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
2017-01-15王英
王 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开原 112300)
心内科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类内科疾病,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较为严重、病情进展较快等临床特征。心内科疾病的以上特征,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进而引起患者发生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1]。心内科住院患者一旦出现睡眠障碍问题,不仅会对其精神状态及健康状态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临床研究指出,老年心内科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问题的概率更高,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模式,积极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笔者以下就对不同护理模式在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2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各类心内科疾病老年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60例患者。观察组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69.9±4.2)岁;住院时间4~14 d,平均时间(6.6±2.1)d。对照组60例患者,男31例,女29例,患者年龄64~86岁,平均年龄(68.5±3.9)岁;住院时间5~16 d,平均时间(7.2±2.3)d。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临床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然后针对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如下:①影响睡眠质量因素分析:经分析影响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护理诊治干预因素[2]。②疾病因素干预: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对于合并有失眠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叮嘱其白天尽量不要睡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夜间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镇静药物,以此来帮助患者睡眠[3]。③心理因素干预:心内科疾病往往具有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的特点,因此导致患者很容易合并出现不良情绪。患者的不良情绪不仅会对其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患者的休息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方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状况。④环境因素干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保持病房安静、通风、空气清新。病房内避免强光照射,使病房温度保持在22~25 ℃,在夜间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保持动作轻柔,最大程度上降低噪声干扰[4]。⑤护理诊治因素干预:护理人员在夜间会进行病房巡视,要尽量动作轻柔,不要大声讲话。部分患者由于在夜间有突发情况需要给予及时的诊治,要及时将其隔离,单独进行诊治[5]。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数据则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为0.0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PSQI评分分别为(10.73±1.36)分和(10.61±1.30)分,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分别为(5.00±0.96)分和(7.74±1.21)分,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的睡眠质量优异率分别为36.7%(22/60)和40.0%(24/60),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优异率分别为80.0%(48/60)和53.3%(32/60),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在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PSQI评分,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优异率。
[1]李燕.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96-197.
[2]刘海霞.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1(10):14-15.
[3]姜小梅,郑霞,杨志敏.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5(6):101-102.
[4]陈光萍.人性化护理干预在改善产妇睡眠质量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04-105.
[5]刘玉兰.浅析心内科老年患者失眠护理实验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8(3):156-157.