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鲜教授辨证论治肝纤维化经验

2017-01-15

中医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牡丹皮莪术茯苓

张 欣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名师高徒·

李鲜教授辨证论治肝纤维化经验

张 欣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李鲜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二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业30余年来,对肝胆脾胃方面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及深入的研究。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变化过程,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和必经阶段。导师李鲜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末期3期,并总结出肝气郁滞证、瘀血内阻证、正虚血瘀证3种证型,临证分别采用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味理冲汤加减治疗,每获良效。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肝纤维化,及时地阻断肝纤维化发展至肝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纤维化/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李鲜;中医师;验案

李鲜教授为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二区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业30余年来,对肝胆脾胃方面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及深入的研究。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是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必要阶段[1],众多实验和临床经验[2]表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若能尽早发现,积极治疗并阻断、逆转肝纤维化,阻止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对慢性肝病的预后、改善肝病患者的生活,都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导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以“本病初在气,后入血,久则虚”为主导思想治疗肝纤维化,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末期3期,并总结出肝气郁滞证、瘀血内阻证、正虚血瘀证3种证型,分别以柴胡疏肝散、桂枝茯苓丸、加味理冲汤为基础辨证加减,效果显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现将导师李鲜教授辨证治疗肝纤维化经验浅析如下。

1 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概念,中医学古籍中并无此病名记载,但根据其主要的症状及体征,可归属于“胁痛”“黄疸”“积聚”等范畴[3]。如《灵枢·五邪》有“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的记载。《难经·五十五难》云:“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以是别知积聚也。”《灵枢·论疾诊尺》曰:“寒热身痛,而色微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大多数医家认为,湿热邪毒是外因,正气不足为内因,肝病及脾,日久及肾。肝主疏泄,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两者功能正常在于气和血的和调[4]。李鲜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病机关键在于气血不和,初则在气,“百病皆生于气也”,进而入血成瘀,久则致虚。《准经本义》曰:“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非气血不和,非气血不运。”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2 辨证论治

李鲜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实践,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末期3期,并辨证论治分为3种证型:

2.1 早期—肝气郁滞证

主证:胸胁胀痛,走窜不定,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嗳气,嗳后痛减,纳眠差,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止痛。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加减:疼痛甚者,加延胡索、九香虫;嗳气频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纳眠差者,加生山楂、麦芽、合欢皮;气郁明显者,加木香、佛手、香橼;气郁化火,口干口苦者,去川芎,加牡丹皮、栀子;肝横逆犯脾,腹胀腹泻者,加茯苓、炒白术;气滞兼血瘀者,加丹参、赤芍。

2.2 中期—瘀血内阻证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尤甚,或胁肋处有癥块,纳眠差,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迂曲,脉象弦涩。治宜活血祛瘀,或兼软坚散结。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味,加减:瘀血象重者,加丹参、三七、苏木;癥块明显者,加鳖甲、三棱、莪术;瘀血兼正虚者,加黄芪、陈皮、白术。

2.3 末期—正虚血瘀证

主证:久病体弱,胁肋隐痛或剧痛,积块坚硬,纳食大减,身体瘦削,神疲倦怠,面色黧黑,舌质紫暗,或光剥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扶正祛邪,祛瘀软坚。给予加味理冲汤。加减:若气虚甚者,三棱、莪术均减量,黄芪、党参、白术加量;血虚贫血者,加当归、白芍;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牡丹皮、麦冬;阳虚者,加附子、肉桂;肢肿腹大者,加茯苓、泽泻、猪苓、附子、肉桂;泄泻者,去知母,加茯苓,白术加量。

3 病案举例

例1 患者,男,32岁,2015年07月12日初诊。主诉:右胁部疼痛1 a。现诊见:右胁部胀痛,情绪不佳时明显,嗳气,嗳后痛减。纳眠差,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弦。患者乙肝小三阳10 a余,未见不适症状,未检查治疗。1 a前因生气后出现右胁部胀痛,自行口服逍遥丸,症状有所缓解,情绪变化时发作,伴嗳气。近1年因工作、家庭原因,性情暴躁。实验室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56 U/L,谷草转氨酶43 U/L。彩超示:肝包膜不光滑,肝脏回声增强,不均匀。HBV-DNA:正常。肝脏弹性测定:CAP 156 dB/mL,E 9.2 kPa。西医诊断:乙肝肝纤维化,慢性。中医诊断:胁痛,证属肝气郁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止痛。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处方:柴胡10 g,枳壳15 g,生白芍15 g,香附15 g,川芎10 g,陈皮12 g,延胡索25 g,木香15 g,旋覆花(包煎)20 g,代赭石(包煎)6 g,甘草6 g。7剂,温服。7月19日,二诊,右胁部已无疼痛,无嗳气,纳眠一般,二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弦。上方加生山楂15 g、麦芽15 g、合欢皮12 g,以消食、解郁安神。7剂,用法同前。7月29日,电话随诊,复查肝功能已正常,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随诊2个月,未诉异常。

按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的代表方,李鲜教授常用此方作为“治肝病之第一方”,临证多用于肝纤维化的早期证型。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解郁止痛;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川芎活血行气通络;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尤以止痛之功而著称;木香通理三焦,善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脾消食之佳品;旋覆花辛开苦降,可行胸胁之气滞,降胃中之气逆;代赭石质重性降,为重镇降逆之要药,尤善降胃气而止呃。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止痛、兼降逆止呃之效。

