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2017-01-17王任婕张飞翔李帅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3期
关键词:圆孔栓塞比例

徐 磊 王任婕 张飞翔 宋 杨 李帅红 方 乐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吉林 长春 130033)

心脏卵圆孔未闭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徐 磊 王任婕1张飞翔 宋 杨 李帅红 方 乐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一科,吉林 长春 130033)

目的 分析56例卵圆孔未闭(PFO)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1月29日至2016年7月15日住院的心脏PFO合并脑梗死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青年、中年、老年3组,并进行梗死灶前后循环分布、(ESSEN)评分、(NIHSS)评分比较。结果 3组前循环所占比例、ESSEN评分为低位危险组所致比例、NIHSS评分≤3分所致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所占比例均较高。结论 PFO合并脑梗死多发生在前循环,对于ESSEN评分为低危险组脑梗死患者及轻型脑卒中患者应进行PFO筛查。

卵圆孔未闭(PFO);脑梗死

Lechat等〔1〕在1988年首先呼吁关注卵圆孔未闭(PFO)和脑卒中,并认为潜在静脉栓子通过卵圆孔发生反常栓塞导致脑梗死的解释更为确切。本文旨在探讨由PFO导致的脑梗死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辨识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1月29日至2016年7月15日住院PFO合并脑梗死患者56例。纳入标准:(1)心脏发泡试验阳性。即脏器声学造影提示右向左分流,且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专业进行心脏PFO检查的超声科医生进行明确诊断。(2)均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颅内急性期脑梗死病灶或缺血灶。其中男女各28例,44岁以下(青年)为28例,45~59岁(中年)19例,60岁以上(老年)9例;ESSEN评分低危险组48例,中危险组8例,高危组0例;NHISS评分≤3分45例,>3分11例。前循环42例,后循环7例(均为青年患者),前后循环均累及为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肢体活动不灵、肢体麻木、吞咽困难、言语笨拙等。其中4例进行PFO封堵治疗,随访半年,未再次发生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2 方法 分析3组ESSEN评分低危险组所占比例、NHISS评分≤3分所占比例、前循环所占比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 果

3组ESSEN评分低危险组所占比例〔青年组26例(92.86%),中年组15例(78.95%),老年组7例(77.78%)〕、NIHSS评分≤3分所占比例〔青年组21例(75.00%),中年组16例(84.21%),老年组8例(88.89%)〕、前循环所占比例〔青年组20例(71.43%),中年组15例(78.95%),老年组7例(77.78%)〕无统计学差异(χ2=2.34,1.102 9,0.385 4;P=0.327 9,0.588 6,0.828 9),但所占比例均较高。

3 讨 论

PFO是指出生后卵圆孔瓣未能与继发隔粘连、融合而充分闭合卵圆孔,左、右心房先天没有关闭的孔道,从而导致心房水平分流的一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2〕。在胚胎时期卵圆孔都是开放的,通常在婴儿期逐渐关闭,大约25%的成年人卵圆孔没有关闭,其中大部分患者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如果存在从右向左分流的血流中存在血凝块,则PFO的患者出现临床的症状就会增加〔3〕。

据估计每年有1 000例PFO患者中1例发展为隐源性脑卒中〔4〕。Lechat等〔1〕认为临床上随着静脉血栓形成的增多,反常性栓塞导致脑梗死的原因中PFO越发值得怀疑。此后有研究发现栓塞性脑卒中40%的患者发现存在PFO〔5〕。Handke等〔6〕对503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在131例年龄<55岁的中青年组中PFO发生率为43.9%,而在372例年龄≥55岁的对照组中则为28.3%。本研究结果提示PFO合并脑梗死中青年发病率较高。有研究认为PFO是中青年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7〕。

