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2017-01-16代俊
代 俊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中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
代 俊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上海 200438)
体育锻炼;运动量
作为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积极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育锻炼更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使其保持活力,延缓衰老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各省市的经济水平、文化、气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地区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势必也有所不同。本研究较为全面地探讨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1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人口学构成特征
体育人口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和地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或竞赛及从事与体育直接有关工作的社会群体,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现象〔2〕。老年人体育人口反映了该地区老年人群对体育的参与度与亲和度,它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
姚大义等〔4〕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研究发现,南京市老年人中,男性老年人体育活动积极性远远大于女性,在长期坚持体育活动者中,男性接近7成,而女性仅有2成,甚至有许多老年女性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同一时期的京哈沪杭4市的老年人体育锻炼者中也呈现出男多女少的特征〔5〕。余询〔6〕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上海市老年人体育锻炼人口学构成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规律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所占比例为65.8%,其中女性只占4成,比男性少。而在进入21世纪以后,同样是针对上海市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口比例的调查却发现,女性老年人高于男性约10%〔7〕。不仅上海,其他省市近年来也出现了老年人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变化,即女多男少的现象〔8〕。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女性老年人较过去相比,健康意识正在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等深受女性青睐的健身项目的兴起,也使更多的老年女性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且,近年来老年女性在退休后空闲时间较以前增多,这使得她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以休闲健身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她们的兴趣和爱好。
另外还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体育人口比例较经济落后地区而言相对较高。有研究指出,上海等发达地区老年人体育人口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而安徽省等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提示不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对该地区老年人体育锻炼人口学的构成具有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由于经济落后地区的老年人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意识不足,并且这些地区的公共体育资源也相对缺乏,从而影响了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特征
体育锻炼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也是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直接原因〔10〕。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老年人运动参与动机的因素可分为增进健康、社交互动、消磨时间、生活学习、体验自然、获得成就感6个方面,其中增进健康和生活学习是最主要的两个动机因素〔11〕。但实际上,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仍主要集中在“增进健康”这一项上。周晓东等〔12〕通过对福建省9个城市共2 520名60~69岁老年人的调查发现,老年人认为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这一选项的男、女老年人分别高达84.95%和86.96%。张友民等〔13〕对徐州市社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进行了调研,结果也表明,有81.2%的老年人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其他地区情况也相似,包括上海〔14〕、南京〔4〕、大同〔15〕、盐城〔16〕等不同发达水平的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均以增进健康和防病治病为首要动机,并且比例都高达8、9成。我国老年人对体育的健身功能认识较强,但对其社会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他方面功能的认识尚显不足。因此,宣传体育的健身功能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体育的其他功能的宣传。相信体育的多元功能在被广大老年人深入认识之后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去。
3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特征
根据对先前研究中针对我国某一地区有关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步行是我国各地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首选项目〔16~18〕。步行在老年人体育活动中之所以占有重要的比重,这可能是因为该运动不需要学习,也不受体育设施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比较容易实现。而像网球、游泳等受场地限制,且需要一定技能的项目很难在老年人中普及。虽然老年人大都喜爱简单易学,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观、价值观的不断更新,我国老年人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已逐渐从单一化向多样化方向转变,老年人所选择的体育活动内容逐渐从简单项目转变为集健身、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并且,性别不同的老年人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也有所不同。林芹芳等〔18〕研究发现,闽南金三角城区的老年女性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除了散步、慢跑以外,具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太极拳、太极剑、交谊舞、健美操等项目也深受欢迎,而老年男性则在门球及钓鱼的项目上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周晓东等〔12〕经调查发现,福建省老年人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首要选择上,男性的第一选择为走步,女性则为健美操/舞蹈。另外,老年人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也会受到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环境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东北地区的沈阳市,老年人健身锻炼会选择的主要项目除了散步、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等项目外,具有北方特色的秧歌舞也深受该地区老年人的喜爱〔17〕。由此可见,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不尽相同,从他们对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可以看出不同地区老年人价值取向、审美意识及经济能力的差异。同时还能看出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并富有审美功能的项目普遍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4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空间特征
体育锻炼空间是指全部健身场所及适合体育锻炼的空地的总称,包括室内、室外的运动场馆及空地等场所〔19〕。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地区老年人锻炼场所的偏好虽有些不同,但主要以户外场所为主,免费的室内场所为辅。如河南省新乡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选择在小区空地、公园或家庭室内进行〔20〕。徐州市社区老年人锻炼首选场所是公园〔13〕。邵雪梅〔21〕调查发现,天津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地点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区空地(40.2%)、免费的体育场馆(25.8%),而收费场馆仅占1.7%。福建省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场所是公园,其次是公路或街道,第三才是体育馆〔12〕。这一现象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公共体育活动场所、设施不足,而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忽视了社区健身配套建设,造成了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减少;其次,我国各地区都存在现有的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体育场馆大都会收取一定的场地使用费,而大多老年人缺乏体育消费观念意识,不愿去收费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所以小区空地、公园、街道边等免费的户外场地便成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第一选择。因此,有关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及免费开放力度,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的体育活动设施,给参与健身活动的老年人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5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特征
