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建议

2017-01-17彭云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染源病畜布病

彭云飞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大通 810102)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建议

彭云飞

(青海省大通种牛场,青海大通 810102)

牦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感染,可导致母牛流产、公牛睾丸炎和附睾炎。此病同样威胁到公共卫生安全,为此,处于防控此病流行的目的,笔者就此病的流行、症状以及防控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布病 防控 流行

1 牦牛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

病牛和带菌牛,为布鲁氏菌病的重要传染源。母牦牛感染期间,在妊娠生产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布鲁氏菌排出。这其中,母牛生殖器分泌物和母乳中,致病菌的含量最高。此病传播经消化道传染,或经蚊虫叮咬、皮肤、黏膜等传播。有调查证实:牦牛对布鲁氏菌的易感程度,是随着生殖器官的逐渐成熟而渐渐提升的。就此,牦牛犊牛对致病菌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2 临床表现症状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实验感染虽见有弛张热,但在自然感染时临诊上常被忽略。流产可以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最常发生在第6至第8个月,已经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时除在数日前表现分娩预兆象征,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胁部下陷,以及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粟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朗,但有时混浊含有脓样絮片。常见胎衣滞留,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者。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恶臭,分泌液迟至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死亡。公牛有时可见阴茎潮红肿胀,更常见的是睾丸炎及附睾炎。急性病例则睾丸肿胀疼痛。还可能有中度发热与食欲不振,以后疼痛逐渐减退,约3周后,通常只见睾丸和附睾肿大,触之坚硬。临诊上常见的症状还有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通常是个别关节患病,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

3 牦牛布病防控

3.1 控制好传染源

接种防疫菌苗,增强牦牛抗病体质,减少患病病畜比例,起到控制传染源的目的。目前,免疫方法有多种,而牛型19号菌苗,接种注射效果更好些。但是,应把握接种时机,建议配种前注射,对孕畜接种,有导致流产的可能。接种用饮水免疫,持续时间更长些,可起到节省菌苗的目的。此外,还有人提出:用M5菌苗气雾免疫,更节省劳动力,接种速度更快,更适合用于饮水免疫难推广的养殖区。但是,免疫后产生的血清学反应,与病毒自然感染产生的血清学反应,难以有效区分。

3.2 切断传染途径

布病的传播感染,可经流产物、病畜产品、肉制品、皮毛等等进行。为此,切断传染源,应注意:第一,及时处理流产物,集中深埋,注意做好场地消毒。第二,处理好牦牛尸体及相关产品,注意牦牛乳类及制品的消毒。注意病畜皮毛消毒,生产肉制品要煮熟,排泄粪便集中堆积无公害处理。保护好水源,避免被排泄污物污染,而造成此病的扩散蔓延。第三,做好个人防护,尤其养殖管理人员,经常有接触病畜的可能。由此,做好鞋帽消毒管理,工作期间勤洗手,不随便乱吃东西,都有利于此病的防控。

3.3 净化、更新牛群

逐渐培育健康牛群,规范人工授精技术,输精用健康公牛精液。犊牛出生后,喂食健康母乳3-5天,后送至隔离舍,喂食用消毒母乳。隔离6个月后,间隔5-6个月,进行2次检疫。阳性病例,送至病牛群。阴性病例,送至假定健康牛群。逐步净化、更新牛群,假定健康牛群,每年至少4次检疫,确定无阳性病例,可判定为健康牛群。每年定期组织检疫,能起到净化牛群的目的。无此病流行养殖区,每年需检疫1次,检出所有阳性病例,立即淘汰不用。病情严重的,焚烧或深埋,做无公害处理,严格引种检疫,所有引进牛只,隔离观察至少60天。其间,2次血清学检查,都显示为阴性时,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3.4 严格消毒管理

严格消毒管理,净化养殖环境。有此病污染的牛群,结合试管凝聚反应或平板凝聚反应,及时检出阳性病例,第一时间隔离病畜,针对患病情况,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加强牦牛群管理,减少与假定健康牛群接触。被病牛污染的圈舍,做好场地消毒,氢氧化钠、消毒灵、石灰乳等等,可交替轮换用药,以起到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

4 体会总结

牦牛布病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威胁民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此病的防控面广,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起到控制布病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其他病害的流行一样,牦牛布病的发生,同样离不开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群体。由此,控制此病的发生,应紧密围绕这三点展开。注意增强牦牛群体质,接种防疫菌苗,减少患病病畜比例,控制传染源。及时处理流产物,处理好牦牛尸体及相关产品,做好个人防护,切断传染途径。同时,规范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培育健康牛群,每年定期组织检疫,有结合试管凝聚反应或平板凝聚反应,及时检出阳性病例,第一时间隔离病畜,净化养殖环境。经这样的综合处理措施,能有效预控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1]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布鲁氏菌病净化示范案例[J]. 徐小辉,刘学,江莎,孙丹,覃明. 中国乳业. 2017(08)

[2] 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建议[J]. 胡学三. 今日畜牧兽医.2017(08)

[3] 山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J]. 和积典. 畜禽业. 2017(08)

[4] 牛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和净化的方法与建议[J]. 蔡向阳. 农民致富之友. 2017(16)

[5] 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J]. 达剑森. 草学. 2017(04)[6]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J]. 卢占龙. 湖北畜牧兽医.2014(09)

猜你喜欢

传染源病畜布病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牛羊结核病和布病监测及净化技术
布病防控知识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