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路径应用分析

2017-01-16杨苗苗马永清王新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8期
关键词:牙列义齿植入术

杨苗苗* 马永清 王新荣

(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路径应用分析

杨苗苗* 马永清 王新荣

(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观察牙列缺损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中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2016年1~10月时间段内我院种植科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且选择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的患者,按照牙列缺损临床路径规定的标准程序完成治疗及护理。结果临床路径管理纳入率68.97%,感染率0%,路径完成率97.45%,变异率74.85%。结论临床路径在牙列缺损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保证了治疗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具有自身特点,标准路径尚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牙列缺损;种植固定义齿;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一种既能节约资源,又能达到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诊疗标准化模式。临床路径由卫计委组织医疗、护理、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的专家研讨制定,我院现行临床路径是依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制定与执行的[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于我院种植科就诊患者中,符合以下全部条件者纳入临床路径管理:①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口腔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明确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ICD-10:Z46.301或K08.102)的患者;②向其介绍牙列缺损修复方式,包括传统活动义齿、烤瓷桥及种植义齿,自主选择种植义齿修复方式的患者;③治疗方案确定为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④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该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并且不影响临床路径的实施。

1.2 方法:向患者讲解临床路径内容及预期达到的治疗、护理目标。临床路径标准治疗次数为≤9次,包括术前准备1~2次,种植体植入术(手术日)1次,术后复查2次,二期手术1次,修复治疗3次。初诊日:接诊医师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牙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复杂患者制取研究模型、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护士向患者介绍门诊环境、设施及设备,并指引患者完成影像学检查。接诊医师根据患者检查情况确定手术方案和诊疗计划,复杂患者需进行科内术前讨论。第2次:向患者交代诊疗过程和注意事项,签署治疗计划和治疗费用知情同意书;患者需完成术前血液及免疫检查,需完成牙周支持治疗;术前准备完成后预约手术时间。第3次:种植体植入术手术日,术者完成牙列缺损种植体植入术(ICD-9-CM-3:23.5101)及手术记录,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发放术后注意事项单;护士完成手术护理工作及填写护理记录单,向患者重申医嘱。第4次:术后第10天,观察术区愈合及清洁情况,拆除缝线。第5次:术后1个月,复查术区。第6次:检查种植区愈合情况,影像学检查种植体骨结合情况,完成二期手术及手术记录。护士指导患者饮食及口腔清洁。第7~9次:完成牙列缺损种植修复(ICD-9-CM-3:23.41)。每次就诊完成后及时填写临床路径表格,记录路径变异情况及对诊疗时程有无影响。

1.3 统计学分析: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于我院种植科就诊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且选择在科内完成修复治疗的患者总例数为基准统计临床路径入组率;以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总例数为基准,统计感染率、路径完成率及变异率。

2 结 果

2016年1月1日~10月31日于我院种植科就诊第一诊断为牙列缺损且选择在科内完成修复治疗的患者总计738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者509例,均被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入组率68.97%。509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0%;其中496例按照临床路径标准治疗程序完成种植修复治疗,4例退出路径,路径完成率97.45%;按照路径表单及变异记录单的记录,治疗过程中存在变异因素的患者381例,变异率为74.85%。

3 讨 论

本研究仅统计了阶段性段路径完成率而未对患者治愈率进行统计。路径规定种植修复治愈标准为:X线片显示种植体位置、轴向良好,周围无投射区;种植体无动度;种植体修复体能正常行使功能;伤口愈合良好;无持续性或不可逆的症状,没有需要临床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路径标准治疗程序中最后一次就诊内容为成功戴牙完成种植修复,在这次诊疗中我们无法得知种植修复体能否正常行使功能,也无法预知种植修复体行使功能后是否会出现需要临床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路径未将修复后随访包含入标准治疗程序,因此完成路径规定治疗时不能同时记为“治愈”只能记为“完成”。根据临床实际诊疗情况,我科室制定的“种植修复治愈标准”除以上路径规定的内容外还包括种植义齿行使功能1年后,垂直方向的骨吸收<0.2 mm/年。我科室患者完成路径最后一次治疗时,医嘱患者于修复后1、3、6、12个月复诊,此后每年复诊1次。从这一角度来讲,临床路径应该至少包含种植义齿行使功能1年内的4次复诊,才可以在路径完成时记为“治愈”。

牙列缺损行种植体支持式固定义齿修复临床路径是我科室进行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是保证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力手段。临床路径表单以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为制定及执行依据,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及临床应用经验的累积,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

[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牙列缺损等口腔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0]192号.

[2] 齐德广,秦银河,李书章,等.确定多术式单病种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和住院时间方法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1):63-65.

[3] 邹婧瑜.临床路径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6-428.

R783.6

B

1671-8194(2017)28-0148-01

*通讯作者:E-mail: just_walk@sina.com

猜你喜欢

牙列义齿植入术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不同金属材料义齿基托对口腔感染的影响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佩戴活动义齿,要注意5个细节
拔牙后多久能镶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