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现状的分析

2017-01-15黄秀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降糖药类药物

黄秀霞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 金昌 737100)

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现状的分析

黄秀霞

(甘肃省金昌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甘肃 金昌 737100)

目的 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临床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给予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64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处方,统计门诊用药的种类和占比,并应用WHO制定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以降糖药物为主(70.4%),其次是微循环改善类药物(12.2%),然后是血脂调节类药物(8.2%)、降压药物(5.5%);而在降糖药物使用中,频度最高的是胰岛素类药物,其次是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类药物,使用相对合理;在用药方法上以二联用药为主,占到39.3%,其次是三联用药,占到32.2%,最后是单一用药28.5%;本组患者中有244例有合并症,以合并高血压为主。结论 胰岛素类是门诊糖尿病患者治疗主要药物,本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

门诊;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成为当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糖尿病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以后者居多,占到90%以上。糖尿病病程长,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服药,因此,探讨门诊用药的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2]。本文对我院64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处方进行回顾分析,系统剖析门诊用药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640例例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处方,并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患者384例,女患者256例;年龄27~82岁,平均(62.4±2.7)岁;均为2型糖尿病,通过血生化检查确诊,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均为门诊患者。

1.2 方法:根据WHO制定并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对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分析。DUI在1以上表示不合理用药,DUI在1以下表示合理用药,DUI为1时表示药物的使用是适中的。参照《新编药物学》[4]、药品说明书及临床实际使用剂量确定DDD,DDDs=药品总耗量/DDD, DUI=DDDs/总用药天数。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Excel文档对本组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进行数据统计,包括患者用药种类、联合用药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

2 结 果

2.1 门诊患者用药情况:本研究中的64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处方中,降糖药物占比70.4%,微循环改善类药物占比12.2%,血脂调节类药物占比8.2%、降压药物占比5.5%,神经系统类药物占比1.5%,抗感染药物1.3%,其他药物0.7%。

2.2 门诊患者用药统计数据:通过分析,本组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频度情况: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DDD为40 U,DDDs为1725,DUI为0.97;瑞格列奈,DDD为3 mg,DDDs为1658,DUI为1.01;二甲双胍,DDD为1500 mg,DDDs为877,DUI为1.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和注射液,DDD为40 U,DDDs为577,DUI为0.86;阿卡波糖,DDD为300 mg,DDDs为553,DUI为1.1;格列美脲,DDD为 2 mg,DDDs为482,DUI为0.96;格列吡嗪控释片,DDD为5 mg,DDDs为479,DUI为0.95;吡格列酮,DDD为30 mg,DDDs为415,DUI为0.93;门冬胰岛素,DDD为40U,DDDs为177,DUI为0.78;甘精胰岛素,DDD为40 U,DDDs为152,DUI为0.81。

2.3 门诊患者的用药方式:本组患者中,单一用药:共182例(28.4%),阿卡波糖112例(18.3%),格列吡嗪控释片70例(10.1%);二联用药:共251例(39.2%),格列奈类+双胍类83例(12.9%),中效胰岛素+噻唑烷二酮类64例(10.0%),预混胰岛素+双胍类38例(5.9%),磺酰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31例(4.8%),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14例(2.2%),磺酰脲类+格列奈类12例(1.9%),预混胰岛素+磺酰脲类9例(1.5%)。三联用药:共207例(32.4%),磺酰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101例(15.8%),磺酰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55例(8.7%),格列奈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51例(7.9%)。

2.4 本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本组640例患者中,244例有并发症,占比38.1%,其中高血压72例(29.5%),高血脂69例(28.3%),视网膜病变42例(17.2%),肾病37例(15.2%),足溃疡18例(7.4%),酮症酸中毒6例(2.4%)。

3 讨 论

3.1 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类型: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除以降糖药物为主外,临床上还有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的治疗药物。

