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钱柳植物生态特征与产业发展思考
2017-01-17徐高福柏明娥余梅生余明华
徐高福,柏明娥,余梅生,余明华,何 俊
(1.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2.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
林业产业
青钱柳植物生态特征与产业发展思考
徐高福1,柏明娥2,余梅生1,余明华1,何 俊1
(1.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2.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
中国特有的单种属珍稀植物青钱柳,虽分布范围很广,但其适生环境比较特殊。为开发利用青钱柳的多功能价值,分析青钱柳植物特征、总体分布、生长习性尤其是古树、古树群的生态学特性,总结青钱柳文化传承历史与资源培育方法,对以青钱柳叶为原料的药食同源保健品生产加工及销售现状进行梳理,提出了青钱柳产业发展策略。
青钱柳;植物生态特征;资源;产业;开发利用
近年来,健康中国的东风吹遍祖国大地,森林康养产业如火如荼蓬勃兴起。神奇的大自然馈赠中国人独有的树种——青钱柳,集生态、用材于一体,观赏与药用于一身,青钱柳健康养生茶市场风起云涌,打通了森林经营与茶饮养生的产业发展新渠道,青钱柳贵为稀有,蕴含丰富的古今文化与商机。产学研齐攻关,产加销齐发展,寻求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与健康产业相融合的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课题。
1 青钱柳的植物生态学特性
1.1 青钱柳植物学特征及珍稀性
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系胡桃科(Juglaruia ceae)青钱柳属植物,又名青钱李、山化树,土名铜钱树。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在中亚及欧洲发现了该属的化石种,现存的为孑遗植物。青钱柳属于落叶乔木,树高10~30m;树皮灰色;枝条黑褐色,花期4~5月,生长习性叶革质,单数羽状复叶。果序轴长25~30 cm,因果实中部生有水平方向的园盘革质翅,似一串串的铜钱而得名。果熟期7~9月[1-2]。青钱柳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医学界的第三棵树。青钱柳是冰川四纪幸存下来的珍稀树种,仅存于中国。众所周知,医学界的第一棵树——柳树,产生了阿司匹林,消炎杀菌、抗血栓,揭开了人类健康史的第一次变革。第二棵树——红豆杉,产生了紫杉醇,防治癌症和肿瘤,被医学界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现。继心脑血管、癌症、肿瘤之后,高血糖现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大杀手,这时人们发现了青钱柳,并将其芽叶炮制成青钱柳茶,具有促进病变胰岛结构功能的逐步恢复功效。青钱柳作为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树种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资源稀缺性与需求量急增矛盾凸显。
1.2 总体分布与适生环境
青钱柳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安微、福建、四川、贵州、广西、重庆、江苏等省(市),河南、陕西和云南省也有少量分布,多生于海拔420~1 100m(东部)或420~2 500m(西部)的山区、溪谷、林缘、林内或石灰岩山地,喜生于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红壤、黄红壤之上,适生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
1.3 青钱柳古树及古树群
1.3.1 古树及古树群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青钱柳是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起源古老的残遗种。这证明分布区域有利于躲避历史上多次的灾难,是植物的避难所。
有关青钱柳古树及古树群鲜见报道,然而古树研究意义十分重要。首先,古树是大自然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有“活的文物”之称。通过古树可以研究古代的气候、地理变迁、地方史等,它是历史的“见证人”,酷似一部极其珍贵的自然历史书。其次,古树是风景资源,美化了山村、城镇,供人休憩。各种形态的古树,或高大挺拔,苍劲秀丽;或虬枝曲干,疏影横斜;或绿霞凤舞,苍翠蔽目;或老态龙钟,势若游龙;或藤蔓缠绕,树下芳草萋萋,野花点缀……给人以美的享受,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再者,古树是植物的基因库,种质资源。古树中的珍稀树种为绿化造林、低效林改造,发展山区经济与城市绿化,提供种质资源,是造林树种选择的依据。特别是古树群,是研究森林演替的宝贵资源。1.3.2 青钱柳古树及古树群的生态特征
目前已经报道的有四处生长有较大青钱柳的次原始森林,两处在贵州,另两处分别在江西、福建。其伴生物种因分布地域不同有所差别。江西武夷山的青钱柳常与银鹊树、大叶楠、青冈、紫楠、浙江柿、香槐、柳杉、四照花、天竺桂等混生;而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青钱柳的混生类型与武夷山相似,同属常绿落叶阔叶林。贵州石阡的青钱林林分一个是针阔常绿落叶混交林,另一个则是青钱柳与枫香等构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3]。
