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2017-01-16赵希铭张国秋张广源
赵希铭 张国秋 张广源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1)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
赵希铭 张国秋 张广源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在围术期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预防治疗,对照组在围术期均未使用低分子肝素;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彩色多普勒诊断深静脉血栓的结果并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27%(P<0.05);血浆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和含量分别为22.45%、(1.75±0.93)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2.21±0.88)mg/L(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通过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检测,能及时准确判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D-二聚体;低分子肝素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已经成为髋关节重塑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而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点〔1〕。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是血管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2〕。老年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后续恢复需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导致血液在机体内滞缓,静脉壁发生损伤,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形成血栓;因此,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很高,可达40%~60%,并且在患有深静脉血栓后常常伴随机体肿胀、局部酸痛感强烈,皮肤发黑溃烂甚至死亡等〔2~4〕。本研究利用低分子肝素抗血栓形成活性强的优点,降低深静脉内血液的高凝状态,进而降低血栓形成,并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髋关节骨关节炎,需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的血液、尿液及肝肾功能检查。观察组49例,男24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3±9.0)岁,体重指数(BMI)(25.01±0.89)kg/m2;对照组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8.7)岁,BMI(24.97±0.97)kg/m2。排除标准:①存在关节翻修;②机体曾发生过血栓或有血管外科手术者;③术前检查存在双侧下肢静脉栓塞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及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硬膜外麻醉,健侧卧位,髋关节后外侧入路。术后为防止关节出现脱落,患肢需置外展中立位,同时保留止痛泵2~3 d;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均采用抗生素预防感染〔4〕。术后第2天两组患者均进行患肢关节肌肉主动功能性锻炼预防DVT的同时,观察组在术前12 h及术后12、24 h分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AxaIC·U/kg,第2、3天分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AxaIC·U/kg,第4天注射量升至150 AxaIC·U/kg,用药直至术后第7天;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患肢关节肌肉主动功能性锻炼,但不给予低分子肝素〔5〕。用药期间每2 d监测1次血小板计数及血凝4项,术后第6天两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进行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检测。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2 w至6个月进行随访。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判断DVT的标准〔5〕:①静脉管径扩张明显,管腔不能被压闭;②静脉管腔无回声或者低回声;③静脉血栓段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极少量血流信号;④静脉腔内血栓随着肢体挤压漂动或自由漂动;⑤超声显示无血流信号或者不随呼吸的变化而变化。总发生率(%)=阳性例数(n)/总例数(n)×100%。
1.3.2 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查 采集低分子肝素抗凝的血浆,采用胶体金免疫渗透法(GIA法,试剂盒由挪威Nycomed提供)对其进行检测〔6〕,操作及计算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预防DVT形成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术后DVT的总发生率为10.20%,其中股静脉栓塞1例,髂内静脉栓塞1例,腘静脉栓塞3例,未见全栓塞患者;对照组患者,DVT的总发生率为63.27%,其中股静脉栓塞5例,髂内静脉栓塞7例,腘静脉栓塞15例,全栓塞4例;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检测结果 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检出率为2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P<0.05);同时,发生DVT的病例中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1.75±0.93)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88)mg/L(P<0.05)。
3 讨 论
DVT是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主要与血流慢、血液高度易凝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主要出现在围术期〔2〕。老年患者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该群体体质、年龄等原因,导致恢复速度明显减慢且需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血液在机体内出现滞缓,静脉壁发生损伤,下肢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进而极易形成血栓〔5,7〕。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临床对深静脉血栓检查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对静脉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无创和反复的二维成像,动态观察静脉血管组织血液流通情况,准确判断病变发生情况和位置,准确率可高达95%以上〔6,8,9〕。而对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则是用于对深静脉血栓的诊断,血浆D-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分解物,其含量增高说明血液中继发性纤维活性增强;由于该指标水平在诊断的过程中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若其含量高于阳性,则表示血管内已经有血栓形成,因此其含量的变化对确定静脉血栓形成和防治具有明确的数据意义〔10〕。本研究结果说明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同时,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和阳性率也可以反映静脉血栓的生成情况,其含量和阳性率越高说明患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其检测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
1 张 晖,王 东,孙海钰,等.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0):5440-5.
2 Hunt JM,Bull TM.Clinical review of pulmonary embolism:diagnosis,prognosis,and treatment〔J〕.Med Clin North Am,2011;95(6):1203-22.
3 靖光武,叶树楠,杨述华.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22):4028-31.
4 Parisi R,Visonà A,Camporese G,etal.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rotocol of treatment.Treatment of isolated calf thrombosis(TICT)study〔J〕.Int Angiol,2009;28(1):68.
5 冯庆艺,罗 艳,苏龙彪.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2):6-7.
6 罗亚刚.老年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60-1.
7 弓立群,贾蒲琴,刘时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6):690-1.
8 马 俊,沈 彬,杨 静,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3):965-9.
9 别海洲,张炳声.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17):1745-6.
10 区广鹏,肖 军,郑佐勇,等.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292-3.
〔2015-12-19修回〕
(编辑 袁左鸣)
赵希铭(1979-),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关节置换和创伤研究。
R68
A
1005-9202(2017)01-0152-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7.0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