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2017-01-1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硬化性中医药大学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

本标准由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4CB542900,首席科学家:胡镜清。

本标准总指导委员会专家:张伯礼、陈可冀、路志正、李振吉、刘保延、张华强、肖鲁伟、吴伟康、吴彤。

本标准方法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姚晨、申春悌、耿直、张炳江。

本标准首席专家:张伯礼、胡镜清。

本标准领域专家(共识)委员会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常红卫、陈捷、陈颖、陈智龙、邓悦、丁丽、杜锦辉、高社光、葛金文、顾健霞、郭蓉娟、韩祖成、焦富英、焦晓民、金玫、金艳蓉、雷小宁、李春兰、李国信、李雄、李立志、李秋凤、李瑞杰、李亚平、李艳、李妍怡、梁丽喆、林谦、刘莉、刘强、刘超峰、刘淑荣、刘建和、刘敬霞、刘勤社、刘松江、刘卫红、刘文华、刘永家、刘中勇、马进、毛静远、祁慧霞、邵静、宋虎杰、苏同生、苏文革、孙忠人、谭子虎、唐静、唐启盛、唐雪春、滕政杰、脱承德、王毅、王凤荣、王强、王生万、王晓东、王晓峰、王新志、王艳君、王昃睿、文碧玲、吴焕林、吴时达、吴松鹰、伍建光、武忠、徐燕、徐慧、徐京育、徐立然、杨波、杨宁、杨锡燕、杨雨民、于文涛、袁灿兴、袁海波、袁晖戍、占亚雄、张秀芬、张永杰、张哲、赵敏、赵旭、赵英强、郑直、衷敬柏、朱明军、邹连珍。

本标准起草组:胡镜清、江丽杰、许伟明、王传池、段飞、林明欣、李先涛、于春泉、杨小波、张俊华、张松峰。

本标准执笔人:胡镜清、许伟明、王传池、林明欣。

本标准秘书:许伟明、江丽杰、林明欣。

引言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报道,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CVD)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1]。《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与2013年(100.86/10万、98.68/10万)相比均有所上升[2]。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痰相关证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中比例不断升高[3-4]。但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中(见附录A),存在诊断标准未完全统一、“痰”相关术语欠规范、“痰浊”辨证依据实为“痰湿”、诸条目缺乏诊断权重等问题,影响了其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

为落实《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提出的“全面推进中医药标准体系建设”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优势,本标准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5]现场调查专家意见,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条目及其权重,完善了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为冠心病痰湿证的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

本标准由于受到使用者地域、民族、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照实际情况而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痰湿证的诊断依据和诊断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专业人员对冠心病痰湿证的临床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GB/T 20348—2006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GB/T 16751.2—1997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WS 319—20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ZYYXH/T 4~49—2008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ZYYXH/T 59~135—2008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WS 319—2010,定义2.1]

3.2 胸闷 oppression in chest

自觉胸中堵塞不畅、满闷不舒的表现[6]。

3.3 肢体困重 body trapped

一种患者的主观感受,指四肢和(或)躯体额外的负重感,重则如包裹束缚、活动量减少[7]。

3.4 口黏 sticky and greasy in mouth

自觉口舌黏,涩滞不爽,甚至食不知味的表现[6]。

3.5 体胖 obesity

形体发胖臃肿,超乎常人的表现[6]。

3.6 大便黏滞 viscous stool

指患者排便时黏腻、涩滞难尽的主观感受[8]。

3.7 脘腹痞满 distention and fullness

脘腹痞塞,满闷不舒[9]。

3.8 面色晦浊 dim and dirty complexion

面色黯,缺少光泽,且如蒙污垢[6]。

3.9 嗜睡 analeptic

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的表现[6]。

3.10 纳呆 anorexia

不思饮食,食量减少的表现[6]。

3.11 舌胖边有齿痕 plump and teeth-printed tongue

舌体胖且边缘凹凸不齐,甚则似锯齿状[10]。

3.12 腻苔(或称苔腻) greasy fur

苔质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面,不易刮脱,并在舌的中根部较厚,边尖部较薄的舌象[6]。

3.13 苔滑(或称滑苔) slippery fur

舌面水液过多,甚至伸舌涎流欲滴,扪之湿而滑利的舌象[6]。

3.14 脉滑(或称滑脉) slippery pulse

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走盘的脉象[6]。

3.15 脉濡(或称濡脉) soft pulse

浮而细软,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象[6]。

4 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本标准在系统回顾既往冠心病痰证相关诊断标准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现场调查专家意见,结合多轮研讨与论证,确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条目及其权重,制定了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11-15]。

表1 冠心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注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临床见上述指标累计赋分≥6分者可诊断为冠心病痰湿证。注2:本标准可以与冠心病其他证诊断标准合并使用。注3:本标准推荐用于冠心病痰湿证诊断,是否可以用于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评价有待研究。

2017-05-17

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痰湿证临床诊断标准》

猜你喜欢

硬化性中医药大学心脏病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稲作限界地帯におけるもち米の硬化性,糊化特性および炊飯米物理特性の年次間地域間差異と発生要因(日语原文)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