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之美的研究

2017-01-16高海瑞

东方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政治课美的课外阅读

高海瑞

摘要:在传统思想观念中,政治课是枯燥乏味的,是空洞虚无的;在部分政治课教师的观念中,政治课的目的只有一个:传道、授业、解惑。思想政治课真的如此僵冷、如此毫无美感可言吗?当然不是。思想政治课集自然规律之恒远、人文内涵之丰韵、思想领域之深遂于一身,她有益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文歷史修养的提高,思维广度深度的开拓,其自身有着或平面或立体或多维或相互交叉的难以一语概之的美。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美

在思想政治课中如何挖掘、如何向学生传递课文内容中蕴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思维之美,我认为当从课堂导入中渗透美育思想。

一、抛砖引玉,明理启智,创设课堂导入的思想美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由美本身使它成为美的,这个美本身是什麽呢?就是单一的理念、美的思想来引导和支撑。高二哲学第七课的课题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导入这一课时,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一天,上海街上一辆公共汽车突然熄火,驾驶员请求乘客们下车推一把帮助发动,请求来请求去,下来推车的是一群去春游的小学生,大人一个也没有下车。小学生们鼓足吃奶的劲儿竟然推动了这辆挤满大人的车,而当他们上车一看,他们原先的座位早已被大人们抢走了。在讲完这处故事后,我插入了这麽一段话:"孩子们推车,我想,要感谢他们的老师,感谢安徒生和诸多美丽童话的构建者;也要感谢他们的父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世界的丰富,这些父母自己有可能已成不了不肯推车的大人,但他们心底还会埋藏着一个有关善的梦影,并把这份美与善洒播到孩子们的心中。"这个故事,这段文字,在当时给同学们一个极大的震撼,让他们意识到这个物质社会所正在一点点流失的善良与美好,使他们心底升起一个声音:我要保留孩子的纯真,为这个社会送去一些真情与爱心。而这个声音,正是对课题的一个最佳的诠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声音也支撑着所有信善信美的人对一个社会进步的理想与信念。

二、巧用诗辞、陶冶情操,创设课堂导入的人格美

完美人格、完善其身,培养人类美好、和谐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使人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是美育的最终目的。美育能用美的各种形式,使人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性情,进入高尚的美的境界,从而实现对美好人格的建构。在政治课导入环节中,巧用诗辞、典故,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建构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是社会的产物,作为国家的公民,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讲授"国家利益和个利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我以一句众所周知、寓深远的诗为导入,那就是范促淹在《岳阳楼记》中的点睛之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对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正确处理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就必须为维护国家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教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确保学生所读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难易适度。选择读物的标准: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独立阅读,学了有用。课本的选文註重"典范",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课外阅读的选文註重"新颖",旨在引导学生贴近时代的脉搏。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的背景是非常广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实践证明:结合课文学习,适时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指点方法,提高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因文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格式,与各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不能强求一律。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精读。字斟句酌,反復体味,谓之精读;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讲读教学中学过的读、划、查、评、写等方法,都可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努力去学会这些本领。"熟读深思",必见其效。遇到精彩片断,应加以精读,反復吟咏、玩味,并圈点、批註、记录。这样,才会有收获。课外阅读不能书本一开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课外阅读指导,尤其对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课外读物更应如此。如《跳水》这篇课文,有一段描写孩子处境极度危险的段落,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谈一谈,读一读的方法,让学生认真品味,才能感受孩子的心惊胆颤。然后课外再指导学生去看托尔斯泰的作品。教师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註,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泛读.简单粗略,知其大意,谓之泛读。通读时应以泛读为主,知其大意.泛读速度很快,可以博览群书。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的目的。正如鲁迅说的: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读。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利用泛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当今科学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突飞勐进,这必然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泛读法不失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四、组织检查,促进阅读

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促使他们认真的对待课外阅读。通过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更有效的指导课外阅读。可以采取开展阅读竞赛活动、举行课本剧表演、开展"一人谈一文"等多种多样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但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一恒、锲而不舍。愿小学课堂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好书是人生的优秀导师,好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五、锦心绣口,含英咀华,创设课堂导入的语言美

俗话说:言为心声。自有人类始,语言就为人与人之间爱的洒播、美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作为以"舌耕为业"的教师,语言技能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人言:"听一堂好课,就像欣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在授课过程中,若能语之透彻、语之准确、语之优美;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味,通过教师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独到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理瑰丽的知识殿堂,使教学语言如同一门艺术一样为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和美的期待,那麽这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讲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热点专题时,我用这样一段话作为导入:"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你在大洋洲,我在亚细亚,我们共同生长在同一片阳光下。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鱼儿水中游,鸟儿空中飞;快乐的布谷在歌唱,美丽的孔雀展翅开屏。共同的天,共同的地,圆圆的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是一首歌词的内容改编过来的一段文字,丰富的情感、徐缓的语速、优美的文字、快乐的心情、动人心弦的意境,使学生沐浴在美的遐想之中,并通过想象产生一种责任感:我要保护这个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由此,导入这个关于生太环境保护的热点专题显得如此合情合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并感兴趣。

六、穿插影音、营造氛围,创设课堂导入的意境美

形象性是美育的特征之一,这一特性主要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营造直观、生动的意境来实现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媒介手段日益丰富,如音乐、京福、广告、多媒体等等。在讲课过程中,穿插这些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媒介手段,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此内容,从而为知识的讲解增添了深刻性、形象性、直观性和美感倍增的生动性,也无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七、兼收并蓄,帝征博引,创设课堂导入的融合美

艺术是美最直接的代言。有一种艺术形式,叫综合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表现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特点融匯到一起,将各种艺术与表现元素统一到一起,从而为观众创造了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在政治课教学中,其知识的涵盖面就如一门综合艺术,蕴含古今中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维等领域的深刻精髓;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歷史等学科的独到之处,其对方方面面的融合有着难以方传的独特之美。

正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各有沈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一样,在中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各门学科均有其或外显或内蕴的动人心弦之美:语文的情感美、数学的曲线美、生物的形态美、歷史的厚重美……政治学科而言,美的形式并非单一的:情感美、思想美、人格美、语言美、意境美……如果所有的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课堂导入中能够渗透美育思想,多方位多角度地挖掘美的思想、巧用美的语言、塑造美的人格、创设美的意境、从而达到美的融合,我相信,政治课应该是最生动的。

参考文献:

[1]《实用论新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

[3]《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5]《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6]《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与孩子沟通的36种好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8]《思想政治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政治课美的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打破平衡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答案
美的校 美的人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