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伏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探讨❋

2017-01-16左新河陈继东陈如泉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43006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武汉430074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43007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伏邪邪气桥本

左新河,谢 敏,陈继东,赵 勇,陈如泉,2(.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 2. 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武汉 430074; 3.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430074)

【理论探讨】

从伏邪论治桥本甲状腺炎探讨❋

左新河1,2,谢 敏1,陈继东1,2,赵 勇2,3△,陈如泉1,2
(1. 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 2. 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疾病诊疗中心,武汉 430074; 3.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武汉 430074)

桥本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炎性疾病。通过回顾伏邪理论的概念、理论渊源及伏邪的本质、发病条件,从伏邪隐藏、起病隐匿,自我积聚、伺机而作,遗邪内伏、缠绵难愈证实了伏邪致病与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一致性,从而为桥本甲状腺炎从伏邪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伏邪理论在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重视治未病思想、补气扶正法、宣肺透邪法及虫类搜剔法的应用。

伏邪;桥本甲状腺炎;病因病机;临床应用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HT发病有增多趋势,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可高达22.5~40.7/10万,西方国家HT占甲状腺疾病的10%。我国学者报告其患病率为1.6%,发病率为6.9/1000[1]。HT好发于30~50岁女性,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繁杂多样,典型症状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韧如橡皮,峡部较甚,病理学以广泛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并形成淋巴滤泡为特征。本文从伏邪理论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以对临床诊治HT提供指导意义。

1 伏邪理论

1.1 伏邪的概念

伏邪又称伏气,是指潜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2]。伏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伏邪是指外邪侵入人体,正气被束,不能托邪外出,使邪气伏匿逾时而发,即伏气温病。广义伏邪是指一切伏而不即发的邪气,既指七情所伤、饮食失宜、痰浊、瘀血、内毒等内在的致病因素,还包括内伤杂病所致的伏邪[3]。清·刘吉人在《伏邪新书》[4]中指出:“感六淫而即发病者,轻者谓之伤,重者谓之中。感六淫而不即病过后方发者,总谓之曰伏邪。已发者而治不得法,病情隐伏,亦谓之曰伏邪。有初感治不得法,正气内伤,邪气内陷,暂时假愈,后仍作者,亦谓之曰伏邪。有已治愈,而未能除尽病根,遗邪内伏,后又复发,亦谓之曰伏邪。”

1.2 伏邪的理论渊源

伏邪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从病因病机及病位等方面描述了伏邪致病的特点,为伏邪理论奠定了基础。汉5张仲景首创“伏气”之名,并指出伏气致病的诊断方法。《伤寒论·平脉法》云:“伏气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内,欲有伏气。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因此明代以前都称为“伏气”,直到明末吴又可才提出“伏邪”概念:“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伏于膜原,发为瘟疫。”吴鞠通、柳宝诒等对伏邪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温病条辨》[5]:“长夏受暑,过夏而发者,名曰伏暑。霜未降而发者少轻,霜既降而发者则重,冬日发者尤重。”《温热逢源》[6]:“治伏气温病当步步顾其阴液。”后世医家多将伏气致病用于温病,但又不限于温病之伏邪,不断引申发挥,也进一步丰富了伏邪理论的内涵。

1.3 伏邪的本质

伏邪的本质是一种病邪,是中医病因之一[7]。《羊毛瘟论》云:“夫天地之气,万物之源也;伏邪之气,疾病之源也。”当正气不足,未能及时清除邪气,或邪气潜伏于正虚之所不宜祛除时,则导致邪气留连,潜伏于体内,侍时而发,侍机而作。伏邪致病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病邪侵袭,一是邪气伏藏。病邪侵袭是邪气伏藏的前提,又是引动伏邪发病的诱因,邪气伏藏则是伏邪致病的病理基础[8]。有学者[9]将伏邪分为内生伏邪、外感伏邪及先天伏邪三类。内生伏邪包括痰饮、瘀血等。清·王燕昌《王氏医存》[10]云:“伏匿诸病,六淫、诸郁、饮食、瘀血、结痰、积气、蓄水、诸虫皆有之。”外感伏邪又称六淫伏邪。外感之风、寒、暑等六淫邪气内伏,久治不愈,邪气缠绵,可致诸多顽症、痼疾。先天伏邪即禀赋不足,或由于父母之邪内遗,为先天遗传所致。

