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7-01-16闫立华张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弥漫性多普勒颈动脉

闫立华 张红艳

(辽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闫立华 张红艳

(辽宁朝阳市喀左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30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颈动脉二维超声表现及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结果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IMT在1.2~2.0 mm,且颈动脉内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点或强回声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其中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9例(占38.16%),颈外动脉14例(占18.42%),颈内动脉30例(占39.47%),颈总动脉主干3例(占3.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的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置,识别斑块性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治疗;预后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颈部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狭小、以中等或大动脉斑片状内膜下增厚为特征的病变,会导致脑部缺血缺氧,从而引发缺血性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近年来临床上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以期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本研究对我院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8.63±3.76)岁;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9例,合并高血脂患者11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例。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高,充分暴露颈部,头后仰并偏向对侧,采用飞利浦IU22型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10 MHz,从颈动脉近心端向远心端依次扫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外动脉(ICA、ECA)和颈动脉分叉处(BIF)。观察管壁及斑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并观察血流充盈情况及颜色、峰值流速(cm/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狭窄处最大流速,并记录频率形态变化。

1.3 评价标准[2]:多普勒颈动脉超声检测斑块标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 mm;动脉硬化:斑块纤维化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管壁不均匀性增厚,局部有粥样硬化斑块或团块回声增强且附于管壁。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 结 果

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IMT在1.2~2.0 mm,且颈动脉内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点或强回声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其中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9例(占38.16%),颈外动脉14例(占18.42%),颈内动脉30例(占39.47%),颈总动脉主干3例(占3.95%)。血流情况:所有患者均出现血流充盈缺损,其中血流束于狭窄处变细、呈五彩镶嵌花色血流16例。频谱形态及峰值流速正常12例,血流速度偏低、收缩期峰值后移11例,狭窄处频带略增宽、峰值流速略加快10例。

3 讨 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为脂质类、复合糖类物质沉积于颈动脉血管壁,使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动脉中层发生病变,逐渐形成斑块所致[3]。当斑块因管腔壁应力作用发生破裂,激活血小板,形成血栓,将可能导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首先表现在内膜增厚、粗糙、形成斑块[4]。多普勒彩色超声仪因其具有无创、有效、准确、可重复操作的特点被临床广泛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中,不仅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位置、大小、形态、内膜增厚程度、血管狭窄程度及有无闭塞现象等,还能观察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掌握患者的血管特征,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内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IMT在1.2~2.0 mm,且颈动脉内膜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点或强回声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其中斑块位于颈动脉分叉处29例(占38.16%),颈外动脉14例(占18.42%),颈内动脉30例(占39.47%),颈总动脉主干3例(占3.95%)。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早期的表现为内膜增厚,以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管造影,但仅能反应血管狭窄程度,而不能反应早期内膜增厚,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管壁内中外三层结构,在早期经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能有效的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位置,识别斑块性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6]。

[1] 张春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416-417.

[2] 陈春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128-128.

[3] 王义霞,杨欲晓,杨宏亮,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5):49-50.

[4] 曹妍,刘运平,赵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92-93.

[5] 黄志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6):64-65.

[6] 邓志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8):1257-1259.

R543.4

B

1671-8194(2017)11-0122-01

猜你喜欢

弥漫性多普勒颈动脉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弥漫性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