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生期体位管理对妊高征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2017-01-16李青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生期孕产妇体位

李青文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围生期体位管理对妊高征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李青文

(沈阳医学院护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目的探讨围生期体位管理对妊高征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市妇婴医院收治的960例妊高征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围生期体位管理。观察两组孕期DVT发生率及两组产后DVT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孕期及产后DVT发生率为0.83%及2.29%,明显高于干预组孕期及产后DVT的发生率(0.00%及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高征孕产妇进行围生期体位管理,可有效降低孕期及产后DVT的发生率。

围生期;体位管理;妊高征;下肢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因其可引起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研究发现女性激素与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潜在的关系,据调查我国的产妇在产褥期有0.5%~3.65%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其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产妇又进一步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命安全[2]。本研究以我市妇婴医院妊高征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围生期体位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我市妇婴医院收治的960例妊高征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80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妊娠类型、分娩方式、妊高征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围生期体位管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2.1 孕期体位管理:①变换体位:指导孕妇经常更换体位,避免久站久坐。每天平卧抬高双腿30°,每天2次,30分/次,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到心脏。②嘱孕妇坚持每天做适量运动,如早晨醒来起床前,在床上采取仰卧位先做活动脚趾的运动,然后平卧位屈膝、屈髋并左右运动,以加速下肢静脉血回流。

1.2.2 产褥期体位管理:①产后或剖宫产术后2 h: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早期被动肢体运动,从脚部向上沿小腿自下而上进行环形按摩,并轻捏腿部肌肉,每次5~10 min,每隔30 min进行1次。②产后或剖宫产术后6 h:鼓励产妇在床上自行翻身,指导产妇进行主动运动。具体方法为:足背屈伸运动、双足内收外展运动、踝关节内旋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髋关节屈伸运动,全动作连续8~10次,每日3~4次。每天坚持,逐日增加,直至产妇能下床行走。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孕期DVT发生率及两组产后DVT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录入数据,计数资料采用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孕期及产后DVT发生率为0.83%及2.29%,明显高于干预组孕期及产后DVT的发生率(0.00%及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1856年Virchow提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并在之后的医学研究中得以验证并得到公认[3]。而女性在妊娠期或产褥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三个危险因素,尤其是对于妊高征的孕产妇,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加,因此,本研究采取围生期体位管理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进而减少静脉壁损伤,从而预防DVT的发生。通过围生期体位管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孕期及产后DVT发生率为0.83%及2.29%,明显高于干预组孕期及产后DVT的发生率(0.00%及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妊高征孕产妇进行围生期体位管理,可有效降低孕期及产后DVT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产后身体及心理的恢复。本研究与李少琴[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是由于在妊娠晚期,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持续处于高水平,使血液中凝血因子水平增高,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尤其是妊高征孕妇,红细胞凝集较一般孕妇更为严重,且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弱,易造成血液瘀滞,造成血压流动速度减慢,阻力增加,而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到产后及产后一段时间,从而增加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另外,绝大多数妊高征孕产妇采用剖宫产方式进行分娩,而手术应激可以反应性地增加血小板的数量,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手术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肌肉松弛,使下肢静脉处于开放状态,大量血液瘀滞于下肢静脉内,血流缓慢,从而进一步增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6]。本研究通过孕期及产褥期体位管理,通过体位变换、肌肉按摩及生活细节指导等方式进行活动,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从而降低妊高征孕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

[1] 李晓英.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24.

[2] 李惠红.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上海医药,2013,34(22):37-39.

[4] 孔焱,李秀媚,袁奕英.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76-77.

[5] 李少琴,武艳琳,周梅娟,等.早期体位干预对妊高征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9):5007-5008.

[6] 郭丹,翟娜,金秀华.预警评分分级综合护理措施对妇科围术期病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9):3005-3006.

R714.24+<6 文献标识码:B class="emphasis_bold">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0-0136-016 文献标识码:B

1671-8194(2017)20-0136-01

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0-0136-01

猜你喜欢

生期孕产妇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助产士围生期一体化护理对提高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围生期抑郁症筛查与管理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围生期抑郁女性心理求助行为研究进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