这种草株高可达到3.5 m,产量120~150 t/hm2,蛋白质含量达到14.7%。农户种地0.67 hm2,可养100只羊,年纯利润可达4万元,从而有效解决滩羊养殖规模扩大难的问题。同时,建立绿色生态保护价格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市场体系来保护高山细毛羊品牌,不仅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而且要建立价格保证体系,以保证产品的优质优价。
4.3 利用草原禁牧达到草畜平衡
草原禁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划定的草原围封培育并禁止放牧利用的保护措施。甘肃省可重点对严重退化、沙化、盐碱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态脆弱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的草原实施禁牧。同时,为更好的实施该项政策,建议: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改善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并通过推广舍饲养殖、畜种改良,提高母畜比例,加快周转等措施,促使牧民增收。
为草畜平衡、稳定牧民收入,建议建立生态保护义务与利益相一致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牲畜数量压得下、牧民收入稳得住的目标。
为恢复草原植被,建议加大对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施退牧还草、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草地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逐步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承载能力,缓解草畜矛盾。
[1] 崔国文.草畜结合是我国农区草业发展的出路[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2008年农区草业论坛[C].20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