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2017-01-16易兴友陈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2期
关键词:开州区病死猪畜牧

易兴友陈 欣

(1.重庆市开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5499; 2.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支队,重庆 40549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易兴友1陈 欣2

(1.重庆市开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5499; 2.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行政执法支队,重庆 40549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猪的一种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6年2~6月间,某社12户养猪大户陆续购进猪贩子贩卖的车载仔猪,在当地引发一种以发热、全身发红、耳朵发绀、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疫病。通过发病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引起该地生猪疫情的致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控制住了该起疫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 诊治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感染PRRSV后,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在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该病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发生,是近年来引起世界养猪业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疾病之一,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病例,为做好该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1 发病情况

2016年2月至6月间,某社12户养猪大户陆续购进猪贩子贩卖的车载仔猪,购进后1周左右发病,并引起原存栏生猪发病,病猪体温高达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12户共存栏生猪550头,发病350头,死亡221头,病死率达63%以上,用抗生素和退烧药治疗效果极差。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发热不食,皮肤发红,耳朵发绀,双眼肿胀,出现结膜炎,咳嗽、拉稀,后期表现为呼吸困难,后肢无力,运动失调,嗜睡,发病后4~6d死亡。

3 病理剖检

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肺脏呈紫红色或灰红色,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水肿,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在腹膜以及肾周围脂肪、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处发生水肿。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等组织样品,送开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进行诊断。其结果为:

4.1 细菌学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等组织样品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将以上组织样品无菌条件下接种于麦康凯琼脂、普通琼脂及血液琼脂中,37℃培养48h,未发现任何细菌生长。

4.2 病毒学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取以上组织样品,通过PCR检测诊断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

根据该发病区生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结果,最后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

5 综合防控措施

本病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疫情控制:

(1)禁止发病区域生猪流动,村干部和当地畜牧兽医站监督养殖户不能卖猪、买猪。

(2)对发病猪进行紧急隔离观察治疗,对病死猪作焚烧、无害化深埋消毒处理,粪便等作消毒堆积发酵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3)对被污染的圈舍、饲养工具及其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发病期间坚持每天消毒一次,并交替使用不同种消毒药。疫情多发季节要每周进行1~2 次带猪消毒,15d 全场进行一次彻底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4)对未发病猪用相应毒株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2头份/头进行紧急免疫。

(5)对症治疗:注射园蓝多抗4~5ml/头,1次/d,每吨饲料用爱乐星800~1000g、欣诺威400g、伊克康元800g拌料饲喂,连续用5d,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葡萄糖。

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未有新病例增加,各养猪户猪群的健康也逐步恢复,控制住了疫情发展。

6 讨论

导致该社12个养猪大户发病的主要原因是:(1)养猪户购买了无耳标无产地检疫证明的流动猪贩子的“车猪儿”,个别养殖大户没有经过审批备案购买了无免疫标识、无产地检疫证明的仔猪,购进后未进行有效的隔离饲养观察;(2)养殖户整体防疫意识淡薄,消毒不严,对发病猪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观察治疗措施;(3)未按照免疫程序及操作规程对应免生猪进行疫苗注射,存在有些病种疫苗(如蓝耳病疫苗)漏免现象。因此,该起疫点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组织技术骨干立即对该村社养殖场(户)开展有针对性的动物疫病防控知识集中培训,增强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意识;加强对辖区内养殖户的管理,从市外调入非乳用种用动物前必须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督促养殖户购买有免疫标识、有产地检疫证明的仔猪,购买的仔猪必须来自非疫区,并加强对全区仔猪贩运户的管理。要求养殖户实行全进全出制,坚持自繁自养原则。若需引入种猪,必须严格执行引种审批制度,严格检疫和隔离观察。对该区域原有种猪及后备种猪,采用病原学监测净化方法,发现阳性带毒猪坚决淘汰,确保种猪的安全。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升机体抵抗力。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具有超强的免疫抑制、共感染、继发感染的特点,这给该病的防治带来很多困难,建议各养殖户本着以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引种审批,搞好疫苗免疫接种和疫病监测,改善饲养环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搞好消毒灭源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净化猪群的主要疫病,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胡恒龙,王强,左瑞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7-8):29-33.

[2] 胡迎东.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牧兽医,2012,39(11):193-197.

猜你喜欢

开州区病死猪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举手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我是小小招生员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
开州区生态涵养发展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