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枝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2017-01-15李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4期
关键词:平喘药理作用药理学

李丽萍

(沈阳市第二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桂枝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李丽萍

(沈阳市第二中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观察并分析桂枝的药理学作用,研究其临床应用现状。结果发现桂枝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平喘、止热和预防过敏等作用,且临床应用价值高,不仅显著治疗风湿痹痛患者,此外,对于湿阻中、小便不利及胁痛等病证,疗效甚佳。

桂枝;药理;临床应用

桂枝是我国历史上出现较早的中药之一,其中《神农本草经》中的《新修本草》最早的记载了桂枝的由来,并对其药性及作用进行了总结。桂枝是一种药性较为温和的药物,味辛干,与人体的十二经脉相通性,主要归属于心、肺和膀胱经[1]。其主要提取于樟科乔木植物,是肉桂的干燥嫩枝,桂枝本身除了具有发散的功效,还可助阳化气,解表的作用。桂枝通过自身含有的0.69%的挥发油进行发散作用,其中桂皮醛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占64.75%,此外,挥发油还包括乙酸肉酯,甲酸苄酯、菖蒲烯和香豆精等。由于传统的中药均具有广泛的药理学作用,若一一明确则有利于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因此,本文就桂枝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并分析其药理学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价值,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药理学作用

1.1 抗菌作用:通过提取桂枝的有效成分桂枝醇,并检验其对多种细菌的抑制实验发现,当桂枝醇的有效浓度达至25 mg/mL时,可显著多种细菌的生长,如伤寒病菌、炭疽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及志贺痢疾杆菌等传染病病菌[2]。此外,桂枝醇还可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体外生长。

1.2 抗病毒作用:通过体外培养人胚肾组织的原代单层上皮细胞,并用水煎煮桂枝,取其煎煮液并作用于上皮细胞,结果发现其显著抑制了孤儿病毒(ECHO11)对人胚肾细胞的感染作用,与此同时的鸡胚实验也显示,桂枝的煎煮液还可显著抑制流感病毒的发展,当70%醇浸剂处理桂枝后,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1.3 利尿作用:以麻醉犬为研究对象的实验显示,在由桂枝组成的五苓散作用于麻醉犬后,显著增加了尿量。为了进一步验证桂枝的利尿效果,分别将五苓散的五种中药的制剂对麻醉犬进行了静脉注射实验,通过检测注射药物后麻醉犬尿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应用桂枝后,其尿量的增加了显著多于其他四种药品的尿量。因此,人们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的利尿剂,其具有类似汞撒利的作用方式。

1.4 解热镇痛:桂枝主要具有两种有效成分,一是桂枝醛,另一种是桂皮酸钠,二种药物成分均对皮肤血管有较好的扩张能力,是患者的痛阈值增大,并增加散热的功效进而促进了患者的发汗症状。此外,桂枝醛还可增加患者血管的扩张力、散热及血液循环能力,使血液流向体表的速度显著加快,与麻黄共奏发汗的功效。

1.5 抗炎、抗过敏作用:挥发油是桂枝的一种有效的药物成分,其可使补体活性大幅度降低,抑制IgE诱发的肥大细胞的颗粒反应,消除过敏症状。

2 桂枝的临床应用

2.1 发汗解表:古文记载,在太阳病的临床治疗中,其患者具有发热恶风,头痛,浑身疼痛,如腰部,骨关节等,主要应用麻黄汤进行

治疗,其中麻黄主要发挥解表的功效,而桂枝是起到协助的作用,但是由于麻黄具有较强的发汗力,因此,口服麻黄汤时无需在热粥的辅佐下进行,此时的桂枝正是通过自身的发汗解表作用替代了热粥的功效。

