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羚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魏氏梭羊肠毒血症

尕 拉

(青海省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 815499)

藏羚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尕 拉

(青海省曲麻莱县兽医站,青海曲麻莱 815499)

藏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为D型魏氏梭菌感染而诱发体内大量毒素堆积而形成的藏羚羊急性毒血症。此病多数为急性经过,死亡肾脏易软化,文章就此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1 病原体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分类上属于梭菌属。本菌为厌气性粗大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荚膜,芽孢位于菌体中央。本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依据毒素一抗毒素中和试验,可将魏氏梭菌分为A、B、C、D、E 5个毒素型。羊肠毒血症由其中D型魏氏梭菌所引起。

2 流行病学

致病菌为魏氏梭菌,广泛存在土壤、污水及人粪中。藏羚羊一旦误食这些被污染的饲草、饮水等等,可直接经消化道传播感染。致病菌寄生羊体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诱发临床症状。就流行季节而言,此病常见春初、夏初、秋末,以6~24月龄的羊只易感性最大,而山羊的发病率较低。

所有藏羚羊中,肥胖羊只发病率较高。育肥期间,过量饲喂高蛋白精料,降低胃内酸度,同样可导致病原菌的滋生蔓延。此病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等地带,此病为多发季节,而且多数为散发性经过。

3 临床症状

此病典型症状,发病突然,急性病例未见症状,在1~4h内即可死亡。个别病例,早期不见症状,第2d即死在圈舍内。此病流行初期,精神萎靡,体温变化不大,食欲不振。临死前,呼吸困难,步态蹒跚,磨牙,鼻孔流血,四肢抽搐,周身战栗,圈舍内翻滚,头颈后翻,口鼻流沫。个别病例,四处奔波,眼睛失神。严重时,高高跃起,坠地致死。后期症状,腹部膨胀,结膜潮红。个别病程长的病例,有气喘、呻吟,经数min后,至几h即可死亡。病羊腹泻明显,有水样粪便,死前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病程多数在2~4d。

4 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胸腔、腹腔、心包积液,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呈黑褐色,胃肠充满气体和液状物,肠黏膜充血、出血,严重的整个肠壁呈红色,有溃疡,肾脏肿大、充血,软化如泥,如脑髓样,触压则朽烂,肝脏肿大,质脆,灰褐色,呈半煮熟状态,包膜有出血斑或点,胆囊充盈肿大2~3倍。

5 诊断

①根据病羔发病突然,临床上腹泻,惊厥,麻痹,剖检肾脏软化,呈糜状,尿的含糖量增加。可初步确诊。②采取肝、脾和肠腔液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粗大,两端钝圆并有荚膜的单个或成双菌体。③取小肠粪便,用2倍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取上清液,给2只小鼠各尾静脉注射0.05ml和2只各注射0.1ml,结果小鼠在4min内均死亡。④中和试验取灭菌试管4只,每管加入2~5个MLD肠内毒素溶液0.1ml,分别在3个试管各加入等量的B、C、D型魏氏梭菌抗毒素(定型血清),第四管加入生理盐水做对照。混合后放于37℃温箱作用40min。再取8只小鼠分为4组,分别静脉注射上述混合液,每只0.2ml,根据小鼠的死亡情况,可确定出本菌的血清型。

6 防控措施

调查了解此病流行趋势,早期禁止在高燥地带放牧,减少此病易感概率。加强喂料管理,适当补充食盐,加强放牧管理,增强其运动量,增强羊群抗病体质。平时限制用高浓缩精料,不要突然更换用料,循序渐进换料,避免换料应激。同时,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对此病防控效果均要好。冬季注意保暖,适量铺设褥草,做好防寒准备。

此病流行地区,每年的4月份,提早注射“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三联菌苗”或“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四联菌苗”或“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疽、羔羊痢疾、羊黑疫五联苗”,具体用量每次5ml,皮下或肌肉注射,通常在2周后可产生强免疫效力,有效保护期达半年之久。

羊群中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时隔离诊治。对同群中其他易感羊,紧急接种防疫疫苗,用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每次30ml。病死羊及排泄物,一律无公害处理,被病羊污染的场地、饲草、用具等等,彻底消毒,清灭致病菌。

此病病程较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即可死亡。而且,临床治疗特效药不多,日常应注意做好防疫管理工作。部分耐过性慢性发病,应积极对症施治,尝试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要好些。

有治疗价值的病羊,早期尝试用青霉素治疗,肌肉注射,每只每次用80~160万单位,2次/d。配用磺胺脒,内服,每次8~12g,头1d首次灌服,第2d 2次灌服。或者,用10%石灰水灌服,大羊每次每只用200ml,小羊每次每只用50~80ml,连续服用1~2次。同时,注意强心、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措施,往往能起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7 体会

藏羚羊肠毒血症,为危害养羊生产的重要疾病。此病致病菌魏氏梭菌,广泛存在土壤、污水及人粪中,可经消化道传播感染,造成此病的大面积扩散蔓延。这些年,此病常见春初、夏初、秋末,以6~24月龄的羊只易感性最大,而且多数发病突然,急性病例未见症状,在1~4h内即可死亡。个别病例,早期不见症状,第2d即死在圈舍内。在此病多年防病实践中,急性病例多数用药效果不佳,耐过性病例早期用用羊肠毒血症高免血清治疗,后期积极对症施治,尝试用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要好些。而预防工作,应注意禁止在高燥地带放牧,加强喂料管理,适当补充食盐,加强放牧管理,增强其运动量,增强羊群抗病体质,尽最大可能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1]议旦吉.羊肠毒血症的诊断和防治[J].中兽医学杂志,2017,(2):50.

[2]康国鹏.羊肠毒血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2017,47(5):82-83.

猜你喜欢

魏氏梭羊肠毒血症
东北虎魏氏梭菌感染诊治一例
运用“五多”猫写法把美食写得有滋有味
羊肠汤飘香
羊肠汤飘香
对有关猪魏氏梭菌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防治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脓毒血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IncRNA H19与TNF-ɑ IL-1β及IL-6等促炎因子水平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