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2017-01-16王雪娇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内膜

王雪娇,张 华

·临床医学· ·短篇论著·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王雪娇,张 华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策略;护理

1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概念

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各类疾病居第二位,国外NINDS(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oke)和TOAST(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类法均认为颅外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导致梗死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证实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颈动脉狭窄伴有视网膜或脑缺血症状时,称为症状颈动脉狭窄(CAS),而尚未发生临床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称之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1]。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眩晕、耳鸣等脑部缺血症状。而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体格检查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但是在颈部或颈动脉行经之处有血管杂音。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或者心血管疾病。如表1所示。

表1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风风险概率调查表

样本ACAS50%~99%ACAS70%~99%缺血性脑卒中(n=92)风险比:1.3%(可信区间0.6~2.7)风险比:1.5%(可信区间0.7~3.5)动脉粥样硬化(n=68)风险比:0.9%(可信区间0.3~2.4)风险比:1.0%(可信区间0.3~3.2)大血管疾病(n=40)风险比:1.5%(可信区间0.5~4.2)风险比:1.7%(可信区间0.5~5.6)

注:此表数据来源为Anne G.de Hartog《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ACAS: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2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检查的方法

关于颈动脉狭窄的检测方法,目前为止,总共有以下方法:多普勒超声(CFDS)、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CFDS采用仪器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12 L探头频率7.5~12 MHz,由专人专仪器检测。检查时候采取仰卧位,劲后垫劲枕,头偏向检查对侧,常规对双侧劲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劲外动脉(ECA)进行纵切、横切及连续扫查检测。检测血管内径,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部位、大小、回声,采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速度、狭窄程度。

CTA能够区分微细的密度对比差异,在诊断血管壁钙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官腔狭窄程度的判断上面,与血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0%左右。

MRA对钙化的显像和判断方面较CTA差,对血管狭窄程度判断过于夸大,无法对狭窄和闭塞做出有效的区分,其符合率与CTA相似,在90%左右。

DSA目前一直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能够准确的反映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是最终选择治疗方案的参考重要依据。其对血管狭窄的测量的量化标准参考北美洲颈动脉研究协会(NASCET)标准公式。狭窄率=(1-A/B)×100%。其中,A为最狭窄处血管直径,B为狭窄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在判断依据里,狭窄0~29%属于轻度狭窄,中度狭窄是30%~69%,重度狭窄是70%~99%[2]。

3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ed endarterectomy, CEA)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3]。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rtery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自应用以来,该手术创伤小,引起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得以在处理颈动脉狭窄时广泛运用[4]。

其中CEA和CAS属于手术治疗,适合用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体症状是颈动脉狭窄大于70%,后者有严重的临床症状,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严重溃疡性斑块,身体没有其他重大病症。

药物治疗则主要包括稳定动脉硬化斑块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临床上常用的为他汀类降脂药物以及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只能起到稳定动脉硬化斑块,尽量减少血栓形成,减缓动脉硬化的进展,从而降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斑块,或是达到恢复脑组织血流的目的。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程度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方法

ACAS狭窄程度治疗方式70%~90%推荐手术0~29%药物治疗30%~69%建议手术

注: 数据来源:Gowri Raman《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管理策略》。ACAS: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对于药物治疗,一项最新的分析指出,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目前的临床试验还没有足够证据对介入治疗方法例如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做出明确推荐。侵入性方法比如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膜切除术有一定作用,但尚不明确这些干预措施在当今是否优于药物治疗,药物对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可能为最优选择[5]。同时建议多种方法干预治疗,如表3研究所示。

表3 干预治疗对降低卒中相对风险关系一览表

项目降风险概率(%)阿司匹林16降脂25ACEI32控制血压28戒烟33联合治疗80

注:数据来源:柯开富《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自然史、评价和治疗策略》。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4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治疗的护理方法

4.1 手术治疗护理 (1)术前护理:术前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消除患者忧虑及紧张心理,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发生。术前将各项身体指标常规检查再核实对比,保证符合达到进行手术的身体指标,重点保证患者的血压达到正常标准。(2)术中护理:患者取平卧位,保持静脉通畅,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各项指标、神志及生命体征,同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在手术的时候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手术并发症。(3)术后护理:患者在平卧状态下保持穿刺侧下肢伸直,术后6 h拔掉动脉鞘,在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穿刺侧下肢制动24 h。患者转回病房后,进行心电监护,注意监测心率和血压、皮肤、黏膜以及尿液的变化。(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同时继续服用阿司匹林6~10个月,适当的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规定时间里进行身体复查。

4.2 药物护理方法 (1)用药前:应重点考虑患者的年龄,特别是针对老年患者,把握用药的针对性和剂量。针对身体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如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者应该缜密考虑药物对其刺激及不同反映。(2)用药时:遵照医嘱使用,准确的记录每天用药的品种和用药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身体反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心电图等。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和尿常规。(3)用药后:安抚患者的心理,告诉患者要遵医嘱服药,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 结论

关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法,首先运用CFDS、CTA、MRA、DSA等检测手段确定患者是否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症状。其次,结合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病史、具体发病位置、身体状况及年龄等,选择适合的手术或者药物治疗方法。最后,关于针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护理方法分析,对于手术治疗患者要做到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跟踪护理,力求术前精心准备、术中悉心监测、术后要及时追踪反馈,最终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手术风险,确保手术的成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对于通过药物治疗的患者,要控制患者血压,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及脑部供血状况,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总之,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对于促进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身体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药效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甄雅南.颈动脉狭窄的治疗[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23(1):46-49.DOI:10.3969/j.issn.1001-0025.2009.01.017.

[2] 李广生.颈动脉狭窄诊治进展[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311-313.DOI:10.3969/j.issn.1001-5779.2009.02.091.

[3] 赵圣杰,赵永波.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慎用颈动脉内膜剥离术[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6(2):178-180.

[4] 苑超,廖传军.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CEA)·腔内成形(CAS)[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2(5):397-399.DOI:10.3969/j.issn.1674-0793.2008.05.019.

[5] 阎平建,刘建祥,牛凌川,等.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J].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6,13(1):23-24,18.DOI:10.3969/j.issn.1007-0478.2006.01.006.

(本文编辑:林永丽)

570102 海口,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雪娇);海南医学院(张华)

张华,电子信箱:zhanghuashelley@hotmail.com

R47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6.06.028

2015-01-27)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内膜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