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种体质
——阳郁质探析
2017-01-15赵辉侯献兵刘玮琳尹凤雷高奥然陈帅李宇海
赵辉,侯献兵*,刘玮琳,尹凤雷,高奥然,陈帅,李宇海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3.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第十种体质
——阳郁质探析
赵辉1,侯献兵1*,刘玮琳2,尹凤雷3,高奥然1,陈帅1,李宇海1
(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2.河北省老年病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3.沧州市中心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1)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结合王琦老师九种体质学说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在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反应状态的基础上,对门诊体质辨识人群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门诊2506例之中有156例阴虚质、湿热质判定项目得分较高,但是经临床四诊辨证又明显不符合阴虚质及湿热质的体质特征,故将这类人群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第十种体质——阳郁质之说,以期业内专家予以参考、批评、完善。
阳郁质;王琦教授;诊断表述依据;湿热质;阴虚质
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沧州市区各企事业单位于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中医体检即应用“王琦教授九种体质理论”将人群分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和血瘀质九种体质进行体质辨识的人员共计2506例,笔者观察发现有156例阴虚质、湿热质部分判定项目得分较高,但是经临床四诊辨证又不具备阴虚质及湿热质的体质特征。故将这类人群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第十种体质——阳郁质之说,以期业内专家予以参考、批评、完善。
王琦教授提出的九种体质理论以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为基础进行体质分类[1-2]。笔者依据临床观察发现:如果由于感受温热邪气,未能有效行散,或感受风寒暑湿燥,久而郁遏化火,或情志过极久郁化火,则阳气被郁遏于内,而表现出一派“假阳盛”征象,长期得不到有效矫正,就会持续数年阳气郁遏的状态,也就是会形成阳郁质。阳郁体质者能冬不能夏,遇热邪极容易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小便黄赤等病症。
阳郁质的提出以王琦教授体质理论分类法为根基,阳郁质、阴虚质、湿热质三者均可表现为热象,故三者之间较容易混淆,而与其余六种偏颇体质较容易分辨。
阳郁质者在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时常在“阴虚质判定条目”中的(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等条目得分较高,但是患者缺乏手足心热、骨蒸潮热、消瘦、盗汗、脉细数无力等虚性症状。阳郁质以热为主,而阴虚质以虚为主;阳郁质日久,灼伤津液较重时可转化为兼杂阴虚质或阴虚质。
阳郁质者在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时常在“湿热质判定条目”中的(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等条目得分较高,但是患者缺乏便溏不爽、面部油腻、易生痤疮、四肢酸痛、胸闷脘痞等湿邪症状。阳郁质与湿热质鉴别要点就在于阳郁质仅有热象而无湿象。
现将阳郁质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1 定义
由于长期玄府闭塞或五志过极等致使阳气不得行散郁闭于内,继而郁而化火而形成的以身材较瘦者居多、性格易烦躁、易咽喉红肿疼痛等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命名依据,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阴凝于外。则阳郁于内。”
2 成因
先天遗传;或感受温热邪气,而未能有效行散,日久形成阳郁体质;或感受风寒暑湿燥,久而郁遏化火;或情志过极久郁化火。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云:“……其病热郁甚,而反恶寒,得寒转甚,而得暖少愈者,谓暖则腠理疏通,而阳气得散,怫热少退,故少愈也。其寒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热转甚,故病加尔。”又云:“……或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不去者,寒能收敛,腠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怫热内作故也。”“所以中酸不宜食粘滑油腻者,是谓能令阳气壅塞,郁结不通畅也。”“由阳热太甚而郁结,传化失常,故虽不食而亦不饥”。《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西北之气寒凉。则人之阳热遏郁于内。”虞抟《医学正传》云:“或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火郁则发之”“岂知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盖寒伤皮毛,则腠理闭密,阳气怫郁而为热证”。