1.4 伏邪发病的条件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柳宝诒《温热逢源》[11]:“寒邪之内伏者,必因肾气之虚而入,故其伏也每在少阴。”任继学认为:“伏邪即隐藏于人体之虚处。”机体正气是伏邪发病与否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正虚可以导致外邪入侵和伏邪的潜伏,另一方面邪气的积聚过程可以导致正气的逐渐虚弱[12]。若正气充盛则邪气不能入侵,正气存内,邪气不能伏藏,正能胜邪,邪气伏而不发。

2 伏邪与桥本甲状腺炎

2.1 伏邪潜藏,起病隐匿

伏邪致病有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邪气的量尚未达到发病阈值,正气亦非过虚可暂不发病,或正邪交争的程度较低不能彰显于外,暂时无临床症状。HT患者常常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通常在“无意中”或常规体检时发现甲状腺肿大或TGAb、TPOAb滴度增高。临床中甚至发现,育龄妇女因不孕症或胎停、流产等而发现本病,或因合并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而确诊HT。虽然TPOAb、TGAb滴度显著增高是HT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但TPOAb、TGAb往往可伏藏而不即发病。如《瘦吟医赘》所云:“病不发则相安于不觉。”

2.2 自我积聚,伺机而作

机体感受外感或内伤邪毒伏匿于内,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立即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对机体的影响依然存在。伏邪具有自我积聚的特征,即伏邪积聚到一定程度超过发病阈值就会发病[13]。如《医门棒喝》描述:“如烟之渐熏,水之渐积。”HT在发病之前需要经历一个长期隐匿积累的过程,因自身免疫因素而甲状腺滤泡细胞不断被破坏,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则出现桥本氏甲减。“机”是指伏邪的积聚、新感邪气诱发及正气虚弱。TPOAb具有抗体依赖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TGAb具有酶活性,导致甲状腺细胞破坏。正气亏虚者,若因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及禀赋因素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痰浊、瘀血互结则发为本病。还有研究发现[14],HT在春季呈发病高峰,夏季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冬季,这也体现了伏邪发病的时机。

2.3 遗邪内伏,缠绵难愈

大多医家认为HT的基本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气滞、痰浊、瘀血互结为标[15-16]。痰浊、瘀血既是本病的致病因素,又是HT的病理产物。《丹溪心法》[17]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瘀结成窠囊,犹蜂子之穴于房中,莲子之嵌于蓬中,伏邪“难于剿伐”。邪伏脏损,多有内生之毒蓄积,并与痰瘀相挟为患,痰瘀毒相互影响、相互滋生[18]。伏邪多为具有收敛、凝滞、沉降、潜藏之性的阴邪,更易伏藏难以清除[12]。HT发病之初以“气滞”为主,气郁日久化火,渐而影响津液、血液运行通畅,形成“痰浊”“瘀血”的病理因素。痰瘀胶着,酿邪成“毒”,蓄积体内损伤气阴,形成了气-火-痰-瘀-毒-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病理变化。HT在早期可能表现为“甲亢”且呈一过性,若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能迅速缓解而遗邪内伏,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易于形成甲减。桥本甲亢是指Graves病和HT并存。我们临床中发现,桥本甲亢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而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肿往往难以缓解,一部分患者能停药观察,随访时抗体依然增高,而一部分患者却难以停药,反复复发或甲亢变为甲减。

3 对HT防治的指导意义

3.1 治未病思想

吴又可指出:“客邪贵乎早逐。”《瘦吟医赘》云:“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也。”由于HT起病较为隐匿,积极借助现代检测技术筛查其潜伏的病邪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有学者认为,HT为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因此临床中可以通过祛除伏邪达到既病防变,治疗伏邪防止愈后复发。本病早期多见气虚、阴虚, 病久多见阳气虚衰之证, 尤以脾肾阳虚证多见。有些患者在病程早中期可并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表现为气阴两虚证, 日久可转化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以脾肾阳虚为主。因此在疾病末期,以温补脾肾、软坚散结为主,药用党参、熟地、鹿角片、麻黄、白芥子、防己、丹参、仙茅、仙灵脾、甘草等灵活加减、标本兼治, 可有效预防本病向癌瘤发展[19]。

3.2 补气扶正法

正虚是邪伏的病理基础,病邪常常伏于正气亏虚之处,正所谓正虚之处即是容邪之所[20]。有学者[21-22]采用补气扶正为主的中药方治疗HT,能有效地降低血清TGAb、TPOAb水平,纠正和改善甲状腺功能,并对甲状腺肿大有效。药理研究表明,补气药大多数含有多糖和皂苷成分,具有免疫调节的功效。但补之目的并不只是补虚,而是通过补益药扶助正气,正盛而能胜邪。

