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01-16刘延春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5期
关键词:窦性充血性室性

刘延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分析

刘延春

(辽宁省凤城市中医院,辽宁 凤城 118100)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接诊的1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59),所有患者住院后,给予患者常规的抗心衰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治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胺碘酮配合治疗,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为96.61%,对照组为79.66%,差异明显(χ2=9.142,P<0.05)。结论胺碘酮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效果

当心脏病发展到末期阶段时,多数患者表现出充血性心力衰竭,一旦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窦性心律失常,则会引起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病情的发展,更严重者可发生死亡。显然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窦性心律失常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至关重要[1]。临床中胺碘酮为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扩张血管,本研究对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窦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探讨,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内科接诊的11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患者。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其他脏器疾病患者,排除房颤患者。观察组中,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在33~79岁,平均年龄为(48.76± 3.73)岁,其中冠心病患者有2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19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有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6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8例,年龄在35~84岁,平均年龄为(47.95±3.91)岁,其中冠心病患者有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有19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有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有5例。给予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不影响本研究的结果。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强心剂、利尿剂和扩血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等治疗,维持酸碱平衡,并指导患者多卧床休息,并食用低盐低脂的食物,临床治疗前1周,需停止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胺碘酮(国药准字H21020779,辽宁绿丹药业有限公司化学药品,0.2 g)治疗,口服胺碘酮,每天服用3次,每次1片,服用7 d后,每天服用2次,每次服用1片,再服用14 d后,改为每天服用1片,且仅服用1次,并接受2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对以下指标进行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内径(LVDd)、E/A值[2]。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2级,且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消失。频发窦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在70%以上,短暂都行心动过速消失>90%,成对窦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80%。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频发窦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在70%以上,连发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减少>90%。无效:患者心功能没有改善和相应的变化,甚至症状及体征恶化或死亡,均为达到以上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完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数据的统计分析,选择卡方χ2检验以率(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选用t检验以(x-±s)表示,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患者有38例,有效患者有19例,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显效患者有23例,有效患者有24例,总有效率为79.66%,差异明显(χ2=9.142,P<0.05)。

2.2 两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对比:治疗后,在LVEF、LVDd、E/A方面,观察组患者LVEF为(63.85 ±4.64),LVDd为(50.39±5.97),E/A为(1.15±0.14),对照组患者LVEF为(60.28±4.31),LVDd为(59.76±6.31),E/A为(0.84± 0.19),观察组患者LVEF、LVDd、E/A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属于老年人的常见和多发疾病,主要在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4]。心力衰竭主要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引起窦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失常为临床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急危重疾病,其发病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调查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人群是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较高,且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各个功能不断下降,导致其临床治疗周期较长,临床效果不明显[5]。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可有效去除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部位因素,也有利于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猝死率。临床应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属于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发挥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与有效不应期的功能,并可有缓解传导速度,有效扩张动脉血管和心脏周围血管,减少心肌耗氧量。本研究给予观察组胺碘酮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功能大大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使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窦性心律失常,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效果显著[6]。

[1] 岳高峰,魏俊霞.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34(01):100-101.

[2] 牛志红.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2):76-77.

[3] 李荣云.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探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3(01):75-76.

[4] 武跃林.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09):114-115.

[5] 林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26(21):119-121.

[6] 邓志元.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6(08): 914-915.

R541.6+1

B

1671-8194(2017)05-0031-02

猜你喜欢

窦性充血性室性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如何解读窦性心律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莫过分担心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87例临床疗效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功能性与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