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是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主要有3种:①个人自行锻炼;②自发的结伴集体锻炼;通过相应的组织团体参加锻炼。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地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大多还是以自发的结伴集体锻炼或个别锻炼的形式为主,但地区不同两者的比例不尽相同。而老年人通过相应的组织机构或团体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在我国各地区均不高。如在北方地区的天津市社区老年人,与朋友或家人一起锻炼及个人锻炼的形式各占4成以上,而通过街道、居委会等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只占1成〔21〕。安徽省皖北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近4成是以结伴的形式进行,3成选择独自锻炼,而仅有2成的受访者选择有组织的锻炼〔22〕。河南省大部分老年人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的形式同样主要是依靠自发组织,该选项排第一,个人自行锻炼排第二,而由政府组织的社区活动仅排在第三位〔23〕。重庆市只有14.4%的老年人是通过社区组织参与体育锻炼活动〔24〕。这些现象反映了我国各地的社区在组织体育锻炼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高,说明一些比较科学且组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体育协会、社区老年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并未成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流组织形式。总体来看,我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缺乏统一规划、管理与指导,而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科学健身的保证。因此,应充分发挥老年体协的指导作用,加强社区老年体育协会等组织机构建设,为老年人体育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
6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特征
运动量的大小主要是由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动作的准确性及运动项目特点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衡量的〔25〕,但在实际调查中,较多采用每周锻炼的频率与每次锻炼的时间来作为衡量老年人运动量大小的重要量化指标。根据调查发现,我国不同地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差异较大。如上海市老年人每次体育运动所花时间以60~90 min居多,占总人数的38.2%,其次是90 min以上,占30.3%〔6〕。天津市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也具有频率高、时间长的特点,其中每天都锻炼的老年人超过半数,每次锻炼超过1 h者最多〔24〕。而大同市老年人锻炼的特征则是锻炼频率高,即每周锻炼在7次以上的人群最多,但每次锻炼的时间较短,大多在20~40 min〔15〕。浙江省临海市区老年人锻炼频率低,每周锻炼1~2次者最多,而每次锻炼时间较长,大多超过1 h〔26〕。有关研究指出,老年人以每天或隔日锻炼为宜,每周锻炼次数不应少于2~3次,否则难以获得预期效果;每次锻炼的时间以30 min左右为宜〔27〕。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地区的老年人在运动量的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存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如天津、上海等地老年人在每次锻炼的时间过长,临海市老年人每周锻炼的频率偏少等。这可能与老年人缺乏科学锻炼知识有关,同时也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地域差异有关,或是与不同地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关部门及大众媒介在向老年人积极宣传体育锻炼好处,介绍一些科学、安全、有效的健身方法及合理锻炼时间安排。
7 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影响和制约老年人体育锻炼开展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经济原因、家庭困扰、缺乏组织与指导、活动场所设施不足等。先前研究中针对安徽〔28〕、河南〔20〕、广东〔29〕、吉林〔30〕等地的一些调查均发现缺乏场地设施是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因素。由此可见,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而许丽存等〔31〕通过调查指出,天气原因才是影响昆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其实两者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首先由于各地区均未配备足够的室内体育活动场馆,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只能选择在户外场所进行锻炼,而这些户外锻炼者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他们很可能会因寒冷、下雨、雾霾等天气原因而终止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导致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及规律性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公共室内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应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缺乏科学锻炼的体育指导〔30~32〕、缺乏组织管理〔20,33〕、家庭因素〔28,33〕等也是影响各地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老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也非常重要。只有将这些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解决好,才能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锻炼条件,以促进我国老年体育活动的开展。
1 张 辉.浙江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5):392-6.
2 仇 军,高 峰.体育人口概念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2):11-4.
3 苗治文,秦椿林.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1):119-21.
4 姚大义,高力翔.南京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1996;17(4):22-4.
5 曹士云,马桂荣.京哈沪杭四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特点〔J〕.老年学杂志,1989;9(1):20-1.
6 余 询.上海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心理效应的特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6(2):20-7.
7 高昌英.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5):34-6,45.
8 梅姜丽.丽水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丽水学院学报,2012;34(2):66-71.
9 李显国,郑 贺,黄 山,等.安徽省城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与保障机制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1;23(5):142-5.
10 张 勇.体育锻炼动机分型与多元共存现象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6):52-3.
11 刘雄军,李群力.老年人运动参与动机、类型与环境偏好的心理学研究——对湖南省城市老年人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9;108(6):86-90.
12 周晓东,阮竖磐,杨 阳,等.福建省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21(4):16-9.
13 张友民,姬广兴,樊六东.对徐州市社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3):121-2.
14 蔡忠元,杨来宝,陈 婷,等.上海市宝山区社区老年人运动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2;7(3):164-7.
15 王 海,李向宇.大同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12):77-9.
16 江玉华.盐城市老年人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抽样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55-7.
17 陈浩然.沈阳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科教导刊,2011;2(3):235-6.
18 林芹芳,陈霞明,许月云.闽南金三角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21(4):83-7.
19 刘国钊.城市社区体育锻炼空间与人居环境设计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5):503-5.
20 卫 超.新乡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4):32-4.
21 邵雪梅.天津城市社区老年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2):89-93.
22 薛 鹏,黄 山,胡振东,等.皖北城区老年人体育活动行为习惯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1):79-82.
23 胥爱红.河南省城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的调研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115-7.
24 张潇潇.重庆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江北区为例〔J〕.科教导刊,2011;2(11):200-10.
25 卓大宏.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0.
26 应 孜.浙江省临海市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10;32(3):58-61,76.
27 翟锡宾.老年体育健身指南〔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3.
28 程 莹.芜湖市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0;22(16):404.
29 曾海清.广州市社区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12;24(12):261.
30 孙 健.长春市老年人健身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36-7.
31 许丽存,寸淑梅.昆明市官渡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2):294-7.
32 黄 朴.温州市老年人体育活动开展特点剖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2):181-2.
33 曲雪梅,赵本华.对徐州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2):55-7.
〔2015-09-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王一涵)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2ZS148)
代 俊(1980-),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
G812.48
A
1005-9202(2017)01-0238-04;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