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7-01-16杜满君章廊胡正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畜牧兽医局
文│杜满君 章廊 胡正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畜牧兽医局)
牛血吸虫病的诊断与防控
文│杜满君 章廊 胡正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畜牧兽医局)
家畜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动物的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所致的一种严重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为流行,对人畜危害甚为严重。钉螺是家畜血吸虫病的惟一中间宿主,此病呈地方流行性。安徽省池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呈丘陵江洲湖滩环境,每到梅雨季节,江、湖、河水位上涨。雨水严重的年份,内陆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致使有螺地带钉螺扩散,钉螺面积与密度增加,感染牛血吸虫病的概率增加。因此,要做好牛的血吸虫查治和防控工作,降低血吸虫对人畜的危害,保证人畜的健康。
一、牛血吸虫病的检查
1. 临床检查。黄牛或3岁以内水牛犊大量感染时,食欲不振,精神不佳,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消瘦,行动缓慢,呆立不动,被毛粗乱。感染20天后开始腹泻,继而下痢,有里急后重的现象。粪便中带有黏液、血液,甚至块状黏膜,有腥臭味。肝硬化,腹水。生长停滞,使役力下降,母畜不孕或流产。胎儿期感染血吸虫病的犊牛症状更为明显,并常常引起死亡,不死的犊牛,生长和发育障碍,常成为“侏儒牛”。慢性型病畜表现为消化不良,发育缓慢。成年水牛少量感染时,一般症状不明显,病多呈慢性经过,成为带虫牛。
2.病原检查。采用粪便虫卵毛蚴孵化法。直肠取粪,一粪两检。取新鲜牛粪50克,放入已编号的500毫升塑料量杯中,加入孵化用水(pH为6.8~7.2,水中无水虫和化学物污染)50~100毫升,充分搅碎后,再加孵化用水至杯口2~3厘米处,放置自然沉淀15~20分钟。缓缓倒去约2/3上清液,将沉渣装入500毫升球形长颈平底烧瓶中,加孵化用水至距瓶口5~6厘米处,在瓶颈水面上塞入约0.1克疏松脱脂棉,再缓缓加孵化用水略低于瓶口。静置于22~26℃,有一定光线的环境中孵化。经1、3小时各观察1次,检查有无毛蚴在瓶内出现。毛蚴为灰白色、折光性强的菱形小虫,多在距水面下4厘米以内水中做水平或略斜向的直线运动。应在光线明亮处,衬以黑色背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
二、治疗
每年5~6月进行诊断和阳性牛治疗,9~11月对重点牛群进行治疗。牛血吸虫病的治疗要按体重进行投药。体测估重计算公式为:
黄牛体重(千克)=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10800
水牛体重(千克)=胸围2(厘米)×体斜长(厘米)/12700
测量时,应使牛只立于平坦地面,姿势要求端正,皮尺要拉直,正确计算长度。胸围是从肩胛后围绕胸廓一周的长度,体斜长是从肩端到坐骨端的直线长度,两侧同时测量,取其平均值。目前,治疗以吡喹酮为首选药物。投药量:黄牛30毫克/千克,水牛25毫克/千克,最大投药限量,黄牛限量为9克,水牛限量为10克。
三、防控
1.环境卫生管理。规模养殖场选址环境要合理,散养的牛应做到舍饲圈养,禁止在有钉螺的地方放养,禁止接触疫水,养殖场或圈舍周围定期用药物进行灭螺和除草处理。做好粪便、垫料、废饲料及散落的毛发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养殖场及圈舍做好定期消毒。
2.用水管理。牛用水必须选择无螺水源或钉螺已消灭的池塘。施行专塘用水,杜绝尾蚴的感染。让家畜饮用自来水或深井水,放牧区最好设置安全饮水点。
3.畜群调运管理。为了控制病畜的流动,预防疫源的扩散和蔓延,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域输入和输出的家畜,必须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血吸虫病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畜就地宰杀,同群畜必须经治疗后方能输入输出,严禁输入输出患病牛。
4.传染源的控制。建议家畜圈养,推行以机代牛,逐步淘汰耕牛,封洲禁牧,切断传染源;封山禁牧,防止山丘地区血吸虫的流行,建设安全牧场,有效解决牧场利用与防病的矛盾,安全用水,扩禽压畜,改建农村厕所,推广沼气池建设,优化居住环境。人畜同步化疗。对于阳性畜,除经健康检查列为缓治或不治的病牛外均应进行治疗。
5.农业工程灭螺。钉螺是家畜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就能阻止血吸虫发育,切断尾蚴感染人、畜的机会。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把灭螺防病和农业生产开发有机结合,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进行水改旱,水旱轮作,垸内洼地种植,有螺地区挖塘养殖,沟渠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