浙江省淳安县青钱柳分布较广,多生长在海拔400m以上的山坡湿润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20世纪80年代初调查青钱柳古树共有5株,其中4株分布在大市镇(原铜山乡)大源村林区,当时测得最大的胸径102 cm,树高26m,树龄达200年。
浙江淳安西岭青钱柳等人工造林为主的古树群——有古树22株。树龄135~240年。组成树种有青钱柳、黄山木兰、皂荚、榔榆、杭州榆、南方红豆杉、蓝果树、黄山栾树、槐、柏木、枫香、冬青等。其中青钱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测量,树龄约140年,胸径73.5cm,树高26m。位于石林镇(原富溪乡)西岭村的千里岗中段北坡平缓小山头,离千岛湖边约25km,海拔500m,21世纪以前林下植被保存状况尚好。百年前的“工匠”们人工种植树已非常重视园林美学理念,注重树种的寿命长、珍稀性,观花与观果、常绿与落叶、四季色彩景观和经济利用的合理搭配,可惜在村村通公路及扩建至石林景区工程中,该古树群所剩无几。
浙江淳安大源青钱柳等天然林与人工造林混生的古树群——大市镇(原铜山乡)大源村有阔叶混交林200余hm2,林内百年古树较多。测得33株天然古树群。组成树种有青钱柳、鹅掌楸、锥栗、南方红豆杉、黄山松等。树龄135~240年。生境最高峰磨心尖(海拔1 523m)北坡,这里植物资源丰富。其中4株青钱柳在上世纪80年代初测量,树龄分别为 100、100、130、200 年,胸径分别为 50.3、52.8、70、102cm,树高 20、25、25、26m。而如今却不见其踪迹。
古树群为当下盛行的珍贵彩色树种的营建研究提供了实例。然而,青钱柳迄今没能列入浙江省珍贵彩色树种发展名录。
2 青钱柳的文化传承与资源培育
2.1 青钱柳的人文文化传承历史2.1.1 文人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追溯到宋代,诗人范成达曾有“古木参天护碧池,青钱弱叶战涟漪”[4]名句描绘高大的青钱柳,耸立于溪涧,枝繁叶茂,春夏满株翠绿,入秋铜钱串串的神奇景观。2.1.2 历史传说与纪事
现今关于青钱柳茶的研究源于1979年科技人员在江西修水长寿村的调研,相传当地用青钱柳叶泡茶已有千年历史。传说最有特色的是湖南绥宁苗、侗、瑶人青钱柳茶饮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苗族人将青钱柳视为吉祥树,苗民在明朝天顺四年将青钱柳茶叶作为贡品献给当年李天保起义军,“神茶”由此命名[5]。上世纪30年代,中国中央红军途径绥宁,苗民热情地送上青钱柳茶给红军战士喝,留下了“一叶青钱柳叶露山水芬芳,几盏青钱茶滋润身心健康”的体现军民鱼水情的对联。
2.2 青钱柳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2.2.1 概述
目前的青钱柳资源以天然林为主,而且多零星分布于次原始森林中,有的是村落古树。随着青钱柳药用价值的开发,过渡砍枝等掠夺式采集资源现象严重,导致对自然植被不同程度的破坏和种质资源日趋枯竭,严重制约了青钱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青钱柳资源,必须加强青钱柳人工栽培技术研发,大力推进人工林后备资源基地培育。
2.2.2 种苗繁殖
青钱柳种苗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然而,青钱柳具有花期不遇的特性,种子的种壳坚硬,具有休眠特性,一般播种后需隔年萌发,自然发芽率低,仅为0.1%~0.2%。因此,种子发芽技术一直是有性繁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探索,除了对种子进行湿沙埋藏与温水浸泡等催芽外,还对种子采用低温层积、酸蚀和赤霉素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缩短育苗周期[6-7]。无性繁殖方法研究起步比有性繁殖还早10年,夏小华[8]等采用ABT生根粉处理,扦插成活率仅为2%,用QI生根粉处理,扦插成活率为16%,用QInc生根粉处理的扦插成活率最高,可达到41%。目前,国内科技人员已经开始探索组织培养技术用于青钱柳树种的繁殖。胡冬南[9]等以青钱柳一年生枝条的茎段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但其进一步研究的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柏明娥等在青钱柳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幼苗对土壤水分、养分生态适应性、光合作用特征进行了多项基础研究[10-12],提出了一种利用1a生苗主杆或当年生侧枝的扦插繁殖方法及相关配套措施,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2.3 造林技术
相比而言,青钱柳的营造林技术研究与实践更显粗浅。文献所给出的造林地选择、整地与造林密度、幼林抚育、修剪矮化整形等技术与常规的用材林营建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差异[13-14]。
3 青钱柳产品开发的历程与展望
3.1 青钱柳的多功能应用价值
3.1.1 工业用途
青钱柳树干高大通直,木材强度高,有光泽,纹理交错,结构略细,属优良木材;加工容易,胶粘性和油漆性能好,是家具良材;树皮含鞣质及纤维,为橡胶及造纸原料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胶,亦可做纤维原料。
3.1.2 园林用途
青钱柳为多年生高大落叶乔木,树姿壮观,枝叶舒展,金黄色果实尤如串串铜钱,悬挂枝间,迎风作响,独领风骚,喻意美妙,象征吉祥如意,财源滚滚,将中国古典文化祝福与大自然赋予中国人植物界的大熊猫相融合,中国人的自豪感与获得感油然而生,具有很高的庭院观赏价值,也可作为行道树种植,是绿化文化内涵与档次非同一般的园林树种。