2.2 解表平喘:桂枝除发汗解表外,还可与厚朴杏仁汤联合作用,起到平喘的作用。患者发生喘息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风寒之邪气侵袭肺脏,扰乱了肺脏的正常气息运作而导致患者发生喘息。在治疗过程中,杏仁发挥了平喘降气的功效,而桂枝则辅助厚朴与杏仁,再次增强了平喘温肺的功效,使患者的喘息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2.3 利尿:五苓散不仅主治消渴,且小便不利,脉象呈浮脉的患者,还可主治想喝水但喝水即吐的水逆患者。作为药性较为温和的桂枝,在此时可治疗消渴患者,参照前后的病情,其主要是由于内有水饮病证,阳气化水不利,致使口部无法得到充分的水津液湿润[3]。而此时的桂枝可以增强阳气化水的功效,作为利尿剂的辅助剂出现,将桂枝加入到利尿剂中,可大大增强原本的利尿作用。在慢性肾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者可向复方治疗中加入小剂量的桂枝,进而显著的消除患者的水肿症状。

2.4 温中补虚:《本经》明言,桂枝“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不老之言不可轻信,然桂枝的补中作用毋庸置疑。《金匮要略》治虚劳10方,用桂枝者7方。桂枝所治之虚,是土为木困,因气弱而血滞,因血滞而气愈弱而虚,如曹炳章言:“伤寒金匮用桂枝,考其用意皆属发散肝脾而行营血”。“润养肝血之药,一得桂枝,化阴滞而为阳和”。桂枝配伍运用得当,对肝脾失调所致的多种慢性虚性疾病,确有较好的调补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桂枝能温通血脉,生发阳气,以振奋脾胃功能,如温补脾虚的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皆配桂枝行营通脉,报复中阳。对于伤寒患者的治疗,其脉象多表现为阳者呈涩脉,阴者呈弦脉,如果患者出现急性的腹中疼痛症状,则应辅以小建中汤治疗。此病虽然是虚病,但是桂枝是甘味的,可以起到缓慢进补的作用,由于桂枝的药性善于行走,可攻破体内的结节,虽然小建中汤是以饴糖和芍药为君臣之药的,但是如果桂枝不能加入其中,则大大降低了药效的发挥,使君臣之药的功效明显降低。此外,临床还可将复方中加入桂枝,用于治疗胃炎,尤其是脾阳不足的患者,其疗效显著、准确[4]。

2.5 平冲降逆:在治疗太阳病其气上冲的患者中,必须加入桂枝进行治疗,因此,说明桂枝可以治疗上冲的气机,发挥平冲降逆的功效。桂枝为末,醋调敷神阙穴可治遗尿,酒调外敷局部可治寒病。桂枝浸酒外涂可治冻疮。桂枝、红花酒浸液外擦能防治褥疮。用桂枝、甘松各15 g,合煎洗头,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满意。神经性皮炎患者,用桂枝、金银花各30 g,枳壳15 g,加水1500 mL,煎沸5 min,待微温时洗患处,可起到祛风止痒,活血散结的作用。可见桂枝组方,常获奇效,临床切勿以其平淡而忽略之。

2.6 联合作用:对于无汗出的风寒表证患者,可将桂枝与麻黄碱联合作用,发挥相用相须的作用。如患者有汗,则将桂枝与芍药进行配伍应用,发挥调和营卫的功效,此时的桂枝还可祛除经络的寒气,进行温通作用[5]。

综上所述,桂枝具有多个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应更进一步的分析其药理作用,增大其临床应用范围,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1]赵菊宏,刘书苑.桂枝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575.

[2]苏真真,李娜,曹亮,等.桂枝茯苓胶囊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989-992.

[3]武志强,何敏,史玉荣,等.桂枝甘草汤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4,5(3):50-55.

[4]Kaoku S,Konishi E,Fujimoto Y,et al.Sonographic and pathologic image analysis of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 Ultrasound Med Biol,2013,39(7):1158-1167.

[5]林辉,徐大量,陈丽敏,等.桂枝甘草汤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药效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1):25.

R282

A

1671-8194(2017)04-0180-02

猜你喜欢

平喘药理作用药理学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苦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瑞香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