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保障理念解析
2017-01-17张文军张春润杨捷轩
张文军,张春润,杨捷轩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 300161)
● 装备保障 Equipment Support
聚合保障理念解析
张文军1,张春润2,杨捷轩1
(1.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 2.军事交通学院 装备保障系,天津 300161)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特点及需求,提出聚合保障理念。从聚合保障的概念和核心特征阐释聚合保障的内涵,从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界定聚合保障的外延,依据聚合属性和需求对聚合保障进行分类,并以此构建聚合保障模式,可为指导作战后勤聚合保障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后勤保障;聚合保障理念;聚合属性;保障模式
信息化战争是交战双方系统与系统的对抗,战争的整体性凸显。传统机械化战争中的后勤与作战分离,各军种后勤自成体系、自我保障,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相割裂的后勤体系将很难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为此,信息化战争要求后勤保障注重整体性,在力量构建、资源配置、力量运用等方面对后勤进行全方位改造和重塑。美军为适应新的作战要求,后勤保障理论不断创新。自海湾战争以后,美军从作战需求出发,以后勤建设的不同领域和发展重点为中心,先后提出了聚焦后勤、以部队为中心的后勤企业、感知与反应后勤、联合后勤、全球后勤等一系列后勤保障理论。但这些理论只针对美军后勤保障建设单一领域,未能适应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的全部要求和特点,迫切需要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指导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建设的综合性理论。
我军传统的后勤保障理念多是基于平时后勤保障建设,面向战时存在保障力量军种分散、保障资源配置失衡、保障系统各自封闭、保障机制被动运行、保障效率相对较低[1]等问题,亦无法适应信息化战争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和灵活机动的联合作战行动。在联合作战条件下,各种作战力量按照作战功能和作战要求,配属构建作战力量体系,作战效能呈指数级增长,必然要求后勤保障力量也要按照保障能力和保障需求,聚合构建适应联合作战体系的后勤保障体系,联合保障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灵活进行调度,凝聚保障效能。与此相适应,后勤理论也必须创新发展。聚合保障理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面向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后勤保障“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特点及需求而提出的全新综合性理念,是联合作战条件下后勤保障建设及运用的基本思想。本文从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的内涵、外延和分类等方面,对聚合保障理念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构建聚合保障模式。
1 聚合保障内涵
聚合保障内涵是对聚合保障理念的基本阐释,包括聚合保障的概念、核心特征等。
1.1 聚合保障概念
“聚合保障”中“聚”是“精确聚焦”之意,即要求后勤保障实时、适地精确聚焦保障效能,满足后勤保障要求,尽可能降低保障延误时间;“合”是“分离整合”之意,即要求后勤保障力量运用上按模块组建,自主整合,提升即时保障能力。后勤聚合保障思想是基于联合作战后勤保障要求(一体网络、精确实时)的特点,在现有后勤保障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动态整合保障力量,精确聚焦保障效能的一种后勤保障思想理念。要求能够实时感知联合作战保障需求,满足响应需求及时、调控力量精准、业务流程可靠,达到提升动态保障能力、聚焦保障效能、满足保障需求的目的。
1.2 聚合保障核心特征
聚合保障理念的核心特征包括:信息精确实时感知、即时反应资源互通、模块编组超前预置、快速定投科学调配等。“信息精确实时感知”是指必须在军事使命任务需求的基础上,精确确定后勤保障需求,并依托可靠的后勤保障信息感知系统,保证后勤保障需求在第一时间反馈到后勤保障指挥机构。“即时反应资源互通”是指在感知后勤保障需求的第一时间,及时做出后勤保障决策;同时,在同一方向和同一保障级别上,不同单位的保障资源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支援,以满足军事任务即时需求。“模块编组超前预置”是指在军事战略规划和联合作战使命要求的基础上,对于使命任务的主要方向,依据使命任务特点和样式,精确预计后勤保障需求,对后勤保障力量进行模块化建设,并提前预置后勤保障资源,以满足突发军事事件带来的保障需求以及其他应急保障需求。“快速定投科学调配”是针对联合作战后勤保障特点提出的,是指在执行联合作战使命任务时,要及时确定后勤保障需求,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有后勤保障需求的单位应快速输送恰当编组、精确配套的后勤保障力量,并通过直投方式实现保障资源调度。
