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观察

2017-01-15张艳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7期
关键词: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张艳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手术室,山东 济南 250012)

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观察

张艳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手术室,山东 济南 25001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护理配合方式。结果在充分了解手术特点,加强术前准备、熟练的配合医师以及做好术后护理之后,全部86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未出现临床并发症。结论合理的护理配合是确保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成功的关键,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鼻内镜;鼻窦功能性开放术;手术护理配合;临床效果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指的是借助鼻内镜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让手术变得更加精细,获得传统根治性或刮除鼻窦内黏膜破坏性手术所不能取得的成效,在确保良好的通气状况基础上同时还能够保留患者鼻腔与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促使鼻窦生理功能的恢复[1]。有学者报道,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结合有效的术前、术中与术后护理配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成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对86例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配合,探讨这一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将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有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38例、单纯性慢性鼻窦炎患者20例、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16例以及上颌窦炎患者12例;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的有15岁、最大不超过76岁,平均为(42.5±9.6)岁。

1.2 方法

1.2.1 手术治疗方法:对86例患者采用表面麻醉,使用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20 mL与肾上腺素2 mL,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使用2%利多卡因5 mL以及肾上腺素6-8滴,麻醉完成之后与鼻内镜下行鼻窦功能性开放术,将病灶清除,同时重建和恢复鼻腔与鼻窦的通气功能及黏膜和纤毛的生理功能[2]。

1.2.2 护理配合方法:①术前护理:a.心理护理:手术之前出现焦虑或紧张状态是常见的心理现象,而焦虑等情绪可能通过一系列机制影响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内分泌等,对于治疗不利,因此加强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科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评价,消除心理负担。针对不同年龄和性格特征的患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结合健康教育消除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必要性等,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期间需要配合的事项,对于心理状态不佳的患者可以邀请预后情况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尽可能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理[3]。做好手术接待工作,面带微笑,消除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和动作都可能直接影响患者的心情,护理手术之前要格外注意,促使手术顺利进行。b.术前准备工作:护理人员应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除了协助患者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检查之外还应当做好手术器械的准备,如鼻窦功能性开放手术所必要的鼻内镜器械。电视录像系统、导光纤维束、吸引器以及吸引切割器等。做好相关器材的消毒工作,使用浓度为2%的戊二醛浸泡至少10 h以上,使用之前先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不能够浸泡的摄像头等器材则使用无菌塑料套准备好备用。②术中护理配合:a.做好手术室环境的调节,将温度控制在22~24 ℃、相对湿度在50%左右。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认真对床号、患者性别、性别以及手术不稳进行核对,再次询问患者术前饮食以及用药情况,协助摆放体位,头背部抬高30°,将双上肢固定在肢体的两侧,下肢也抬高15°~30°,使用约束带于膝关节位置进行固定,注意头部不要过分前屈以免对额窦处理造成影响。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铺巾;建立静脉通道,于患者的下肢大隐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b.做好摄像头的连接,将鼻内镜插入鼻腔之后及时将无影灯关闭,手术过程中根据医师的需求,对冷光源亮度、各个仪器的参数进行调节,传递0°镜,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使用注射器抽取局部浸润麻醉药物在鼻中隔黏膜下行浸润麻醉。c.传递内镜镰状刀,便于医师在中鼻道前方性切口,或者在下缘行半月形切口,使用0°镜进行辅助操作;传递骨钳便于医师将病变组织切除;传递吸引器和咬骨钳便于开放上颌窦开口,开放筛窦气房;传递切割吸引器将鼻腔黏膜修正到光滑、平整的状态,在切割的过程中同时冲洗,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动切割器的参数和档位进行调节;随后传递膨胀海绵对鼻腔进行填塞。d.手术过程中做好患者眼角膜的保护,在进行术野消毒之前先使用金霉素眼膏对眼睛进行处理,以防止冷光源对角膜和结膜产生损伤[4]。③手术后的护理配合:a.冷敷,手术结束之后对鼻部进行冷敷处理3~5 h,以减少水肿或者局部出血的可能性。部分患者行鼻腔填塞之后可能出现大量出血,可以适当延长冷敷时间,但是最长不超过8h,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了解处理时间,及时进行干预。b.体位护理,手术后嘱咐患者采取半卧位以便于鼻腔引流通畅,减少局部肿胀和出血的发生。同时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沟通,说明应用鼻腔天色的重要性,告知患者不能够自行将纱布取出,以免增加出血。此外,手术结束之后2~3 d内出现鼻腔渗是正常现象,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惊慌,随着黏膜功能的恢复逐渐会消失。c.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结束后3天之内可能出现吸收热现象,但是持续性的发热提示有切口感染的危险,应及时应用药物进行干预,以免出现颅内感染。同时加强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出院之后应当注意鼻腔卫生,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少食或者尽量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做好保暖工作,避免感冒,出院之后定期来院进行检查,了解手术治疗的长期效果。

2 结 果

本组8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控制在62~94 min,平均为(73.6±21.5)min;术中出血量在18~43 mL,平均为(25.6±11.5)mL;手术后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为期8个月的随访未出现复发的病例。

3 讨 论

鼻窦炎和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且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常规的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成效,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鼻窦功能性开放手术是对于鼻窦微观解剖结构重新认识之后选择,其重点在于将鼻窦口复合体阻塞接触并保护黏膜,恢复引流,具有精确消除病灶和恢复生理功能的作用[5]。但是手术期间对于护理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具有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熟练的掌握不同一起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式,加强与医师的配合,才能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 徐碧芳,何梅芬.鼻内镜下鼻窦功能性开放术病人的护理配合[J].全科护理,2010,8(1):27-27.

[2] 崔志春,成雷,孙凤新,等.鼻窦开放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鼻及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6):339-340.

[3] 黄成彬,任海燕,赵丽丹,等.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径路治疗上领窦良性病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18):46,48.

[4] 迪丽达尔,王德辉,史丽,等.加强药物治疗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的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9):734-740.

[5] 董明,徐帅,何晓霞,等.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选择与疗效[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0,17(2):102.

R473.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7-0237-02

猜你喜欢

鼻息肉鼻窦鼻窦炎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缓解鼻窦疼痛,试试盐水冲洗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鼻息肉不起眼,但别小觑
鼻息肉到底要不要切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抗生素(阿奇霉素)与鼻窦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