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7-01-16侯影
侯 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侯 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大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养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疾病认知度、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的培养,从而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随着的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升高[1]。该类疾病往往具有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临床特征,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临床护理干预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取得良好预后效果,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以下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组内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组间资料分布如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3.5±5.1)岁;病程为2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5±1.2)年。患者的基本类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6例、肺炎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9例、支气管扩展疾病2例、肺癌患者1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3~65岁,平均年龄为(51.5±4.9)岁;病程为3个月~9年,平均病程为(3.8±1.5)年。患者的基本类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例、肺炎患者13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8例、支气管扩展疾病1例、肺癌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以亲切的态度向患者解释病情变化的原因,并鼓励患者积极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听取患者的疑问和顾虑,积极给予解答和解释。适当的放宽家属的探视,指导家属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关爱,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3]。②饮食指导:积极纠正患者以往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止引用咖啡、浓茶。指导患者多进食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4]。③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指导其进行适当运动,运动的原则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不加重临床症状为主。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较为缓慢的肌肉松弛运动,例如上肢交替前伸、握拳、下肢交替抬离地面等[5]。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有计划的逐步增加一些每日的活动量,指导患者逐渐进行一些适当的有氧运动,例如室内步行、室外散步等运动。通过以上运动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活动耐受力。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积极地掌握呼吸功能锻炼方式,每日进行积极锻炼,例如缩唇呼吸、膈式呼吸、腹式呼吸等,通过呼吸功能锻炼来加强患者的胸呼吸肌、膈呼吸肌的肌力,从而帮助患者改善其呼吸功能[6]。④健康教育:在患者整个治疗期间均对其实施健康教育,首先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实施入院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病区情况、住院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等。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疾病知识介绍、用药指导、治疗注意事项、自我保健技能、健康生活习惯培养等。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其出院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事项、药物用法用量、定期复查等[7]。
1.3 统计学方法:研究记录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进行表示,以0.05为检验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13±10.13)分和(46.29 ±11.59)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32.56± 8.98)分和(33.88±7.74)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23±10.22)分和(46.72±11.86)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1.33±10.32)分和(47.02±11.86)分。
综上,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大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养成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养成率分别为86.0%(43/50)、96.0%(48/50)及74.0%(37/50);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知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养成率分别为42.0%(21/50)、50.0%(25/50)及46.0%(23/50)。
综上,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养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39±0.17)分、(1.20± 0.22)分和(1.27±0.17)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62±0.26)分、(1.37± 0.27)分和(1.53±0.2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40±0.16)分、(1.19± 0.22)分和(1.29±0.1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42±0.18)分、(1.18± 0.21)分和(1.30±0.19)分。
综上,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对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对其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疾病认知度、自我保健意识及健康习惯的培养,从而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王虹.设立病房专职健康教育人员提高健康教育实效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2):97.
[2] 王玉洁,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31(26):4587-4588.
[3] 唐玉平,沈莉,王爱华.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9(6):58.
[4] 陈娟萍,范子英.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2):14-15.
[5] 阮明凤.健康教育在系统性红疲狼疮患者中应用的探[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725-726.
[6] 张雅琴.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文健康文摘,2011,8(6):60-62.
[7] 卢丽艳.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2):136-138.
R473.5
B
1671-8194(2017)17-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