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2022-09-20王晖单晓伟钟晨晖刘斯杨军晶刘建兵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水系洪灾

王晖,单晓伟,钟晨晖,刘斯,杨军晶,刘建兵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其分布和孳生对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许多研究表明,洪涝灾害是导致钉螺扩散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2-5]。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境内江河洲滩面积大,湖泊众多,沟渠纵横,雨量充沛[6-7],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利于钉螺孳生。2020 年湖北省遭受连续多轮强降雨,从6 月22日全省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到8 月11 日响应终止,历时51 天,血吸虫病流行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侵袭。由于洪灾对钉螺扩散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8-9],为掌握洪涝灾害对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扩散的影响,湖北省于2020 年10 月至2021 年6月开展了钉螺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 对湖北省63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以县为单位、以水系为单元,对受洪灾影响的可疑钉螺扩散环境、洪水波及和毗邻区可疑环境,开展钉螺调查。

1.2 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根据各血吸虫病流行县螺情现状和受灾情况,按照辖区内有螺水系、大型有螺渠道的分布,开展钉螺扩散情况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对发现有钉螺扩散的环境,每个环境调查不少于200框,捡获调查环境内的所有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调查到的钉螺扩散环境进行定位,并计算扩散面积。同时,对调查出的钉螺扩散环境按照钉螺扩散性质进行分类,分为原有钉螺环境扩大、复现钉螺环境、新发钉螺环境。

1.3 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 以县为单位、按水系或渠道为单元,根据各流行县有螺水系或大型渠道(含历史有螺水系、渠道)的自然走向(从上游到下游),采用环境抽查法调查,分区域、分段对区域内的树木、电线杆、涵闸、桥墩、墙面、水生植物等附着物开展钉螺上爬情况调查。记录调查的每个附着物上的钉螺数(按照1 棵树、1 根电线杆为1 框计算;墙面按照面积每0.1 m2为1 框计算),捡获调查附着物上所有钉螺,进行实验室检测。

1.4 统计分析 收集钉螺扩散的相关调查数据,应用Excel 2010 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钉螺扩散地区 2020 年洪灾后,湖北省63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洪山区、汉南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阳新县、孝南区、汉川市、荆州区、公安县、监利市、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黄州区、蕲春县、武穴市、嘉鱼县、赤壁市、天门市等20个流行县(市、区)出现钉螺扩散,其中传播阻断县17个、消除县3 个。四湖流域的荆州市9 个流行县(市、区)中有5个(荆州区、公安县、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出现钉螺扩散,占出现钉螺扩散流行县数的25%。

2.2 钉螺扩散情况 湖北省主要有螺水系中有30余条存在钉螺扩散,以长江、富河、三溪河、沮漳河、东荆河、内荆河、四湖总干渠为主。涉及钉螺扩散的环境共933 处,其中沟渠环境709 处,滩地环境165 处,水田环境 29 处,旱地环境 22 处,塘堰环境 8处,累计调查面积 6 965.77 hm2,调查 330 080 框,捕获钉螺159 997 只,活螺149 928 只,活螺平均密度为0.454只/0.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见表1。

表1 2020年洪灾后湖北省钉螺扩散范围调查情况

出现钉螺扩散的20 个流行县(市、区)累计扩散面积为4 350.74 hm2,其中原有钉螺环境扩大面积为1 360.39 hm2,钉螺复现环境面积1 856.19 hm2,新发钉螺环境面积1 134.16 hm2。荆州市的洪湖市和荆州区钉螺扩散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22.68%和12.90%。见表2。

表2 2020年洪灾后湖北省流行县钉螺扩散面积情况

2.3 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 在出现钉螺扩散的20 个流行县(市、区)共调查树木65 049 棵、电线杆 3 223 根、桥墩1 529 座、涵闸3 496 座以及若干墙面和水生植物,累计捡获钉螺85 458 只。在树木、墙面捡获钉螺较多,分别捡获33 326 只和35 622只。墙面、树木和桥墩捡获钉螺数较多,阳新县一棵树上捡获钉螺达4 320 只;在墙面调查中,阳新县一处墙面累计捡获钉螺35 541 只(15 框)。对捡获的钉螺进行检测,均未检出感染性钉螺。见表3。

表3 2020年洪灾后湖北省出现钉螺扩散流行县钉螺上爬附着物调查情况

3 讨 论

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省于2020年通过了国家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技术评估,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较低水平[10]。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的发生可能对血吸虫病流行产生较大影响[11-12],洪涝灾害导致的环境改变,极易引起粪便污染和钉螺扩散,而在有螺地区救灾、生产生活等都会增加人群接触疫水的机会,从而增加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洪涝灾害发生时,因洪水水流量大、流速快使得钉螺随水流或者漂浮物向四周扩散,导致钉螺孳生环境扩大,甚至扩散至无螺区形成新的孳生地[13-14]。

近年来,湖北省多次遭受了洪涝灾害的侵袭,特别是在2020 年,全省63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有51 个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累计有2 819个流行村被洪水淹没,水淹钉螺面积16.8 亿m2,其中5.6 亿m2为现有钉螺面积,包括监利县、汉川市、江岸区等22个县(市、区)的现有钉螺环境全部被洪水淹没。本调查显示,全省30余条有螺水系均出现了钉螺扩散,钉螺面积增加了4 350.74 hm2,实有钉螺总面积由2019 年的67 433.57 hm2增加至2021 年春季的71 784.31 hm2,增幅较大[15-16]。有研究表明,洪涝灾害对钉螺扩散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持续性[17-18],除 2020 年以外,2016 和 2018 年全省也连续数次遭受了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影响,经过几年的栖息繁殖,钉螺孳生的环境逐步扩大,种群密度逐渐增加。全省63 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0 个出现了钉螺扩散,表明大多数利于钉螺孳生的环境没有彻底改变,特别是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的荆州四湖流域。尽管受洪灾影响,全省钉螺面积增幅较大,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近年来,湖北省在历次洪涝灾害后均未发生突发疫情,这得益于汛前对易感地带和易感环境的药物灭螺、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科学防护,汛期的灭蚴和预防性服药,以及汛后的钉螺扩散监测、人群查病以及重点有螺环境改造与治理等各项防治措施。

洪灾期间,钉螺主要上爬附着于树木、电线杆、涵闸、桥墩、水生植物和墙壁等物体表面[19-20]。本次对钉螺上爬附着物情况调查发现,在墙面、树木和桥墩捡获的钉螺较多。个别县的单棵树木或单处墙壁捡获的钉螺数达上千或上万只。提示对钉螺上爬附着物的高密度区域开展必要的灭螺、灭蚴,从而有效降低汛期血吸虫感染风险。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趋多趋强,自然灾害尤其是洪灾造成的钉螺扩散已成为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为血吸虫病疫情反弹留下了隐患。因此,需加强洪灾后的钉螺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钉螺扩散环境,防止在人畜活动频繁的地方因螺情回升而发生血吸虫病。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水系洪灾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送瘟神记》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