通过聚合保障理念的核心特征解析可以看出,“信息精确实时感知”是对后勤保障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时反应资源互通”是对后勤保障力量建设提出的物质要求。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实现后勤聚合保障的技术基础,另一个是实现后勤聚合保障的物质基础,都是对实现后勤聚合保障提出的后勤保障力量建设的要求。“模块编组超前预置”是对实现后勤聚合保障提出的后勤保障力量运用要求,“快速定投科学调配”是对实现后勤聚合保障提出的具体保障方式要求。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纵向上要求压缩后勤保障层次,横向上要求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在后勤保障范围要求实现全域网状覆盖。聚合保障内涵关联图如图1所示。
2 聚合保障外延
真正透彻理解一个理念或思想,不但需要明确其内涵,更需要界定它的外延。所谓理念(思想)的外延,主要是由它所适用于的事物范围构成,反映在其内涵之中,具有内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范围。
研究聚合保障的外延,可以明确聚合保障的具体范围。就后勤聚合保障而言,其外延可以从静态结构和动态机制两个方面界定,其外延也同样符合联合作战后勤保障“一体网络、精确实时”的需求。这里主要指在后勤聚合保障理念下衍生出的新型后勤保障模式。
图1 聚合保障内涵关联示意
2.1 一体化保障
一体化保障主要是相对于联合作战后勤一体化保障需求提出的后勤保障模式。所谓一体化保障,是指在作战地域内,对所有的后勤保障力量(建制力量和非建制力量)和消耗类资源设备等保障资源进行综合配置与规划,应用模块化思想和系统工程理论,实现面向任务的后勤保障体系,形成系统一体的后勤保障格局[2]。它具有聚合保障静态结构中内聚外联、整体联动的特质。
2.2 网络化保障
网络化保障主要是相对于联合作战后勤,网络化保障需求提出的后勤保障模式。最早网络化保障是出自美军“网络中心战”和“联合战斗空间信息球”两个概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去定义后勤保障模式,强调以安全无缝的信息链接,将各个保障节点链接起来,实现保障信息、保障资源的互通互联。较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树式”后勤保障方式更具抗毁性,布局更优化。它也蕴涵着聚合保障静态结构中资源配置优化、资源节点信息互联互通等特质。
2.3 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是相对于联合作战后勤精确化保障需求提出的后勤保障模式,并与信息网络技术、资源重组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机结合,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需求发展起来的,以模块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为基础,以先进网络技术为导引,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精确地对保障对象定量实施保障。它主要体现聚合保障动态机制中精确定量、聚焦效能的特质。
2.4 实时保障
实时保障是相对于联合作战后勤实时化保障需求提出的后勤保障模式。其主要强调后勤保障的时效性,以科学规划的资源点配置为物质基础,以高效机动的方式实现端对端的物资配送,以现代物流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为技术基础,实时监控战场态势,智能判断保障时机、保障对象的相关情况,实施动态不间断的后勤保障[3]。它主要体现聚合保障动态机制中即时感知、智能判读的特质。
通过对以上保障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聚合保障与一体化保障、网络化保障、精确保障以及实时保障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聚合保障及其外延关系
3 聚合保障分类
3.1 按聚合属性分类
聚合保障从聚合属性上可以划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两类。静态聚合凸显力量结构上具有模块独立、内聚外联、功能突出等特点,动态聚合凸显力量运用上具有整体联动、智能判读、精确定量、分离重组等特质。
静态聚合的主要目的是依据某一目的构建相应聚合保障力量体系,实际上我军现阶段已有的后勤保障力量体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种“聚合级”的保障力量[4]。后勤聚合保障的静态聚合是为了满足保障任务需求,将现有保障力量划分为不同的可编组的模块,并在一定原则指导下聚合成相应的保障群,为后勤聚合保障动态运行奠定物质基础。
动态聚合是在具体的聚合需求下,在相应的静态聚合基础上,依据联合作战后勤保障对象的战时行为和状态以及战场的实时态势,运用相应保障力量(模块),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面向后勤保障对象的、自主动态的后勤保障过程。
3.2 按聚合需求分类
聚合保障按照聚合需求主要分为基于任务的聚合、基于指挥能力的聚合、基于感知能力的聚合等3类,需求详情见表1。
表1 聚合保障需求分类
4 聚合保障模式实现
依据聚合保障的属性和需求,聚合保障模式可通过聚合保障静态结构设计和动态调度机制开发来实现(如图3所示)。
图3 聚合保障模式实现
