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控建议

2017-01-16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致病菌牦牛病牛

措 吉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牦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防控建议

措 吉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青海杂多 815399)

牦牛生产养殖期间,重视出败病的防控,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此,在查阅文献资料,阐述此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预控措施:改善喂料管理,加强牦牛管护,营造良好的育成环境;严格接种防疫,增强防病体质,降低此病的易感率;改善养殖环境卫生,注意清灭场地致病菌,遏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妥善处理病死病畜,严格无公害处理措施;发现疫情及早处理,能根据不同病情变化,而采取对应的康复治疗措施。

牦牛 出败 防控

1 出败病致病机理

在此病流行前,牦牛体内上呼吸道、消化道等处,已经寄生大量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当牦牛周边环境恶化时,自身抗病体质降低,致病菌多杀星巴氏杆菌将发挥其毒力作用,而侵入机体内部,随着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而诱发内源性感染。除此之外,致病细菌可损伤机体内黏膜,生产毒力更强的致病菌株,在牦牛体内存活并形成多量的内毒素,随毒性的作用可诱发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最终而导致出败病的发生。

2 牛出败概述

2.1 牛出败病流行特征

牛出败病是常见的一种病,全年都可能会发病,一般是零星的和暴发性流行。晚秋和初冬的天气,更容易发生变异。

2.2 牛出败病的临床症状

可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潜伏期一般2-5天,败血型病牛体温升到41℃-42℃,精神不振,厌食,心跳,还会出现呼吸困难,鼻流无色或血沫,高热,腹痛,腹泻,粪便呈稀糊状,其中混有粘液、粘膜和血液,并伴随有尿液和血液的气味,病程一般在12-24小时,并快速死亡,待找出死亡原因往往已为时已晚;水肿型除体温升高、不吃、不反刍等症状外,最明显的是头部和颈部症状,喉咙和炎性水肿等部位,水肿也蔓延到胸部,舌及周围组织,病牛常卧,呼吸极度困难,常死于窒息;肺炎型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胸膜肺炎,牛呼吸困难、咳嗽疼痛,经常鼻粘膜脓鼻液流出,牛呼吸困难严重的疾病,头部和颈部伸出,口呼吸,肺炎经常拖到较长的过程中,超过1周。

2.3 病理变化

病牛内脏出血,粘膜、浆液、肺、舌、皮肤及肌肉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肝、肾实质变性;淋巴结水肿、胸膜及腹腔大量积液。

3 预防措施

3.1 改善喂料管理,加强牦牛管护

重视牦牛饲喂管理,改善养殖饲喂条件,营造良好的育成环境。场地内禁止乱养禽类,避免交叉感染,增强牦牛体质。根据养殖实际情况,控制喂养密度,避免舍内过度拥挤。冬季严寒,注意防寒保暖,防病效果更好些。

3.2 严格接种防疫,增强防病体质

经接种防疫疫苗,能增强牛群防病体质,降低此病的易感率。经接种试验,牛出败疫苗防疫效果更好。具体用量,每次4-6毫升。接种后调查防疫情况,适时做好补免工作,确保接种防疫密度和质量。接种防疫后2-3周,可注射其他疫苗。接种防疫期间,禁止乱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形成拮抗作用,而影响最终接种效力。

3.3 改善养殖环境卫生,注意清灭场地致病菌

重视场地卫生消毒工作,彻底清灭场内致病菌,降低此病的感染几率,有着遏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日常留意牛群变化,发现有可疑病例,及早隔离治疗的同时,注意被感染场地、圈舍等的消毒管理。常用的几种消毒药剂,建议交替轮换使用,避免耐药菌株的生成。处于控制此病蔓延的角度考虑,建议将消毒范围逐步扩散开来,延伸到周边的牧场、水源等等。总之,此病的防控期间,消毒管理工作一定不能有所忽视。

3.4 妥善处理病死病畜,严格无公害处理措施

此病流行期间,患病牦牛、病死牦牛等,为重要的传染源。但是,不少不法商贩在处理病死牦牛上,过于草率,随意乱丢弃,严重污染周边养殖环境。由此,发现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诊治。无治疗价值的病畜,集中无公害处理。同时,禁止食用被污染的牦牛肉及相关制品。同时,一旦确诊有疫情,务必根据流行,及时划定疫区、疫点、受威胁区,严格控制牦牛中此病流行程度,遏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4 治疗措施

牦牛出败病的治疗,务必要及时到位高效。同时,能根据不同病情变化,而采取对应的康复治疗措施。

初期治疗,用抗出败血清,牛只大小不同,用量略带差异。通常情况下,小牛用量,每次20-40毫升。大牛用量,每次60-100毫升,皮下或静脉注射,注射后12-24小时,病情不见好转的,可尝试重复注射。

后期治疗中,西药处方药疗效不错。

处方1:青霉素,用量及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00-300万国际单位,每天用3-4次。硫酸链霉素,用量及用法:肌肉注射,每次200-300万国际单位,每天用2-3次。持续用药,体温略有下降,病情趋向好转,可持续用药2-3天。

处方2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用量及用法:静脉注射,每次300-400毫升,每天2次。连续用药,至体温趋向正常,病情有所好转,应持续用药2-3天。不同牛只用药用量略带差异,犊牛治病用量酌情减半,老牛15岁以上,用量酌情要少。

处方2:新胂凡纳明,口服,每次用3-4克,最大用量不能超过4克。配用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次600-1200毫升,适用于肺炎型治疗效果最好。特殊情况下,间隔3-5日,重复注射1次,能起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5 总结体会

牦牛出败病为致病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此病致病菌侵入牦牛体内,可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诱发内源性感染。而且,致病菌在体内形成的多量内毒素,可诱发一系列的病理性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目前牦牛养殖而言,重视此病的防控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李书珩;注意防治牛流感[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4年04期

[2]苑淑贤;姚新华;孙树忠;王治;董志军;姚胜;应用“一次净”防治牛体内外寄生虫的疗效试验[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0年

[3]桑万邦;防治牛痢疾的方法[N];河南科技报;2003年

猜你喜欢

致病菌牦牛病牛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晚秋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分析
跟着牦牛去巡山
以神经紊乱为共症的常见牛病的治疗方法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