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分析及其临床治疗研究
2017-01-16商莉丽
商莉丽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内二科,辽宁 锦州 1214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情况是临床治疗中经常出现危机重症之一,这种病症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才是拯救患者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还有就是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1]。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症状表现就是连续性的胸骨后压榨性或是紧缩性的疼痛,利用心电图可以检查出,但是不典型急性心机梗死并无较为明显的临床特征,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进而造成治疗延误[2]。本文将会针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对临床诊治和治疗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根据中华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诊断标准,通过心电图进行动态检查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物的浓度出现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情况相似;没有典型的临床胸痛情况[3]。
1.2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40例符合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患者,其中男性有17例,女性有11例,年龄在53~76岁,平均年龄则是63.6岁。临床基础性疾病有:糖尿病22例、支气管哮喘8例、高血压有26例、冠心病有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4例。
1.3 诱发因素:在40例患者中,11例表现没有明显的诱因(39.3%),表现有诱因的17例患者具有合并基础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有1例,情绪波动大的14例,有饮酒嗜好的有5例,疲劳过度的有7例,用力排便的有5例。
1.4 临床表现:在这40例患者中没有胸痛或是其他部位疼痛的患者有16例;由于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心肌梗死首发的有12例;由心悸、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首发病症有8例;出现腹痛、呕吐、饱胀、恶心等消化道疾病造成首发症状的有6例;以为疼痛造成首发的有4例,比如:颈痛、咽痛、牙痛、肩痛、头痛等症状[4]。
1.5 心电图动态:本次研究选择的患者在心电图中均显示不典型心肌梗死。动态显示无典型病理性Q波,ST段没有明显的变化,只有ST-T出现变化,R波振幅也有增高现象,QRS时限逐渐加宽,T波表现电交替。其中房性早搏有12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有23例,窦性心动表现过速有16例。
1.6 心肌酶谱:心肌酶谱没哟出现增高现象有15例,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氢酶(GO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SAT)有出现增高情况的有5例
1.7 误诊现象:被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有6例,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有2例,误诊为支气管炎的有4例;误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1例,误诊为急性肠胃炎的有2例。
1.8 治疗方法:本次研究分析的40例患者都要进行卧床休息,并辅助吸氧,同时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缓解疼痛、心肌酶谱检测、镇缓等治疗。还有进行血管扩张、抗血小板凝聚,稳定斑块等并发症的防御[5]。在治疗中患者如果出现小于6 h的发作,需要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实施溶栓治疗。本次研究中的40例患者都需要进行极化液+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方式治疗,使用量是2次/天,进行1周的治疗后转为1次/天。治疗中,还需要注射低分子肝素皮下液0.4 mL,使用量也是2次/天。如果是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要进行止痛、镇静和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对于2度2型房室传导阻塞病症患者,要尽心阿托品等药物治疗;如果是室性早搏患者则使用盐酸胺碘酮和利多卡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6]。
2 结 果
本次研究选择的40例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被治愈的有20例,6例出现好转,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是21.4%,其中由于心源性休克3例,因心力衰竭而死的有5例,心脏骤停的有1例。
3 讨 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会危机到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大多都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出现硬化造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情况,造成血流中断,最终造成心肌有长时间缺血而出现部分坏死等情况[7]。出现该症状的大多都是老年患者,因为老年人都会伴随着很多合并性基础疾病,病情较为复杂,众多并发症将关键性病症疼痛给掩盖,而且老年患者会因为动脉硬化致使痛觉神经的动能降低,进而就出现了慢性冠状动脉长期缺血,心肌纤维化和变性最终造成神经末梢受到损害,疼痛感觉逐渐下降,痛阈开始增高。如果心肌梗死临床情况不典型,它将会因为其他并发症引起从而扰乱医师的诊断,造成临床误诊和漏诊情况越来越严重。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变现症状是心肌收缩功能出现下降,心排血量也逐渐减少,在心室舒张末期会出现心室腔压力逐渐增高,从而造成肺静脉淤血出现水肿,在加上自身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合并性疾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症状,从而造成临床误诊现象。如果患者出现下壁心肌急性梗死症状时,腹肌反射性痉挛,这时会出现呕吐、腹痛和恶心等消化道疾病,可能会误诊为急性肠胃炎、急性胰腺炎等。
当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出现无病理性Q波,大多都是只有ST-T出现变化,这个是由于基底部梗死不会引起QRS波的变化。而且基底部梗死部位面积比较小且弥散,大多梗死情况都是在心内膜下发生。如果ST段没有明显的变化,那么就是梗死部位在高侧壁到下壁梗死范围内,早起出现轻微的变化表现在肢体导联上,所以不是非常明显,在ST段持结时间比较段,不容易被发现。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一般都会出现ST段下降,T波出现电交替现象,R波表现增高、QRS出现增宽现象、T波倒置表现较为异常。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症临床隐匿性较强,个体体征表现也不是非常明显,所以医师只有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才能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情况。对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患者必须要进行心肌酶学、心电图等动态性观察,从而减少误诊造成的病死率,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治愈率。
[1] 秦发鹏.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J].医药卫生,2015,1(3):34.
[2] 安高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7-38.
[3] Chen DS,Luan XT,Yang JG,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Killip Grades in China[J].Chin Circulation J,2004,34(2):149-152.
[4] 周杨,李潞.心肌钙蛋白T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19-20.
[5] 李艳,高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144-145.
[6] Fornaro M,Stubbs B,Berardis DD,et al.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ipolar Depression with Mixed Feat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Exploratory Meta-Analysis of Placebo-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Int J Molecular Sci,2016,17(2):41-42.
[7] 韩玉兰.头胸导联与常规导联在急性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