聚合保障静态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聚合保障力量模块建设和聚合保障资源点配置两方面,体现聚合保障静态属性,即保障能力一体化、资源结构网络化。聚合保障力量模块建设,是在平时后勤保障力量单元建设的基础上,面向战时需求,基于保障任务效能要求指标,对平时的力量建设进行分类抽取,按照模块编成的原则,构成相应的后勤保障编组,即合理设计各功能模块接口,形成一致高效的标准化接口[5]。实现后勤保障功能模块的“即插即用”,可以根据聚合保障的不同依据,构建满足不同要求的后勤聚合保障力量体系,凸显能力一体化的特点。聚合保障资源点配置,主要针对战时后勤物资器材消耗快、补给任务重的特点,从对任务反应速度出发,提出“战场全域网络化覆盖”的资源配置点建设构想,即对现有的后勤保障资源进行优化,根据后勤聚合保障需求,对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后勤保障资源点进行预设,并对各后勤保障点的储备资源进行预计,构建可以满足联合作战后勤保障需求的后勤聚合保障资源储备网络,凸显结构网络化的特点。
聚合保障动态调度机制开发是在聚合保障静态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获取的战场实时态势,解决如何科学调度后勤聚合保障力量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核心是聚合后勤保障运行机制,即融合各保障编组(或群队)指挥员的主动作为能力和保障机关的全局掌控能力。发挥保障编组(或群队)指挥员处于保障网络“末端”的敏锐感知和对当前任务的准确感知,在及时判读任务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方法[6];保障机关指挥部门在战时主要判断各种提交的支援申请和战场态势分析,及时更改保障模式,二者不分主次,提升总体效能,凸显后勤聚合保障的动态属性,即感知精确性、保障实时性。聚合保障动态调度机制开发,主要包括调度准则的设计、调度模式的设计、调度模型的开发等。
5 结 语
本文通过对聚合保障理念的系统阐述和分析,依据聚合保障属性,构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聚合保障模式,适应了联合作战后勤保障保障力量建设和运用需求,奠定了聚合保障理念运用的理论基础,丰富了我军后勤保障理论的内容,为我军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侯哲威.感知与反应后勤系统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5:3-9.
[2] 崔济温.一体化保障: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奋斗目标[J].后勤学术,2014(8):23-25.
[3] 曹廷泽.军事后勤前沿理论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141-142.
[4] 刘玉清.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35-37.
[5] 欧焘.中印边境东段车辆装备基点保障研究[D].天津:军事交通学院,2013.
[6] 赵天彪,徐航,陈春良.精确保障的理论研究与发展[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4(1):6-9.
(编辑:孙协胜)
Analysis of the Idea of Aggregation Support
ZHANG Wenjun1, ZHANG Chunrun2, YANG Jiexuan1
(1.Postgraduate Training Brigade,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2.Equipment Support Department,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Tianjin 300161, China )
To adapt the logistics support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joint operation in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an idea of aggregation support. Firstly, it elaborates the intension of aggregation support by introducing its concept and core feature, and defines the extension according to static structure and dynamic mechanism. Then, it classifies aggregation support on the base of aggregation properties and demand, and establishes aggregation support mode,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uiding the practice of operational logistics aggregation support.
logistics support; idea of aggregation support; aggregation property; support mode
2016-07-09;
2016-09-21.
全军军事类研究生资助课题(2014JY395).
张文军(1985—),男,博士研究生; 张春润(1957—),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1.008
E075
A
1674-2192(2017)01- 003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