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2017-01-15李吉东隋健夫刘兵
李吉东 隋健夫 刘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沈阳 110003)
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
李吉东 隋健夫 刘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沈阳 110003)
文章介绍口腔颌面部特异性感染的相关诊疗。
特异性感染;口腔;颌面;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 颌面骨结核
颌面骨结核感染多由血源性播散所致,即可因其他脏器结核病沿血性播散,开放性结核可经口腔黏膜或牙龈创口感染,也可以是口腔黏膜及牙龈结核直接累及颌骨。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部位在上颌骨颧骨结合部和下颌支,一般为无症状的渐进性发展,偶有自发痛和全身低热。病变区部位的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其下可扪及质地坚硬的骨性隆起,有压痛,当骨密质被破坏、病变侵及软组织及皮肤后,可在黏膜下或皮下形成冷脓肿,脓肿自行穿破或切开引流后会溢出淡黄色或咖啡色稀薄脓液,其中混有大小不等的块状物质;瘘管经久不愈,脓液中间或有小块状死骨排出,当颌骨结核继发化脓性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红、肿、热、痛等典型急性骨髓炎症状表现,脓液也变成黄色黏稠。诊断依据可根据局部查体,如无痛性眶下及颧部肿胀,局部冷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瘘道形成,脓液涂片可见抗酸杆菌,X线检查表现为边缘清晰而不整齐的局限性骨破坏。治疗上无论全身其他部位是否合并有结核病灶,均应进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对颌骨病变处于静止期而局部已有死骨形成者,应行死骨及病灶清除术。由于患者多为青少年,为避免骨质缺损而造成以后发育畸形,除有大块死骨分离外,一般选用保守的刮除术。
2 颌面部放线菌病
是由存在于口腔内的放线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肉芽肿性疾病,放线菌可从死髓牙的根尖孔,牙周袋或智齿的盲袋,慢性牙龈瘘管,拔牙创口或口腔黏膜创口以及扁桃体等进入深层组织而发病。发病年龄主要在2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临床上多在腮腺及下颌角部出现无痛性硬结,很快形成脓肿,表面皮肤呈暗红或紫色,似板状硬,有压痛,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线。病变继续发展,表面皮肤变软,脓肿逐渐破溃,流出淡黄色黏稠脓液。肉眼或取脓液染色检查,均可查见“硫磺颗粒”。破溃排脓后的炎症浸润灶可经久不愈,在其周围又形成新的结节和脓肿,脓肿可互相连通而转入慢性期,瘘管口有不整齐的肉芽组织。以后若伴有化脓性感染时,还可急性发作,出现急性蜂窝织炎的症状。这种急性炎症与一般炎症不同,虽经切开排脓,炎症可有好转,但放线菌病的局部板状硬性肿胀不会完全消退。愈合后留下紫红色萎缩性瘢痕。诊断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细菌学检查。如果早期临床不能确诊,必要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以抗生素为主。抗生素及磺胺药对放线菌病都有明显疗效。如有脓肿形成,应手术切开排脓,可收到控制炎症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配合高压氧疗法。
R78
A
1672-7185(2017)02-0015-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2.010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