3 特征
①形体特征:形体偏瘦。②心理特征:性格多烦躁,易急易怒,情绪不容易控制,容易激动。③常见表现:主项:平素极容易“上火”,咽喉部容易红肿疼痛甚则咽唾痛,易口腔溃疡,小便黄赤,舌尖部红赤少苔。副项:容易发热,且一般发热温度较高,平素扁桃体亦可出现轻度肿大,干咳少痰,眼部干热,胸中烦渴,多梦,睡眠不实,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脉象数而有力。④发病倾向:发病多为火热病,或易于化热,易患转筋、眩晕、耳鸣、肿胀、中风、阳厥、消渴、腰痛和痹症等病症。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喜冬不喜夏。
田代华老师认为:此类人群平素身体壮实,喜热怕凉,声高气粗,面赤时烦,口渴多饮,小便热赤。病则高热不解,汗出较多,大渴冷饮。或咳吐黄痰;或躁狂谵语;或目赤肿痛;或口舌生疮;或齿龈肿痛出血;或口臭便秘,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4]
庞万敏老师认为:此类人群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实。[5]
母国成老师认为:此类人群以脏腑组织对激源反应强盛之表现。①颜面、颈项、前胸等部位皮肤充血红润,体温增高,恶热喜冷;②头痛失眠,烦躁不宁,严重者可见呓语、躁狂等症状;③咳痰黄稠,甚或带血,胸部热痛,鼻咽干燥;④食欲亢盛,口干冷饮,脘腹热痛,大便干结;⑤其它体表炎症,如疮疡疖疔,可见焮红高肿。[6]
4 体质分析
阳气被郁遏,日久则化火,火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故形体较瘦、性情多急躁、发热时温度较高、干咳少痰、眼部干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尖部红赤少苔;火性炎上,故咽喉部容易红肿疼痛、口腔溃疡;火邪易扰心神,故性情急躁、胸中烦渴、多梦、睡眠不实。
《素问玄机原病式》云:“……或不因吐泻,但外冒于寒,而腠理闭密,阳气郁结,怫热内作,热燥于筋,则转筋也。”“衄者,阳热怫郁,干于足阳明而上,热甚,则血妄行为鼻衄也。”“阳热发则郁甚于上,故多目昏眩,耳聋鸣,上壅癫疾。”“肿∶热胜肉,而阳气郁滞故也!”“所谓腠理致密而多郁滞,气血难以通利,若阳热又甚而郁结,故卒中也,故肥人反劳者,由暴然亡液,损血过极故也,瘦人反中风者,由暴然阳热太甚而郁结不通故也。”“殊不知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以平为和,而偏为疾。万物皆以负阴抱阳而生,故孤阴不长,独阳不成;阳气极甚而阴气极衰,则阳气怫郁;阴阳偏倾而不能宣行,则阳气蓄聚于内,而不能营运于四肢,则手足厥冷,谓之阳厥”。张景岳《景岳全书》云:“消中复有三∶有因寒中,阴胜阳郁,久必为热中”。张志聪《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云:“善呻者。阳气郁而欲伸出之”。《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云:“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痛”。
5 小结
对于阳郁质各代医家均有所涉及,然以金元四大家之首刘完素论述最为详尽,且论述及转筋、眩晕、耳鸣、肿胀、中风、阳厥、消渴、腰痛和痹症等多种病症,涉及范围较广,此类体质人群应不在少数,而且干预阳郁体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部分阴虚体质的形成,临床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1] 王琦.中国人九种体质的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9.
[2] 李长明,李玲孺,陈禹,等.应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中医体质研究探讨[J].中医药学报,2016,44(2):1-3.
[3]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9-04-10(4).
[4] 田代华.论体质与证候[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3,7(1):7.
[5] 庞万敏.眼病体质刍议[J].辽宁中医杂志,1985,9(7):13.
[6] 母国成.中医体质学说及其异化[J].新中医,1983,15(9):1.
2016-03-25
2016-09-24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5057);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6138)
赵辉(1971-),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研究。
*通讯作者:侯献兵(1982-),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研究。
R2-03
A
1002-2392(2017)01-0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