在成人中PFO的发生率为17%~35%,其中有20%~40%的PFO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8,9〕。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是针对非房颤相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风险预测评估而制订的量表,分值越高,提示再次发生脑卒中风险越高。本研究提示对于脑梗死患者ESSEN评分为低危险组的患者应进行PFO筛查,尤其是青年患者。而且对于轻型脑卒中也可进行PFO筛查。有研究发现PFO合并脑梗死NIHSS评分比非PFO合并脑梗死评分要低一些,提示大部分PFO合并脑梗死是相对较轻的或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通过卵圆孔通过的血管内小的栓子不足以引起急性症状,但是多发的小的缺血病灶尽管没有症状却可以日积月累,同时PFO合并脑梗死易发生额顶叶皮质下小缺血灶,前循环明显高于后循环〔10〕。3组PFO合并脑梗死患者发生前循环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但其所占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前后循环血流动力学差异,反常栓子更容易到达前循环有关,可能进一步揭示PFO导致反常栓塞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有研究发现PFO的患者血管基础较好,对比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阵发性房颤后循环发病较高〔11〕,一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发现当进行Valsalva 动作后循环血流量要比前循环增多,这也许可以解释在反常性栓塞中后循环发病率较前循环增多〔12〕,本研究认为对于青年脑梗死患者,若发生在后循环病变,也应注意进行PFO筛查。

一项Meta分析研究的48个临床研究对比10 327例隐源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PFO进行封堵治疗与药物治疗。发现药物治疗组与封堵治疗组对比再次发生神经系统症状的概率增加6.3倍〔13〕。本研究中只有4例进行封堵治疗,随访半年均未再次发生脑梗死及TIA症状。由此可以推测封堵治疗PFO对于阻止再次发生隐源性脑卒中会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Lechat P,Mas JL,Lascault G,etal.Prevalenc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N Engl J Med,1988;318(18):1148-52.

2 Larrue V,Massabuau P.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ischemic stroke〔J〕.Minerva Med,2012;6(3):199-207.

3 Bang O,Lee MJ,Ryoo S,etal.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stroke-current status〔J〕.Stroke,2015;17(3):229-37.

4 Taaffe M,Fischer E,Baranowski A,etal.Comparison of three patent foramen ovale closure devices in a randomized trial〔J〕.Am J Cardiol,2008;101(9):1353-8.

5 Overell JR,Bone I,Lees KR.Interatrial septal abnormalities and stroke:a meta-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Neurology,2000;55(8):1172-9.

6 Handke M,Harloff A,Olschewski M,etal.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cryptogenic stroke in older patients〔J〕.N Engl J Med,2007;357(22):2262-8.

7 Mas J,Cabanes L.Atrial septal aneurysm and patent foramen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J〕.Stroke,1993;24(12):1865-73.

8 Bronzetti G,Angelo C,Donti A,etal.Rol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foramen ovale in patients with or without cryptogenic stroke〔J〕.Inter J Cardiol,2011;146(1):17-21.

9 Windecker S,Meier B.Patent foramen ovale and atrial septal aneurysm:When and how should they be treated〔J〕.ACC Curr J Rev,2002;11(1):97-101.

10 Huang YY,Shao B,Ni X,etal..Differential lesion patterns on T2WI and FLAIR sequences in cryptogenic stroke patients with patent foramen ovale〔J〕.Neurologist,2015;20(1):75-9.

11 Kim BJ,Sohn H,Sun BJ,etal.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schemic strokes related to patent foramen ovale〔J〕.Stroke,2013;44(12):3350-6.

12 Hayashida K,Fukuchi K,Inubushi M,etal.Embolic distribution through patent foramen ovale demonstrated by(99m)Tc-MAA brain SPECT after Val-salva radionuclide venography〔J〕.J Nucl Med,2001;42(6):859-63.

13 Agarwal S,Bajaj NS,Kumbhani DJ,etal.Meta-analysis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versus medical therapy for patent foramen ovale in prevention of recurrent neurological events after presumed paradoxical embolism〔J〕.Am Coll Cardiol Intv,2012;5(7):777-89.

〔2017-03-15修回〕

(编辑 李相军/滕欣航)

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No.20170414046GH)

方 乐(197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及多发性硬化研究。

徐 磊(1986-),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R743

A

1005-9202(2017)13-320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13.034

1 核医学科

猜你喜欢

圆孔栓塞比例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人体比例知多少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组成比例三法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