3.1.3 药用与保健用途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青钱柳叶具清热消渴解毒之功效。《全国中草药名鉴》记载,青钱柳树皮具有消炎止痛祛风之功效。
青钱柳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三萜、酚酸、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等,这些成份多积累于青钱柳叶中,具有多种药理和保健效果。大量研究也充分证实青钱柳具有明显的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15-21]等作用。
3.2 青钱柳的产品开发历程
我国对青钱柳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30多年来,专注于青钱柳的药用与保健功能的开发利用。国内利用青钱柳开发保健品和药物剂型已有20年左右历史,近10多年呈突飞猛进之势,特别是用青钱柳为原料生产的保健茶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证[22],令相关科技工作者与企业格外振奋。
我国青钱柳分布较多的省份都有以生产青钱柳茶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以民营为主,经营状况良莠不齐。成立于2005年的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算是首屈一指的青钱柳产业公司,专业从事青钱柳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2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2014年产值超6亿[23]。湖南青钱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广具有民族特色的青钱柳健康养生产品,得到了当地绥宁县政策扶持,成为当地经济重点产业[24]。青钱柳是浙江省淳安县的乡土树种,又是茶叶之乡,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近年建立了在原有资源基础上新建了10 hm2青钱柳基地,开发了千岛湖“康美甘叶”青钱柳茶,整合千岛湖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青钱柳茶的保健作用,在千岛湖地区率先示范、引领,提升千岛湖森林旅游的品质、品味、品位。
3.3 青钱柳产业发展前景
由于天然青钱柳资源匮乏,人工培育将是解决资源供应的有效途径,因此解决青钱柳资源的人工培育和开展产品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等仍将是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青钱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有了一定进展,青钱柳叶作为代茶饮在我国民间已有悠久的历史,借助茶叶加工方法开发了多种绿茶、红茶、颗粒茶、粉状冲剂;饮茶科学还在不断深入研究,因为青钱柳冲泡的水质、时间、温度对其有效内含物的溶出有着直接影响[25];但要让青钱柳茶为大众市场广泛接受,其力度还远远不够。青钱柳降糖茶产品功能、形态、售价和销售渠道等大有文章可做,特别是青钱柳药用开发市场潜力巨大,2008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位居全球之首,高达9.7%[26],这就意味着有上亿以上的中国人正饱受糖尿病的煎熬,然而青钱柳降糖功能还停留在药食同源的保健品生产加工阶段,青钱柳药用开发要加工成屠呦呦发明青蒿素那样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青钱柳茶是非山茶科的“别样茶”[27],要让大众接受还需要有足够的信心、耐心和决心。如何加工制造和配伍,能够取得适口美味及更佳多样效果并被广泛应用,融入日常生活,科研工作者、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任重而道远。
4 青钱柳产业发展策略
青钱柳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除了传统的用材、园林用途,其降“三高”作用已有科学研究所证实。在全面禁止天然林采伐的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制订详细的青钱柳古树及古树群保护措施,及时抢救,确保延长成活时间。
由于目前对青钱柳叶发挥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及环境因子和栽培措施对活性成分的影响及加工采收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尚未形成系统的定向栽培措施,再加上产品开发较为粗放,其价值远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系统开展以叶用为栽培目标的青钱柳人工资源的培育,深化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研发,积极拓展品牌市场,强化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及综合经济效益,对推动青钱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带动林农增收,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1]徐高福,柏明娥,朱杭瑞,等.青钱柳的多功能价值与繁育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5):32-34.
