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7-01-15殷志刚
殷志刚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此时如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对于强化他们的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实现身心素质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问题,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形式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要结合学生特征进行正确引导,这样才能逐渐培养与疏导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建立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这必将使其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问题;培养与疏导;途径
引言
虽然体育教学不像其它理论性课堂教学一样枯燥,但如果体育老师不能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不能针对小学生们的成长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创新,就很难让小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因此,有效的掌握小学生们的心理状态,然后再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和实践,才能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学到更多的运动技巧,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达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七到十二岁之时,而这个时期的孩子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情绪性,对于不喜欢、没兴趣的课程,绝对不会去专心学习,而且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体育老师去激发和创造。但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看,并没有从小学生们的这些心理特征出发,不能有效的调动起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2.教学模式呆板而单调
小学体育教学尚未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学模式既简单又呆板,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启发,更不能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的孩子生活在新的社会主义形势之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家长们对孩子的宠爱也是急剧上升,这就造成大多数小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没有较强的毅力,更没有经受过磨难,在体育教学中,稍微体力强度大的动作,他们就会随不了,小学生身体素质不一的现状,也是体育教学不能迅速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4.缺乏思想上的認知
缺乏对于体育教学的认知程度,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觉得体育教学可有可无,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习好文化知识即可,没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花费到体育课程上,这就使小学生在思想意识里产生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甚至对于没有新意的体育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小学体育教学收不到真正的实效性[2]。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的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注重融入游戏活动
相比较其他文化课,体育课的娱乐性比较高,游戏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上“跑步”的体育课程时,体育教师可以变换多种上课内容,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二人三足跑”等多种姿势的跑,避免单一的跑步,让学生享受跑步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分组的标准可以按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情景教学。如时下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很受小学生喜爱,很多小学体育课堂上也加入了“撕名牌”的游戏课程。这些贴近小学生心理的课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3]。
2.教学形式多样性,提升体育练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教学形式多样性,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教学的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可用相关体育器材布置场地,这种新鲜感会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在障碍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弯腰摆成“高山”,几个学生围起来做“山洞”,用垫子制造“沙滩”。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翻越“高山”,钻进“山洞”,踏过“沙滩”,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增加学生集体的参与感,提升练习的乐趣,并锻炼了身体,为了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彼此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比较明显,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材施教。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别里,按不同组别的自身接受程度,量身选择可进行的体育锻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进行体育课程,也会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比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运动,就可以对他们重点进行篮球专项训练,包括侧身跑、变向跑、行进间曲线运球和投篮训练等。对于武术爱好者进行武术基本功的练习,传授分腿腾跃的技术动作,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4]。
4.创设游戏情境,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通过对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可知,只是一味地为学生讲解体育知识或是体育技巧,那么只会导致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枯燥,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比较新颖、有趣、生动的游戏情景,提高其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将班集体当做是一个“动物园”,然后由每位学生分别扮演自己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动物”们积极地参加动物园举办的运动会,在运动会中举办动物“迎面接力赛”,获胜的队伍就会赢得“动物之王”的称号。具体游戏如下:将所有的小动物平均划分成两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划分成两个小队,彼此间的距离为30m,以纵队的形式进行站立,排头的人手持接力棒,站在起跑线后面,在教师发号口令后,学生就会依次按照个人选择的小动物的跑步姿势通过30m的距离,然后将接力棒交由另一组的排头,然后这位同学站到排尾。率先完成任务的队伍获胜,并获得“动物之王”的称号。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已经成为各门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它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人格素养,更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水平。小学学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新型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应用到体育教学当中,提高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爱上体育,形成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放松心情,掌握技能。
参考文献:
[1]臧磊 .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163+166.
[2]林仁 .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199.
[3]何福海 . 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04):58.
[4]吴中显 . 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教育,2017(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