例2 患者,男,43岁,2016年8月9日初诊。主诉:右胁部疼痛3 a。现诊见:精神差,面色一般。右胁部疼痛,夜间明显,劳累后加重。口干渴,不欲饮,乏力,纳眠差,大便时溏,1次/d,小便尚可。舌质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患者乙肝小三阳30 a余,未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部疼痛,遂至附近医院就诊,给予保肝降酶药(具体不详)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后症状间断发作,多与劳累、情绪不佳因素有关。性情急躁。实验室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62 U/L,谷草转氨酶43 U/L,HBV-DNA正常。彩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弹性测定:CAP 173 dB/mL,E 10.9 kPa。西医诊断:乙肝肝纤维化,慢性。中医诊断:胁痛,证属瘀血内阻。治宜活血祛瘀,软坚散结。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味,处方:桂枝10 g,茯苓20 g,桃仁12 g,炒白芍15 g,牡丹皮12 g,柴胡10 g,炒白术20 g,鳖甲20 g,三棱10 g,莪术10 g,丹参15 g。7剂,温服。8月16日,二诊,右胁部疼痛明显减轻,口干渴缓解,纳眠仍欠佳,二便尚可。舌质暗有瘀斑,苔薄,脉弦。上方加炒山楂15 g、麦芽15 g,以消食和胃、疏肝解郁。15剂,用法同前。9月2日,三诊,右胁部疼痛已消失,无其他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瘀斑减少,脉弦。复查肝功正常。上方继服10剂,用法同前。电话随访0.5 a,无明显不适。

按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要用于治疗妇女瘀阻胞宫、漏下不止、妊娠胎动不安等。原方精当加味配伍,方中桂枝辛甘,温通血脉;茯苓甘淡,渗湿扶正;瘀久化热,又有牡丹皮、赤芍凉血散血、化瘀消癥;桃仁祛瘀生新;柴胡退热除蒸、疏肝解郁:鳖甲柔肝消癥,且养阴以制桂枝之辛燥;白术助茯苓健脾化湿,且柔肝行瘀,软坚消癥;三棱、莪术破血消癥,理气散结;丹参活血祛瘀,凉血除烦。李鲜教授多年临证用于肝纤维化,临床效果显著。

例3 患者,男,65岁,2015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右胁部隐痛3 a。现诊见:右胁部隐痛,乏力,头晕,口干,纳眠差,盗汗,大便干,1次/2~3 d,小便尚可。舌淡暗苔少,脉弦细数。患者乙肝小三阳病史40 a余,未抗病毒治疗,未定期检查及治疗,每有不适时,间断药物(具体不详)治疗。3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部疼痛,伴乏力,纳差,于附近诊所治疗(具体不详),效一般。实验室检查结果示:谷丙转氨酶58 U/L,谷草转氨酶40 U/L。彩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弹性测定:CAP 143 dB/mL,E 12.3 kPa。西医诊断:乙肝肝纤维化,慢性。中医诊断:胁痛,证属正虚血瘀。治宜益气养阴,祛瘀软坚。给予加味理冲汤,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20 g,山药20 g,天花粉15 g,知母12 g,三棱10 g,莪术10 g,鳖甲20 g,鸡内金25 g,当归15 g,生地黄20 g,牡丹皮12 g,丹参15 g。7剂,温服。11月20日,二诊,右胁部疼痛减轻,乏力、头晕、口干、盗汗均好转,纳眠一般,二便尚可,舌淡暗苔少,脉弦细。上方继服7剂,用法同前。11月27日,三诊,右胁部已无疼痛,盗汗、口干均不明显,乏力、头晕明显缓解,纳眠可,二便调,舌淡暗苔薄,脉弦细,上方去生地黄、牡丹皮,知母减为10 g,加茯苓20 g。共7剂,用法同前。电话随诊0.5 a,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

按 理冲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用于治疗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李鲜教授针对肝纤维化正虚血瘀的病机,治疗以补益气血、祛瘀软坚、扶正祛邪。方中黄芪、党参、当归补气生血;三棱、莪术逐瘀散结;山药益气养阴;鸡内金消食和胃,消石化坚;白术益气健脾;天花粉、知母益气养阴;鳖甲软坚散结,且滋阴以防参芪之辛燥;丹参凉血活血化瘀;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滋阴。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取得很好疗效。

4 小 结

目前,现代医学仍未发现确切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因人制宜,标本兼顾。导师李鲜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运用中医理论,将肝纤维化辨证分3期论治,以古方精简化裁,临床治疗肝纤维化、预防肝硬化,收效颇佳。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0,2(4):54-59.

[2]ISMAIL MH,PINZANI M.Reversal of liver fibrosis[J].Saudi J Gastroenterol,2009,15(1):72-79.

[3]张连俊,左亚东.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145-147.

[4]孙广仁,童瑶.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20.

(本文承蒙李鲜老师指导,特此谢忱!)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7)05-0056-03

R57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5.24

2017-02-26;

2017-03-30

猜你喜欢

牡丹皮莪术茯苓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基于牡丹皮微观性状与抗炎活性相关的“辨状论质”研究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9 014例阴虚证处方中牡丹皮的用药规律分析
识别真假牡丹皮
唐太宗与牡丹皮的故事
三棱莪术药对的研究进展
云茯苓
云茯苓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吃到自然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