门诊患者使用的降糖药药物的DUI值均接近1,也就是说门诊治疗药物的使用是基本合理的。其中,DDDs居于首位的是胰岛素类药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对胰岛素的结构临床研究中发现,对肽链予以修饰能够有效改变其理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研制出更适合我们人体生理需求的胰岛素类似物,或吸收更为迅速,或吸收更为平缓,但是都没有彻底改变人胰岛素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并比重组的人胰岛素可以更为良好的模拟内源性胰岛素分泌[5]。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及早采取胰岛素治疗将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选用胰岛素进行增强治疗,能够有效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极大的延缓糖尿病的发展,甚至可以达到停药数个月或数年血糖依旧维持在“蜜月期”的良好效果[6]。本院胰岛素药物品种较多,包括预混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可以看出,胰岛类药物受到医师及患者的欢迎和青睐。

居于本研究DDDs第二位的是瑞格列奈片。该类由于其蛋白结合率相对要高,在体内主要经肝药酶体系氧化代谢,通过胆汁排泄,因此更适用于老年糖尿病。该药物能促使餐后胰岛素早期分泌,进而及时有效的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不但有降糖效果且可有效抑制肝糖的输出和糖异生,由于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时限相对较短,预防出现持久性胰岛素增高,进而可有效控制和缓解胰岛素抵抗、低血糖及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

在DDDs居于第三位的为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就是增强肝脏对胰岛素敏感性,以减少肝糖产生;可有效控制和减轻体质量,特别是对饮食依从性不佳肥胖患者更为适用,同时对微血管及大型血管的病变有良好效果,在临床上的使用相对广泛。本研究中,阿卡波糖DUI在1以上,原因可能是本组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剂量。

3.2 门诊患者用药方式分析:本组患者中单一使用降糖药占到28.4%,主要使用胰岛素类似药物。二联用药占到39.2%,尤以格列奈类、双胍类的联用最为多见。瑞格列奈和二甲双胍联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有助于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佳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正常水平;其次是中效胰岛素联合噻唑烷二酮类应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进行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是临床降糖治疗的一个有效方案。三联用药占到32.4%,对病程长、病情较重、血糖水平较高但是又不想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及已采取过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可联合使用3种降糖药,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还发现降糖药联用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比如:预混胰岛素联合胰岛素促泌剂治疗。在《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要严格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预混胰岛素可进行每日1~2次注射方案,在实施2次注射方案时,需停止使用胰岛素促泌剂。所以,门诊药师须发挥专业优势,为门诊患者的合理用药给予保障。

3.3 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糖尿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主要是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本研究中,244例患者存在并发症,占比38.1%。从表4看出,高血压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个并发症。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概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近2倍。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标准为130/80 mm Hg,表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联用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且有较大的致盲可能性。本院临床门诊常用治疗药物是羟苯磺酸钙胶囊,属于毛细血管保护剂,可有效减少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一个主要原因,30%~50%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该并发症。

3.4 强化门诊患者的临床药学服务:总体而言,本组门诊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但在药物联用、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还需进一步改进。要加强临床药物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临床研究表明,临床药师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有明显提升,揭示了临床药师的用药教育和健康宣教有重要作用。临床药师为门诊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同替代的作用。另外,临床药师为门诊患者用药给予干预后,虽然医院为患者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综合理论成本有所增加,但是服务效果单位成本有明显降低,经济效益更好。临床药师为门诊糖尿病患者给予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临床医师则有更多精力和时间研究患者诊断和用药方案,让患者获得更为针对的用药服务,特别是有助于合并症较多患者的诊疗。同时,提升患者依从性可有效稳定血糖,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同时可有效预防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由于临床医疗质量的提升,对提高医疗机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重要作用。国外对临床药学干预研究表明,不管是从经济和社会效益,还是从医疗成本上看,临床药学服务均有着积极的经济学效应[7]。医院应从支付角度去衡量了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及带来的效果,要充分认识到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有着较高的成本有效性,有助于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提升。

[1] 叶利君.65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12,10(6):316-317.

[2] 秦蕴新,孙玲红,腾美芬,等.门诊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7):207-208.

[3] 关卫文.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5):402-403.

[4] 林洁,陈领弟,苏银法.2000例次门诊老年糖尿病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5,11(9):311-312.

[5] 李饶,袁丽.门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针头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4,13(8):2104-2105.

[6] 孟培珍.2011年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2,11(7):418-419.

[7] 郑洪岩,侯四清.门诊糖尿病患者用药分析50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3,2(11):288-289.

R587.1

B

1671-8194(2017)10-0143-02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降糖药类药物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研究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