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7-01-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入路倾角胫骨

李 斌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滑县456400)

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李 斌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河南 滑县456400)

目的 分析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的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7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根据评分时间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术后即刻进行评分,观察组45例术后12个月评定疗效,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为(15.65±1.23)分,研究组HSS膝关节评分62~96分,平均约为(91.09±5.97)分;且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显著。

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三柱分型

膝关节是人体负重与站立的重要结构,属于易受损害部位,随着国家经济与交通事业的发展,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近年来本院针对已选定的7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给予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的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7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经CT及X线检查确诊,男女比例40∶35,年龄18~70岁,平均(40.74±6.5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20例,车祸40例,其他外伤15例;左侧40例,右侧35例;依据评分时间不同分成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4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三维CT等检查,评估皮肤损伤情况。给予患肢石膏及支具等固定。待皮肤上水泡消失,并出现明显皮纹征后进行手术治疗,全麻后,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消毒,暴露患侧膝关节。患者取仰卧,屈曲膝关节及健侧髋关节,充分暴露膝关节内侧与后方,膝关节腘窝横纹行切口,切口后方关节囊,充分将胫骨平台后外侧暴露。后方选用T型钢板以及3.5 mm LC-DCP等固定,内侧可选用锁定钢板或AO T型钢板等固定,然后将患者体位转换为平卧位,并行外侧入路与垫高膝关节,屈曲膝关节,30°~40°,胫骨结节行手术切口,依据患处情况可延长切口,切口时保护外侧副韧带。外侧关节囊适当切开即可,暴露关节面,明显塌陷处给予植骨补充。骨折复位后采用LISS钢板与AO高尔夫钢板进行固定,采用微创固定术于远端处置入螺钉。术后给予抗凝、消肿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

1.3 判断标准:术后即刻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选取膝内外翻、髁增宽、髁塌陷3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6分,满分18分,优:18分,良好:12~17分,有效:6~11分,差:<6分;术后12个月按照HSS膝关节评分评分疗效,选取6个项目,具体为:功能22分,肌力10分,活动度18分,疼痛30分,稳定性10分,固定畸形10分,分值与关节功能恢复成正比[2]。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0.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百分比(%)表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膝关节评分情况:对照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为(15.65±1.23)分,研究组HSS膝关节评分62~96分,平均为(91.09±5.97)分。

2.2 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度数情况:对照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内侧平台后倾角、外侧平台后倾角(86.05±1.75)度、(6.02 ±1.98)度、(5.49±1.68)度,研究组(86.12±1.68)度、(6.28± 2.13)度、(5.87±1.74)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一种关节内骨折,若是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约为15.65分,研究组HSS膝关节评分62~96分,平均约为(91.09±5.97)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处于良好阶段,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达至62~96分,且两组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内侧平台后倾角以及外侧平台后倾角度数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效果显著,有效复位骨折部位,提高膝关节评分,且效果持久。分析原因可能为:首先改善皮肤软组织,待皮肤出现明显皮纹征后进行手术治疗,为手术的进展提供基础条件,另外采用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可以将内侧柱、前外侧柱以及后柱骨折充分暴露,较好的为骨折的复位提供操作空间,利于手术的进展,减少或避免皮肤切口感染及坏死的可能,手术较为安全可靠[4]。且在直视下复位骨折部位,无需反转体位,加强术后的坚强固定与关节面解剖复面,促进正常力线的恢复[5]。

综上所述,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效果显著,避免治疗期间更换体位,术后获得更加优质的坚强的固定与解剖复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张鹏,李成亮,陈芳建,等.后内侧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 (9):1072-1075.

[2] 侯训凯.膝关节前外侧+ 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7):92-93.

[3] 王述华,邓经德,刘勇,等.经后内侧或后外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5,21(36):62-63.

[4] 任伟峰,章年年,朱仰义.内侧加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J].中国骨伤,2013,26(9):768-771.

[5] 智春升,邬波,金冶华.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倒“L”形切口治疗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5,8(4):340-343.

R683.42

B

1671-8194(2017)17-0042-01

猜你喜欢

入路倾角胫骨
地球轴倾角的改斜归正
激光倾角仪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匹配研究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