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7-01-16陈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脑栓塞出血性大面积

陈红梅

(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辽宁 大连 116300)

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陈红梅

(大连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辽宁 大连 116300)

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主要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探究影响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68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出血性脑梗死)与观察组(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分析造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要素。结果经研究可知观察组76例中应激血糖水平升高64.47%、脑栓塞65.79%、大面积梗死72.37%、糖尿病13.16%、溶栓7.9%及血压过高6.58%;对照组应激血糖水平升高26.01%、脑栓塞59.34%、大面积梗死68.18%、血压过高12.63%、糖尿病40.40%、溶栓5.68%;观察组显效64.47%、无效26.32%、死亡5.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有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才能有效应对大面积梗死、脑栓塞、高血糖、溶栓治疗等威胁,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脑梗死;临床分析;针对性;出血性;危险因素

目前,临床上脑梗死患者发展为出血性脑梗死的人数越来越高,即在脑梗死基础上出血的脑梗死患者比例逐渐上升。大部分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病程中自然的事件,当然也可能因抗血栓治疗而造成,此外,这种情况常常为抗血栓治疗时严重并发症[1]。本文通过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868例脑梗死患者,主要分析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探究影响该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院标准:①全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有关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②排除合并肿瘤、其他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肺肝肾等各种疾病;经过CT等检查诊断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6例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79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中男性522例,女性270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48.43±0.91)岁;观察组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48.33±1.0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下列危险因素:糖尿病史、血糖、梗死面积、溶栓治疗、血压。患者发病之后14 d以内,需要进行≥2次颅脑MRI、CT实验室检查。第2天清晨,患者空腹时,对其血糖浓度进行葡萄糖氧化酶法监测,分为三组:①7.0 mmol/L组;②7.0~11.1 mmol/L组;③>11.1 mmoL/L组。主要临床分析两组患者梗死面积、梗死类型、溶栓治疗、血糖浓度和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对比发生出血的时间与类型、短期预后、病情演变情况。治疗方面:通过影像学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医师应及时停用溶栓、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等各种药物,实时监控患者的血压情况、血糖水平,此外,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方案,进行合理脑保护、脱水及并发症防治处理等预后工作,血肿型患者一旦出血量符合相关手术标准,应当立即转至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预后判定标准:观察两组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包含溶栓治疗、梗死类型、应激血糖水平升高、大面积梗死等方面。入院前后,结合脑梗死患者自身的生活情况,评价两组预后短期疗效,积极选用那维亚评分法(改良爱丁堡-斯堪),一旦患者住院时间>30 d,那么评价1个月的临床疗效共分为3级:显效、无效和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9.0计学软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用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相关危险因素:868例患者中,从是否溶栓治疗、梗死类型、应激血糖水平升高、大面积梗死进行比较。观察组76例中应激血糖水平升高49例(64.47%)、脑栓塞50例(65.79%)、大面积梗死55例(72.37%)、糖尿病10例(13.16%)、溶栓6例(7.9%)以及血压过高5例(6.58%);对照组792例中应激血糖水平升高206例(26.01%)、脑栓塞470例(59.34%)、大面积梗死540例(68.18%)、血压过高100例(12.63%)、糖尿病320例(40.40%)、溶栓45例(5.68%);因此,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因素中大面积脑梗死合并出血与脑栓塞所占比例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短期预后情况:观察组显效49例(64.47%)、无效20例(26.32%)、死亡4例(5.26%);对照组显效420例(53.03%)、无效310例(39.14%)、死亡196例(24.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观察组患者的短期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出血性脑梗死发生时间越早,病情明显加重,预后越差。

3 讨 论

HI全称为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包含出血性脑梗死[3]。主要指脑梗死后因为缺血区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灌注,造成继发性出血脑梗死,呈现出实质血肿、小出血点,无疑日益严重影响HI患者的正常治疗及预后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本文主要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各种危险因素,告知HI患者应当早期入院诊治,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3.1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性因素临床分析:在本次调查中,①最危险的因素为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发生率远远超过小面积发生率。患者脑梗死面积愈大,则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概率愈高。此外,大面积梗死后脑水肿,会压迫四周毛细血管,灌注一旦恢复,必然造成自身血管受到不同程度损坏至破裂,继而导致患者脑梗死灶内并发点片状出血[5]。②脑梗死出血的风险因素为高血糖,一旦患者血糖水平常规每升11.1 mmol的时候,发生出血性脑梗死的概率会显著提高。主要因为脑梗死后缺氧缺血状态,一定程度上促使糖原无氧酵解,生成乳酸,且加剧缺血性水肿,进一步扩大面积增加出血概率。

3.2 对比两组患者探究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相关因素:在本文研究中,分析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68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各组数据,可知观察组应激血糖水平升高49例、脑栓塞50例、大面积梗死55例、糖尿病10例、溶栓6例及血压过高5例;对照组792例中应激血糖水平升高206例、脑栓塞470例、大面积梗死540例、血压过高100例、糖尿病320例、溶栓4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造成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糖、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以及血压过高,需要引起重视。而溶栓治疗并不提高脑梗死出血的危险概率,但是极易并发局部性出血。该疾病预后不仅与脑梗死自身有关,还应正视其出血时间、类型及并发症等。通过相应的治疗,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减少死亡概率。在溶栓治疗方面:虽然其利于缺血区的恢复,促使血流再灌注,然而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例如颅内出血。注意合理控制溶栓治疗的时机,针对性给予患者使用药剂量,掌握溶栓最佳时间,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并发出血的危险。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见和严重并发症是出血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有大面积梗死、血压过高、脑栓塞、高血糖、溶栓治疗等方面,因此,患者应尽可能在发病48 h~7 d之内复查头颅CT,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1] 黄渊智,胡翠竹,黄载文,等.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7):33-35.

[2] 郑国俊,兰丽梅,梁晓艳,等.重症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2):45-46.

[3] 李安才.出血性脑梗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5):20-21.

[4] 代允义,杨春海.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9):29-31.

[5] 杨明辉.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340-1342.

R743.33

B

1671-8194(2017)11-0193-02

猜你喜欢

脑栓塞出血性大面积
我国霍乱疫情一直处于散发平稳状态 霍乱大面积暴发可能性不大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脑血栓和脑栓塞不是一回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肝素联合抗血小板疗法对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朗盛推出采用薄壁设计的大面积结构部件
100例中老年心源性脑栓塞超声心动图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