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四逆汤治疗原发性白色萎缩验案举隅

2017-01-15章建兰李腾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血管炎紫癜皮疹

章建兰 李腾龙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当归四逆汤治疗原发性白色萎缩验案举隅

章建兰1李腾龙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00;2.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 武汉 430022

原发性白色萎缩是较少见的血管性皮肤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治疗以抗凝、扩血管为主,中医辨证论治有一定优势及特色,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白色萎缩,疗效确切,现举验案1则,以供同道参考。

当归四逆汤;白色萎缩;验案

白色萎缩又名“青斑样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局灶性的毛细血管病,是一种形态学的描述。表现为下肢局灶性、疼痛性、紫癜性损害,水疱,溃疡和结痂等。愈后留下星状象牙白色瘢痕,周围常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留下的色素沉着[1]。 中医学中并无该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皮损表现可归属于“脉痹”、“葡萄疫”等范畴。中医临床认为该病是素体营血亏虚、瘀血阻滞、外感邪气所致。治疗多从活血化瘀、养血益气、清热利湿等方面着手,临床疗效颇佳。现介绍1例运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白色萎缩验案,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白色萎缩是一种少炎症甚至非炎症的,多好发于双下肢的慢性皮肤血管性疾病,因其愈后留有象白色萎缩性瘢痕而得名。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白色萎缩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皮肤表现,也可是伴发疾病[2]。中医学虽没有明确阐述白色萎缩的病名及病因病机,但是临床运用辨证论治理论诊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魏跃钢[3]认为本病病在血脉,湿热下注、瘀阻血脉而见肿胀,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或青或紫斑,瘀阻经络,不通则痛,而伴疼痛,瘀毒日久则发溃疡、坏死。金实[4]从脉痹论治白色萎缩,阐述该病病机为湿热瘀毒、痹阻络脉。拟清热化湿、活血解毒、祛风止痒方。杨光艳等[5]认为湿热交结,湿久又生热,血热又迫血溢于脉外,而生紫癜、坏死。综上所述,表明白色萎缩病因病机实质是瘀血凝滞经脉,阻滞气机运行,亦可夹杂湿毒、热毒等邪气。

2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以抗血小板聚集为主,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片,周围血管扩张如烟酰胺片,亦可行血浆置换等,但疗效欠佳。魏跃钢[3]认为,治则以祛邪通络为要,以清热凉血祛瘀为法。金实[4]用清利湿热、活血解毒法治疗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杨光艳等[5]以四妙散加味,佐以凉血之品,达到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之效。综上,白色萎缩西医治疗以抗凝、改善循环为主。中医以清热利湿,凉血活血化瘀为主。

3 验案举隅

汪某,女性,16岁,学生。2016年1月26日于我院就诊。以“双小腿起疹伴痒痛1年余”为主诉诊治。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起红疹,伴痒,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疱疹”,未予药物治疗。稍后皮疹较前有所加重,且出现疼痛,于当地医院诊断“紫癜”,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自觉疗效欠佳。又至宜昌市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给予阿司匹林片、血塞通片、雷公藤多苷片、碘化钾等治疗,原皮疹部分消退,但仍不断发新皮疹,且双足踝部分皮损出现破溃流脓,双踝、双膝关节疼痛。遂至我科就诊。专科情况:双小腿伸侧、双足踝两侧见不规则暗红斑,压之不褪色,其周围及双足背散在针尖至粟粒大小淡红色瘀点,双足踝两侧皮疹表面可见领圈样脱屑,中央处见结痂及白色不规则瘢痕。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CRP、ESR、ASO均未见异常。抗自身抗体8项全阴性。体液免疫功能正常。ANCA阴性。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见角化过度,表皮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增生,浅深层血管周围可见不等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可见管壁纤维素样渗出及血栓形成,皮下脂肪小叶内可见不等量淋巴细胞浸润,诊断考虑白色萎缩。刻下症:患者平素学习劳累,久坐熬夜,伴恶寒,手足不温且汗出。喜温饮,行经时腹痛,且月经量少,双下肢乏力,大便约7日1行,小便正常。舌暗,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白色萎缩;中医诊断:脉痹,辨证为寒湿内侵,血液凝滞。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是方有药:当归15g,桂枝9g,赤芍12g,细辛2g,小通草9g,大枣12g,炙甘草6g,鸡血藤15g,忍冬藤30g,党参15g,炒苍术10g,土茯苓15g。11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016年2月10日复诊。患者双足踝破溃流脓现象减轻,部分溃疡处结痂,未见明显新发皮疹,但仍伴有疼痛不适,恶寒、手足不温症状逐渐缓解,双下肢乏力较前改善。舌暗,苔薄白,脉涩。在上方基础上加延胡索15g,泽兰10g,薏苡仁15g,蒲公英10g。继续服用7剂。

