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7-01-16孙晓玲

东方教育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孙晓玲

摘要:在阐述人文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从学生、社会、学校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存在的两个问题。探索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三个途径:从顶层设计上重视人文素养教育,引入与开发适合自己的人文素养课程,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

关键词:课外活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出“少年强则中国强”,可见青少年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指挥棒,但是到了大学甚至走上社会之后,一些精神层面的内涵一一显现出来。但是,受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工具理性”教育观盛行,造成大部分院系设置上偏重理工等实用专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人文精神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阻碍了人文素养教育的普及和被认知、被接受[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提出,高职院校应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艺术类课程建设,完善人格修养,弘扬以德为先,重视传承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要将和谐教育确立为发展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逐步改变以往单纯以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培养目标的方式[2]。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即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两部分组成。“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人文精神,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3]。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1.从学生角度来说,三年的高职经历影响一生

高中因学业繁重,迫于升学压力,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人文知识和思考人文精神,而三年高职生活时期学习和树立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婚姻和家庭。笔者在担任辅导员和授课教师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一些学生的困惑,比如因为处理不好与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让自己的情绪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业受阻,进而产生极度自卑或者放纵自我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即便顺利毕业到社会上也是容易出现问题,而预防由此带来的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最根本上还需要学生自己反省和认知,而学校人文素养教育是启迪和教导学生的必要途径。

2.从学校角度来讲,德才兼备才是培养目标

职业技能培养体现专业课学习上,它使学生学会“做事”,体现了培养 “才”的重要性,但是人文素养教育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体现了培养“德”的重要性,而实际上更多时候做人比做事更加重要。一直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偏重“科学”和“实用”,其实“人文”和“理想”同样不可或缺。学校培养的目标不是让学生成为懂专业知识会操作的“机器人”,还应重视人文素养的培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3.从社会角度来看,青年的素质关乎国家命运和企业发展

青年一代秉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结,他们的审美情趣、情感世界、意识形态、社会道德观念都会在社会上形成一股风气,如果他们在校园只注重和学会竞争和技能,那么到了社会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和包容的胸怀,如果他们在学习中只考虑分数和成绩而不去提升个人品质,那么到了社会也只会应试而不会具有闪耀的人格魅力。社会中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不再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的毕业生,新环境下企业对毕业生的诉求要求学校必须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

以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我院)为例,通过所在系——管理工程系的四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为参考对象,探索我院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重点参考了13-15级物流管理、会计、电子商务、旅游管理四个专业(自主招生班级)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三年期间的选课类型分为六类:公共必修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核心课、职业技能训练课、职业技能拓展课以及公共选修课。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是四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核心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和职业技能拓展课。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是两类: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四个专业几乎一样,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实用英语》、《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综合素养与职业养成》,一共10门课程,约计500个课时,旅游管理专业设置了《普通话》代替《应用数学》。公共选修课设置两门课,预设了60个课时,但由于时间大多在晚上,有些很好的人文素养课程如《现代交际礼仪》和《周易解读》,虽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授课时间的不便也导致了课程的难以实施。

1.学校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不足

首先,每个专业每年编写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调整,但是公共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几乎不会变化,没有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情和心理需求;其次,在教师进修与培训方面,学校也很少有系统的、完整的教师人文素养方面的培训和政策支持;再次,各个专业在平时教学绩效考核中,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资格考证,至于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和考察并没特别关注;最后,学校对于讲授和涉及人文素养类课程的教师没有给予重视,教师的人文素养课也属于边缘学科,在课题和项目申请上也相对处于劣势。

2.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种类设置比较少,变化少,从课程名称到课程内容显得相对枯燥乏味,吸引力偏弱,这和90后大学生的需求和期待有较大差距。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上着几乎一样的人文素养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事实上不同的专业需要的人文精神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文科生占绝大多数的会计专业,应该多一些理科思维培养和课程设置,以操作和知识技能学习为主的汽车专业应该多一些沟通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人文素养课程,这样才能实现左右脑合理开发和体现文理交融。

四、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探索

1.从顶层设计上重视人文素养教育

国内外的著名高校早在二战后就开始注意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危害,着手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置[4]。高职院校的领导班子可以通过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深入了解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的方法。领导观念的转变也将带动学院管理层加深对人文素养意义的认识,进而在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两方面找到兼顾的办法。

2.引入与开发适合自己的人文素养课程

我国高校开始探索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时间较晚,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较短时间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文理交融”模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文史哲”模式和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通识模式”[4]。香港中文大学开设“通识教育”,培养了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均衡而多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教育又分为两类:大学通识教育和书院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由不同教学部门提供,超过200个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分为四个必修范围:中华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科技;社会与文化;自我与人文。而书院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各书院不同的生活教育,强调同学的参与、分享和交流[5]。虽然以上是国际知名学校的经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的高职院校应根据学校文化底蕴、办学历史等设计适合自己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3.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

如果说推广人文素养课程是显性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那么举行课外活动就是相对隐形的人文素养提升方法。课外活动是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人文精神培养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还要在教学之余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广阔的知识面。笔者曾在2014年9月15-19日展开对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个班级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情况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41分。在 “课余时间你都做些什么”的问题中,同学们写到的事项依次是上网(包括看电影、看电视、看电视剧、玩手机游戏)(74%)、睡觉62%、做兼职43%、学习(包括考证、看杂志、看课外书)35%、逛街29%、运动22%。通过询问“大学中你参加过的最喜欢的三项课外活动”以及“你希望学校可以举办什么样的具体互动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两个问题,得到同学们对于期待中课外活动的内容的认识,通过对所有答案的梳理和分析,得出同学们对于期望的活动安排主要有以下四大类:比赛类、学习类、娱乐类和义工类(图1)。这些课外活动不仅对于专业课是补充,还对个人素养提升起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邓耀斌,袁素瑛,腾勇等.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5页

[2]朱淑娟.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77-78页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hFWJ5FSgnRen5uV

7fPdFUi7ubpCLBKASpJp6HyWt-oMIyKpErGOD4D5Cp6xDLicsFq8Q09x0cIZyivRzqgjx_201-01-23,2016-01-23

[4]曹占伟.国内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思路及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147-148 页

[5]http://www.cuhk.edu.hk/chinese/admissions/general-

education.html,2016-01-25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校园文化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淘气包马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