[2]徐高福,柏明娥,余启新,等.低密度青钱柳人工林生长规律与生物生产力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6(2):87-92,120.
[3]刘盈盈,张玉武,张珍明,等.青钱柳资源培育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5(20):193-196.
[4]王京.青钱弱叶战涟漪——青钱柳茶的美丽传说[J].今日科苑,2012(12):97-98.
[5]何春年,彭勇,肖伟,等.青钱柳神茶的应用历史与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中药,2012,14(5):62-68.
[6]李海玲,方升佐.青钱柳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3-5.
[7]宋祖祥,邱先华.青钱柳播种育苗技术试验[J].江西林业科技,2004(5):10-11.
[8]夏小华,邱先华,梁永华,等.神茶原料青钱柳扦插繁殖试验初报[J].蚕桑茶叶通讯,1994(2):12-14.
[9]胡冬南,蒋艳,吴少福,等.青钱柳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1):39-41.
[10]柏明娥,方建华,徐高福,等.青钱柳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合响应特征[J].浙江林业科技,2016,36(1):1-5.
[11]方建华,柏明娥,朱杭瑞,等.青钱柳幼苗对土壤水分的生长及生理响应[J].浙江林业科技,2015,35(6):40-44.
[12]陈秀娟,柏明娥,王丽玲,等.青钱柳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 分析评价[J].中国林副特产,2016(4):6-10.
[13]莫天艳,蒙田.青钱柳开发与叶用林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4(12):69-70.
[14]江春艳,王于坚,胡冬南.二次截杆对青钱柳幼树生长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2014(7):35-37.
[15]徐明生,沈勇根,吴海龙,等.青钱柳水提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营养学报,2004,26(3):230-234.
[16]上官新晨,陈木森,蒋艳,等.青钱柳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3):82-84.
[17]黄敬耀,楼兰英,徐膨.摇钱树叶的药理研究[J].中药通报,1986(11):61.
[18]黄明圈,上官新晨,徐明生,等.青钱柳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1):157-161.
[19]谌梦奇,梁锦业,焦志海,等.青钱柳茶调节血脂作用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2,2(15):863-865.
[20]冷任轩.青钱柳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1994,25(2):64-65.
[21]黄贝贝,肖凤仪,张文平,等.青钱柳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16(5):59-60.
[22]谢明勇,谢建华.青钱柳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27(1):113-121.
[23]孙志攀.茶道中行商道 责任中谋发展——记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文燕[J].江西农业,2015(5):27-28.
[24]佚名.湖南青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青钱柳项目成果展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3-4.
[25]曹燕妮,茆慧敏,尚旭岚,等.冲泡条件对青钱柳茶主要内含物浸出规律的影响 [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41(4):19-24.
[26]孙津,田祎,龚宇,等.保健茶生产加工及销售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以青钱柳降糖神茶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3(7):163.
[27]肖伟,刘勇,许利嘉,等.茶饮与健康[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1):1-3.
Thinking of Botany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Cyclocarya paliurus
XUGao-fu1,BAIMing’e2,YUMei-sheng1,YUMing-hua1,HE Jun1
(1.Thousand-island Lake National Park,Chun’an Zhejiang 311700,China;2.Forestry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Zhejiang310023,China)
Chinese-specific single species of rare botany cyclocarya paliurus,its distribution range is very wide,but its optimal growth environment is special.In order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multifunctional value of Cyclocarya paliurus,analyzed the botany characteristics of Cyclocarya paliurus,overall distribution,growth habit,especially the botan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tree and the ancient tree group,summarized the cultural heritage history and resource cultivation method of Cyclocarya paliurus,carding the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and sales status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which is homology of medicine and food,Cyclocarya paliurus leaf as raw material,proposed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yclocarya paliurus.
Cyclocarya paliurus;botany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resources;industry;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326.1
A
1673-5919(2017)06-0060-04
10.13691/j.cnki.cn23-1539/f.2017.06.021
2017-09-01
浙江省属科研院所扶持专项(2017F30019)
徐高福(1963-),男,浙江淳安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与森林经营技术。
郑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