2016年2月17日三诊。未见破溃处流脓,大部分都已结痂,部分稍有些许潮湿,疼痛较前减轻。患者诉近日大便仍有些干燥,上方加生熟地黄各10g。

2016年3月1日四诊。患者破溃处未见明显渗出,基本干燥。疼痛缓解。大便基本每日1行,性状正常。痛经症状较前改善。嘱咐患者继续照原方继服7剂。后患者再诊时,溃疡处已完全干燥结痂,疼痛好转,皮损周围仅见些许色素沉着,少许萎缩性瘢痕。

按:本案患者系寒湿内侵,血液运行不畅,凝滞于下肢而致双足踝部溃烂、流脓,不易愈合,有疼痛感;且瘀血离经,溢出脉外,出现紫癜。伴月经量少,痛经不适。方中运用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桂枝、细辛、通草温通经脉,鸡血藤、忍冬藤通络止痛,三组药物配伍可散脉中瘀血以止痛,亦可散去脉外之血以退紫癜,加苍术、党参健脾祛湿,土茯苓解毒除湿。后期加泽兰、薏仁、蒲公英加强祛湿之功。

4 小结

白色萎缩是是一种真皮小血管慢性复发性节段性透明性血栓性疾病。其皮肤组织病理特点为:真皮上半部血管管腔内有纤维素性血栓,小静脉管腔内有纤维素的沉积;在血管壁内及管周有稀疏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及核尘;常见表皮坏死及溃疡形成;真皮乳头水肿,有多数血管外红细胞;后期表皮萎缩,表皮突消失表皮。真皮硬化、纤维化,小静脉扩张,有些腔内有血栓。此病没有真正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的表现[6]。

该病临床少见,早期表现为紫癜、溃疡,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变应性血管炎、大隐静脉曲张、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结节性血管炎、 结节性红斑等[7-8]。其中,本病易首诊为变应性血管炎,误诊率较高,尤需鉴别。后者皮疹呈多样性,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紫癜、结节、坏死、溃疡。好发于下肢、踝部等,愈后可形成萎缩性瘢痕。

本文所列举的病例,是阴证、寒证,非阳证、热证。虽与上述病因病机表面看似不同,但仔细斟酌,则发现二者病机本质一致,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是其根本病机。由此可得,原发性白色萎缩病因病机是瘀血内阻,夹杂寒、热、湿。在临床辨证中,需紧抓疾病的病机、本质,才能客观的辨证。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方药组成有: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功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主治手足厥冷症。虽仅有七味药材,但是组方精炼、配伍严谨,深受历代医家推崇,广泛运用于临床。

本案例患者平素学习压力大,久坐熬夜,寒湿之邪易内袭,致血行不畅,凝滞成瘀。初诊时兼有恶寒、手足不温且汗出等阳虚寒湿证,配伍党参补益气血,土茯苓、苍术祛湿,《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藤类药物常常被应用于下肢疾病中,方中加用忍冬藤、鸡血藤藤类药物通络止痛。二诊时患者寒湿之象有所好转,但瘀血凝滞经脉尤甚,加用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蒲公英消痈化瘀,泽兰活血、利水。方中配伍元胡尤为经典,正如《本草纲目》李时珍曰: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患者三诊时皮疹处基本结痂,少许潮湿,疼痛较前缓解,表明瘀血逐渐散去,新血在生成。大便稍干燥,加用生地黄、熟地黄凉血养阴润燥。随访时,患者皮疹痊愈,仅留有色沉及少许萎缩性瘢痕。仲景经方当归四逆汤,以当归为君药,活血又养血,配伍赤芍,加强活血化瘀功效。桂枝、通草助阳化气,温通经络。少许性辛温的细辛,增强化瘀之效。大枣亦补益气血。功用温通经脉,散寒化瘀。现代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具有抗凝、抗血栓形成、扩张末梢血管、增加血管灌流量;镇痛、抗炎作用等药理作用[9]。所以只要紧紧抓住“寒凝血瘀”这个病机,在其他皮肤病治疗中也会取得较佳的疗效。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905-906.

[2]蔡月明,徐东,沈敏,等.原发性白色萎缩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J].中国医刊,2012,47(6):66-68.

[3]徐泳芳.魏跃钢治疗白色萎缩验案1则[J].江苏中医药,2016,48(6):52-53.

[4]袁晓琳,金实.脉痹论治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1例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20):41-43.

[5]杨光艳,周小勇,韩利娟.四妙散加味治疗白色萎缩的临床体会[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47-48.

[6]朱学骏.皮肤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M]. 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236.

[7]梁晶,宋泽蓉,李红艳,等.白色萎缩 6 例误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 (12):2083-2084.

[8]王晓华,潘慧清,陈文静,等. 20 例白色萎缩临床及病理分析[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1):30-32.

[9]郑华,苏志恒.当归四逆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40-41.

章建兰(1992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性病及美容。E-mail:1165628225@qq.com

指导老师:李腾龙(1986-),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E-mail:ltl0725@163.com

R249

A

1007-8517(2017)16-0067-02

2017-06-08 编辑:穆丽华)

猜你喜欢

血管炎紫癜皮疹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合并肾损害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ANCA相关性血管炎到底是什么病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