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240例临床观察
2017-01-15梅春秀
梅春秀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240例临床观察
梅春秀
(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宫颈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例和11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下降,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指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下床活动时间更短,P<0.05,差异明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在临床妇科之中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一般多发于30~50岁的妇女群体,这种疾病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1]。子宫作为女性的内分泌器官,如果过早对患者子宫进行切除,就会对女性的健康产生影响,而子宫切除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也受到了挑战,对于子宫肌瘤的进行治疗的时候[2],选择有效合理的手术方法,对于患者来说,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24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选取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32~58岁,平均年龄为(36.8 ±11.4)岁。根据本研究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4例和116例。所有患者经宫颈细胞学或B检查得到确诊,本研究所有患者不存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所有患者的子宫肌瘤的直径均≤8 cm,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诊断性的刮宫处理,排除有宫内膜恶性疾病患者存在。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患者展开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麻醉,或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患者下腹部选取三点开一个纵形切口,并确保其气腹压力在12 mm Hg左右。随后仔细探查患者盆腔脏器及子宫肌瘤数量,确定患者有无出现脏器粘连的情况。随后,借助电刀钝性剔除子宫肌瘤,同时应用双极电凝来对创面活动性出血点进行止血。结束后,以8字的形式缝合瘤腔及渗血处。
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剔除术,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患者展开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并在手术过程中置举宫器,同时做好持续导尿工作。随后,采用巾钳提起脐部两侧的皮肤,并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腹中,确保气腹压力维持在13 mm Hg左右。接着在脐孔上方开一个长为10 cm左右的横行切口,将腹腔镜置入其中,接着在两侧髂前上棘与脐孔连接线中外1/3处展开穿刺操作,并对肌瘤数量及大小进行仔细观察。倘若患者的肌瘤过大时,为给手术操作提供便利,就需要将穿刺点设置在脐上3~5 cm处,同样将腹腔镜置入其中。然后仔细检查盆腔的情况,确定盆腔内没有出现粘连的情况后,再借助举宫器对子宫进行摆动,同时观察子宫的位置、数目及其大小等情况。此外,为使肌瘤膜出现发白的情况,还应将稀释后的垂体后叶素盐水溶液注入患者的宫体内。接着导入电动旋切器外鞘,借助大抓钳对混着的肌瘤进行抓取并横向旋切,同时尽可能确保切口小一些。待旋破子宫肌瘤后,将瘤体裸露出来,并分次旋切子宫肌瘤,直至旋切干净。最后,逐层将切口缝合起来,将患者的出血量降至最低。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进行评价,了解本研究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给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价。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及指标均消失,几乎没有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超过8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得得到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满意度为60%~80%。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未发生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患者满意度不超过60%[3]。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来统计并分析文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χ2来检验组间的构成比,当组间存在的明显的差异,也即P<0.05时,则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为(70.24±12.48)min,对照组为(100.54±19.72)min,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指数,观察组为(2.26±0.41),对照组为(5.63±0.74),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4.58±0.84)d,对照组为(7.12±4.02)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为(2.04±0.71)d,对照组为(4.16± 1.14)d,观察组下长活动时间更短,P<0.05,差异明显;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16%,对照组为84.4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主要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能够证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剔除术的治疗价值。具体分析,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剔除术相比于常规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受到的伤害小等显著优势,在确保盆底完整性的基础上,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受到的痛苦[4]。通过对患者施行此种手术,可有效利用子宫本身具备的良性收缩功能,将垂体叶素注入宫体以后,再借助电动旋切器,便可将肌瘤表面的被膜直接提出,肌瘤也由于子宫收缩的特点而被排挤出来,主治医师再借助旋切器便可将肌瘤顺利切除。相比于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此项术式将手术操作进行了简化,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大大缓解了患者受到的伤害,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5]。因此,根据本实验结果可知,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剔的手术治疗,可达到更好的远期效果,它可以有效地弥补单纯开腹手术所导致的术后肌瘤复发率较高的缺陷。由此也可以看出,腹腔镜下原位旋切剔除术能够符合患者保留子宫的心理,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住院时间,它能够为患者减轻较大的痛楚,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和子宫恢复,可以缓解患者的月经异常情况,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肌瘤的复发,这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够保全子宫的手术方法,所以在当前来说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临床上,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从中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原位旋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况,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1] 卢月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35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5(2):572-573.
[2] 宁辛珠,樊杨,谷文飞,等.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体会[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14(3):57-59.
[3] 邓玲.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6(2):142-143.
[4] 李雪,蔡健.比较研究经腹腔镜和经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8):574-576.
[5] 周昌先,朱天波.多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7(2):57-59.
R737.33
B
1671-8194(2017)10-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