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7-01-16罗凯嘉

东方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现状及对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罗凯嘉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校企之间的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建立。政府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越来越重视,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校企双方合作的力度与深度。校企双方也应积极主动的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目前,校企合作的过程仍存在很多困难,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经济产业不断升级与优化,社会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需求量提升到了另一个峰值。高职院校为服务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培养有先进的技术水平、能快速适应社会、具备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校企共同育人,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注重校企共享资源、信息的双赢模式。

一、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模式

当前,校企合作逐渐纳入高职院校发展重要战略层面,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快速的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经济转型的带来的变化。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需求变化,校企合作成为了高职院校顺应形势的培养模式。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与创新技术不断在变化,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需求同步,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技术、知识。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对接,以高技能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从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二)校企合作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真正的竞争归根于对于所需人才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招聘一位新人去培养,花费过多的人力成本取得的效果不佳。企业将校企合作看成是共同培育高技能型人才,为企业所用的重要战略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是按照企业的需求、岗位的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高度适应性及可持续性的特点。校企合作能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投入不大成本,获得所需要的人才,大大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

(一)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及企业三者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不完善,取得的效果不佳。政府并没有发挥主导的作用,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去引导、鼓励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没有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及指导手册。对校企合作中企业,政府没有制定有利的优惠政策去调动起企业的积极性,导致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对于企业的责、权、利更没有文件的界定。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并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还需要不断的自我完善。

(二)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并非完全的符合企业的要求标准。同时,企业对高职院校制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参与深度不够。就校企合作而言,学校没有打牢合作的基础,对于寻求企业的合作仅仅在于走过场、做表面功夫,片面的追求实训基地的数量,缺乏实质性的作用。企业过多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没有真正的深入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当作一种暂时性的善行。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共赢”的深度合作模式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和长期性。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几点对策

(一)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政策制度的制定是打破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壁垒,寻求校企合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方法。首先,政府应积极推进制度体系的建设,加快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作用。政府制定校企合作的规定,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财政,税收等保障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员共同参与,积极构建多种形式的组织团体。通过组织团体的形式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基地建设等培育人才的过程,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需求预测、人才标准制定中的作用。健全校企合作的机制,真正的实现多方联动,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为了增加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信任和依托,学校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由多个维度组成。首先,高职院校需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增强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及产品研发,破解技术难题的能力,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持、员工培训等服务,努力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开发基地和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其次,提高实训基地的水平,加快与企业开展校企实质性的合作,实现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运行方式多元化,将实训基地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再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考证主管部门联系,争取能够取得技能证书的考证资格,提升在某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同时,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设相关的专业,

(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的开展理应充分考虑企业利益的需求,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较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调动参与的积极性。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多为企业办好事。例如,开设对口专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共育企业所需人才,合作进行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形成产、学、研的生命共同体。高职院校可根据企业反馈人才需求和岗位匹配信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而满足企业的需求。通过对企业多方面的关照,充分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将以往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

(四)构建校企双方共赢模式,共谋发展

校企合作的模式为企业提供所需人才,为高职院校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形成共赢的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共育机制,形成学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与决策。校企合作有利于建立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企业共享学校的教育培训、文化资源,学校共享企业的设备、技术、项目资源。构建校企双方共赢模式在于合作办学共育人、合作就业谋发展,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与利益共享,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共谋校企合作共同发展。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推动校企双方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努力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与企业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通过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扩大规模办学效益,企业通过高职院校培养实用性技术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我国校企合作未达到深度融合的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只有脚踏实地、以共赢模式作为落脚点,才能助推校企双方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

[2]李高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9(09).

[3]崔然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贸教育.2016(02).

[4]张亚军.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12).

猜你喜欢

现状及对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
云南省高校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