3.3 宣肺透邪法

《临证指南医案》[23]云:“凡属有病,必有留邪,须放出路,方不成痼疾。”驱邪外出,因势利导,必须畅通出路,可从腠理、诸窍达邪外出。陈如泉认为,选用苏叶、荆芥、防风等宣肺透邪治疗HT,一是能调畅全身气机、透达病邪。如《临证指南医案》[24]中所说:“惟通则留邪可拔耳”;二是这类药物多质轻味辛,能向上向外宣透郁邪。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其高者因而越之”;三是风气通于肝,同气相求,风药入肝经而助其疏泄;四是《备急千金要方》[25]指出:“诸病皆因血气壅塞”,这类药物还有活血行血之功,调节甲状腺局部气血、起消瘿散结的作用。

3.4 虫类搜剔法

叶天士认为邪伏支络往往疾病荏苒,认为:“经年累月,外邪留着,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血证论》[26]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结为癥瘕。”本病病程日久,多为顽痰凝瘀,欲松动病根,必当除痰和瘀。吴鞠通言:“治疗非一般草木所能达,当用虫类药剔凝痰通经络。”叶天士亦指出:“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搜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陈如泉在甲状腺局部较韧或硬、经久难消者,常选用蜣螂虫、土鳖虫、蜈蚣、全蝎等,配伍活血化瘀、祛痰散结之品,以丸药缓攻。

4 结语

伏邪理论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为很多棘手的疑难杂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桥本甲状腺炎在临床治疗有很多难点,一是难于早期诊断,二是甲状腺自身抗体难降,三是甲状腺肿难消,四是可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Graves病等甲状腺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五是一旦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多数情况需终身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因此从伏邪理论论治本病,借助现代检验指标,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中的整体调节作用,治病求本,祛除伏邪,提高临床疗效。

[1] 陈家伦.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88-392.

[2] 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等.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26.

[3] 高泓,谢春光,郭宝根,等.从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理论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03-2204.

[4] 刘吉人.伏邪新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0:777.

[5] 吴塘.温病条辨[M].北京:中国书店,1994:39.

[6] 柳宝诒.温热逢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64.

[7] 王颖怡,林燕,李兴广.从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之病机特点[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0):1078-1079.

[8] 仝小林,刘文科,姬航宇.从“伏气温病”论治慢性炎症疾病的急性发作[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90-291.

[9] 李雪.从伏邪病因探胸痹心痛[J].吉林中医药,2012,32(8):763,781.

[10] 王燕昌.王氏医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09.

[11] 柳宝诒.温热逢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

[12] 冮顺奎.浅论伏邪理论中邪气伏匿的机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3):40-141.

[13] 张鑫,张俊龙,郭蕾,等.伏邪特征的诠释[J].中医研究,2006,19(4):11-14.

[14] 戴庆,蒋琳,刘超,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季节变化的关系[J].江苏医药,2014,40(3):313-316.

[15] 周良军,孙丰雷.程益春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7):510-511.

[16] 谷鑫,吴承玉.从“肝脾病位、痰瘀病性”论治桥本甲状腺炎[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5):604-605.

[17] 朱震亨.丹溪心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

[18] 冮顺奎,李雷,刘明,等.伏邪理论在治未病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537-539.

[19] 裴迅,陈如泉.“治未病”思想在防治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2008,30(10):23-24.

[20] 冮顺奎,李雷,侯敏.试论伏邪疾病的治疗规律[J].中医杂志,2012,53(13):1160-1162.

[21] 赵家云,吴晔,蒉纲,等.扶正消瘿法对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17-119.

[22] 张敏,张毅.益气化痰消瘿法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7,48(5):414-415.

[23]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83.

[24]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401.

[25]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2.

[26] 唐容川.血证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函[2012]170)-湖北省陈氏瘿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左新河(1964-),男,湖北监利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中医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赵 勇,Tel:15972054959,E-mail:zhaoyongnfm@163.com。

R584.1

A

1006-3250(2017)08-1058-02

2017-03-27

猜你喜欢

伏邪邪气桥本
李忱主任从“伏邪成瘀”论治DKD理论经验*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寻找伏邪的蛛丝马迹
《黄帝内经》伏邪理论探析
桥本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伏邪概念实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