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
2017-01-16曹春菊
曹春菊
(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
曹春菊
(沈阳市儿童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18例小儿川崎病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即在常规川崎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不光解决患儿的护理问题,同时还满足家长的护理需求并纠正家长错误的护理行为。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促进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小儿;川崎病;应用效果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中的以冠状动脉并发症为特征的发热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皮疹、眼红、唇红及皲裂、指趾末端肿胀和恢复期指趾端特异性膜状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1]。该病的潜在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的并发症,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自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8例川崎病患儿,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2.1岁。患儿入院后临床特点为:发热持续5~14 d,体温在38.9~40.5 ℃,均有杨梅舌,口咽黏膜充血,口唇潮红皲裂,双侧眼结膜充血,躯干荨麻疹样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3]。住院后经积极正确治疗和有效地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7~10 d。
1.2 方法:运用护理程序深入家庭,对患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通过观察沟通与交流获取资料,确定护理诊断并针对患儿具体情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同时,让家庭主要成员参与护理,解决其需求和疑虑,同时纠正其错误的观念和护理行为。
1.3 结果。18例患者经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以及经抗感染,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2~3d后全部体温正常:3~7 d后皮肤和黏膜损害恢复正常,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由于川崎病患儿持续高热及皮肤黏膜改变,患儿烦躁不安,症状较重,家长中多数缺乏本病相关知识,加之更担心患儿血管病变可能猝死而产生恐慌。另外,丙种球蛋白价格比较昂贵,家长的经济负担较重。这些都会给家长造成了焦虑不安的心理。因此应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个体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耐心讲解川崎病的特点,临床表现预后及治疗效果,指导正确的护理方法,建立治愈的信心。
2.2 高热护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每4 h测体温一次,体温在38.5 ℃以下者采用松解衣服,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若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者,体温达38.5 ℃以上可遵医嘱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美林口服,必要时可静注或肌注精氨酸阿司匹林进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的发生,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水分供给。对出汗多者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3 皮肤黏膜的护理。皮肤护理:由于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故极易继发感染,患儿皮肤出现广泛硬性水肿,红斑时,应每日清洁皮肤2
次,便后用温水洗净并擦干,衣裤应柔软,每日更换,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并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口腔护理:年长的儿童,鼓励多饮水、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继发感染,口腔咽部黏膜充血,甚至口腔黏膜糜烂,小溃疡、唇皲裂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1%~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
2.4 饮食护理:患儿高热机体消耗大,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口腔黏膜充血糜烂影响食欲,甚至不肯进食,为保证机体的需要应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温凉为宜,避免过热,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2.5 用药后观察及护理。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的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使用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质量。输注过程中,从冰箱中取出,要在室温下放置15~20 min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丙种球蛋白,一旦输液中出现外渗,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输注前要向家长履行告知程序,取得家长配合,输注时要尽可能的选择四肢粗大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并每天更换输液部位,输注前确保留置针通畅在血管内并且严格控制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 h内滴速为5~10滴/分,0.5 h后滴速为15~20滴/分。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甚至出现发绀、荨麻疹等表现,应立即停药,配合医师给予抗过敏治疗。口服阿司匹林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尽量选用肠溶型,饭后服药,以防胃肠道刺激。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鼻血,齿龈出血,呕血,便血者,要及时检查血小板及出凝血功能。
2.6 出院指导:指导家长继续按医嘱服药至完全康复,继续服用阿司匹林,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反复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定期复查血常规、心脏彩超,观察冠状动脉动脉病变情况。对家长进行饮食、活动、个人卫生,护理措施等方面指导,要有规律、制定活动及休息计划,避免剧烈活动。
3 讨 论
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冠状动脉损害而危及生命。其次患儿家属因知识缺乏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通过对18例患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促进了患儿疾病的康复,满足了家长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加快疾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1] 王慕狄.儿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7-188.
[2] 镰田之川子,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35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671.
R473.72
B
1671-8194(2017)17-0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