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机械基础课程对中职学生实践、创新性的开发策略
2017-01-15卢嘉兴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前景下,市场大量需求具备专业技能的一线工作者。而中职教学正好提供了这方面的需求。但中职教育的目标不应是将学生训练成被动的工作者,而是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综合性、创新新人才,最终把中职生培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因此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该探讨研究的问题。在新的教学形势要求下,中职教师将改进课程的教学行为,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性。
关键词:中职 教学 机械基础课程 实践 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基础,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培养。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想、敢问,通过想和问,一点一点激发创新兴趣。机械制造课程是一门以实践性为前提,创新求变为主的科目,通过课程使学生更加清晰机械装置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了解这种机械设备的优缺点,通过实践最终实现对机械设备进行改进,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机械设备。
一、优化课程及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通过参与教学使学生感受知识的获得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提升对机械制造的认识。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尽量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出发,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实物、模型、挂图、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客观地展现本课程的内容精华,并进行必要的金工实习、实验、现场教学、参观、分组讨论,写出实习、见习或实验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特点,灵活运用模型演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供适合实践性、创新性教学的条件
校内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机加工车间、电焊车间、铸造车间、压力加工车间、力学性能试验室,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测量工具、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购买或制作配套的教学模型,以加强直观性教学;校外场地:机械市场、企业环境:可以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开展常用工程材料、标准机械零部件的市场销售情况调查,并通过参观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中还可结合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和学生一起完成综合实践报告,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构建创新平台
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实践操作的空间,为学生构建新平台,让他们在操作中,演示、实验中掌握内容,学到新知识,并以此增加他们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机械制造课程主要涉及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机械传动装置、机械的基本组成以及机械的具体应用等,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而且更侧重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偏向于理科类和实践性,因此,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机械设备的实际构造,并逐步掌握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如在变速机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模拟汽车驾驶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进行挂挡、换挡、给油、倒车等操作。在模拟后,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汽车是如何变速度,帮助学生搞清楚汽车换挡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k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与转向,以这样的新奇内容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生在制作的环节能够巩固知识点、掌握难点和解决问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在机械基础学习中深入研究,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棘轮机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骑自行车活动入手,让学生思考:骑车时踏板向前用力可以前进,向后反转为什么不会倒车?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感知联系较为密切,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深入思考与分析,再加以转换可以达到创新的效果。
四、结合生活与实践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在学生身上表现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大胆去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问题的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去寻找新的答案。其实,学生敢于假设想像,产生质疑,提出新的见解,探索新的答案的过程,就是培養创新意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是他们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见性的问题,发现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对一些创造性思维,应给与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结合家庭生活中的发明,从基础到提升。在教学“凸轮机构”内容时,结合模型讲解凸轮组成、形状、从动件的基本类型。学生思考该机构可以在生活中能有哪些应用从而推导出缝纫机发明案例,让学生知道其实发明创造并不是一件难事。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结束语
以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只有真正确立“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引导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注重理念的创新与手段,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空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卢嘉兴,男,1986年3月,广西理工职业技校学校机械交通系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